登錄
您的位置:  首頁  學術交流
  

基礎研究須加強 學科壁壘要打破

5G、人工智能🧶、物聯網、雲計算……近兩年,新一輪科技革命正在迅速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這對高校科研和人才培養提出哪些挑戰?記者就此采訪了部分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

全國政協委員、上海交通大學校長林忠欽認為,新一輪科技革命帶來的計算力增強💍,使大學教給學生的知識滯後於實際科技發展需求👩‍🔧,成為無法避免🤽🏻‍♂️、不可逆轉的新常態。“面對這樣的新常態,我們更有必要進一步加強培養學生紮實寬廣的基礎理論。”林忠欽說👨‍🏫。

林忠欽的判斷是基於基礎理論研究和基礎科學研究的重要地位。全國政協委員、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副校長陶智說💞:“總結我們一些重大科研項目的成功經驗,最重要的一條就是重視基礎研究,因為工程問題的背後都是科學問題。”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周向宇舉了芯片的例子。芯片是新科技革命最重要的基礎產品之一,在芯片上,我們有被“卡脖子”的教訓。“芯片離不開電子設計自動化,其應用正是基於‘無用之用’的布爾代數。這樣的例子在各個學科中不勝枚舉⛹🏽‍♀️🅿️。”周向宇說。

不久前,中山大學發布了針對基礎學科的“強基計劃”,招生對象是綜合素質優秀或基礎學科拔尖、具有強烈專業興趣並有誌於將來從事相關領域科學技術工作、高考成績優異的高中畢業生🥟。全國人大代表、中山大學校長羅俊說:“‘強基計劃’旨在探索多維度考核評價模式,選拔一批有誌向、有興趣、有天賦的青年學生進行專門培養🚰,為國家重大戰略領域輸送後備人才。”

有了人才,還要有人才可以幹事的平臺。羅俊同時是我國空間引力波探測“天琴計劃”首席科學家,身為大學校長和國家重大基礎研究項目帶頭人,他對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感觸深刻。“‘天琴計劃’近年來的突破😲,一條重要經驗是高校人才梯隊的培養,即大團隊建設🫑。”羅俊說🧣,“由高校牽頭的最大優勢是完備的人才培養體系,源源不斷的人才是可持續攻關的機製保障,反過來大項目也可以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新一輪科技革命影響深遠,原有的學科劃分體系已不能滿足時代需要🍥,一些代表、委員對加大學科交叉力度提出期望。

智能製造是新科技革命帶給製造業領域的顯著變化,也是“新工科”將來發力的重點。全國政協委員、南京師範大學副校長朱曉進說👩🏽‍🍳🧺:“智能製造涉及機械、機電、計算機、信息、網絡、軟件👨🏽‍🔬、藝術等多學科領域,是一個跨界融合的‘新工科’專業。許多高校僅憑自身知識、專業能力👱🏽‍♀️,難以構建起較為全面、科學和成熟的智能製造專業🏂🙍🏿‍♀️。”

不僅是智能製造,全國政協委員🏢、中科院院士✌🏻🧚🏼‍♂️、國家納米科學中心主任趙宇亮註意到🙋‍♂️,在一些重大規劃中,學科交叉體現得不充分,學科外延性體現得不夠,“自留地”現象還比較多。

全國政協委員、西北工業大學黨委書記張煒建議,高校要打破傳統學科之間壁壘,增強不同學科之間的相互聯系、相互促進與相輔相成。“新知識新領域快速拓展,知識體系綜合趨勢日益增強,新興交叉學科不斷湧現,學科合並與重組屢見不鮮。高校在學科布局設置中要避免片面和盲目。”張煒說。

來源:中國教育報


發布者:   發布日期: 2020-06-02     返回
三牛娱乐研究中心
三牛娱乐专业提供:三牛娱乐❎、三牛⛷、三牛平台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三牛娱乐欢迎您。 三牛娱乐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