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期8天的2020年全國兩會落下帷幕👨🏼🏭。這是我國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取得重大戰略性成果®️、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召開的一次兩會。代表委員和會外輿論熱議教育,圍繞“後疫情時代”教育發展積極建言獻策。中教傳媒智庫輿情團隊全程監測🚣♀️,系統研判,對兩會教育輿情特點和熱點議題進行了總結性分析。
一☎、兩會教育輿情走勢與熱點主題分析
輿情監測數據顯示,截至5月28日14時,兩會期間與教育相關網絡文章共計39728篇/條。今年兩會雖然會期較短,但教育輿情總量與往年大體持平🧜🏼♂️。代表委員圍繞“後疫情時代”教育發展集中發聲,會外討論熱烈,教育輿情始終保持高位熱度。
從熱點主題分布來看🚻,今年兩會熱度排名前五的教育主題依次是職業教育、教師隊伍建設、在線教育、中小學生“減負”和民辦教育🧑🏼🦰。
(一)職業教育連續兩年位居兩會教育熱點主題排行榜首位,高職擴招200萬最受矚目,職業教育教師隊伍建設受關註度較去年大幅上升
職業教育連續兩年位居兩會教育熱點主題排行榜首位👨🏿🔧。今年輿論關註點主要集中在高職擴招➞、職業教育教師隊伍建設🏍、職業教育專業設置、線上職業教育🦾、中職教育等7個方面👩👧。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明兩年高職擴招200萬,這是繼2019年高職擴招100萬後的又一次重大職業教育行動🐹,輿論關註度最高。會內會外輿論普遍支持,認為這不僅可以緩解當前就業壓力🚵🏼,也是助力脫貧攻堅的有力之舉🚶🏻♀️➡️。職業教育教師隊伍建設受到進一步重視,在職業教育關註點中由去年的排位第六上升為今年的第二。
(二)教師隊伍建設連續3年位居兩會教育熱點主題排行榜前三🍴。今年鄉村教師🧜🏽、教師待遇和教師培養最受關註🏄🏼♂️。相比往年,教師待遇受關註度首次下降,教師職稱與教師聘任管理受關註度大幅上升
教師隊伍建設連續3年位居兩會教育熱點主題排行榜前三。今年輿論關註點主要集中在鄉村教師、教師待遇、教師培養🎻、教師職稱、教師聘任管理、師德師風等10個方面。與去年相比🤲,鄉村教師話題熱度上升幅度較大,成為今年兩會期間教師隊伍建設的最大關註點。輿論普遍對建設高質量鄉村教師隊伍助力鄉村振興表示期待。兩會開幕前,教育部強調教師工資不低於公務員要在2020年底前落實,在教育系統內外引起很大反響➗。提高教師待遇見實招、有實效💌,使得這一關註點熱度從2018、2019連續兩年的榜首位置下降至今年的第二位。
(三)在線教育首次成為兩會教育熱點,輿論關註點較為集中。會內會外輿論充分認識到疫情防控期間“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的革命性意義,對推動線下線上教育常態化融合發展達成高度共識
在線教育首次成為兩會教育熱點,輿論關註點主要集中在在線教育基礎設施建設🥔💁🏻♂️、在線教育常態化、在線教育市場和線上教學資源4個方面。多位代表委員認為“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對推進我國教育教學變革具有革命性意義。
會內會外輿論充分認識到🧘,“後疫情時代”須重視解決在線教育發展的4個問題:1.如何推進線下與線上教育融合🧛🏻♀️,加快探索智能化、個性化、多樣化的教學新樣態➕;2.如何提升教學互動性、學習自主性,而不是利用新技術施以“強控製”,增加學生負擔和壓力;3.如何逐步加強教師的網絡素養和在線教育教學實施能力;4.在線教育企業投入力度🤜🏻、研發產出能力、教育效能持續增長👨🏽💻,公辦教育體系如何吸收和發揮在線教育企業優勢。
此外,由於與疫情防控高度相關🖇,大學生就業、學生體質與健康🌄、國際教育等主題在今年兩會期間也頗受關切。
二🫸🏿、兩會教育輿情特點分析
基於數據統計,從熱點建議與提案、代表委員熱議主題、網絡熱搜教育話題3個方面梳理兩會教育熱點,分析總結今年兩會教育輿情特點。
(一)熱點建議與提案
1.落實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為中小學生松綁“減負”(全國政協委員、民建福建省委主委吳誌明等108位全國政協委員💇🏿♀️,熱度159)🧞🙇🏽♀️;2.將體育列入中高考必考科目(全國政協委員🔀、民建福建省委主委吳誌明等108位全國政協委員,熱度142);3.有性侵記錄者不得從事未成年人工作(全國人大代表➔、重慶市謝家灣小學校長劉希婭,熱度128)👩🏽⚖️🔨;4.因疫情歸國留學生可入學高職高專(全國政協委員、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倪閩景🫔,熱度98);5.組建中國應急科技大學(全國政協委員🤚、防災科技學院副校長劉春平🤷🏻♀️,熱度97)。
(二)代表委員熱議主題
代表委員們最為關註的是中小學生“減負”、高等教育🍍、未成年人保護、教師隊伍建設、在線教育等5個主題。梳理媒體公開報道可見,共有111位代表委員建議中小學生“減負”🧑🏻🏭,72人提及高等教育💇🏼,探討教師隊伍建設的有58人🚖,探討未成年人保護的有55人🈯️,探討在線教育的有31人💆🏻♂️。
(三)網絡熱搜教育話題
兩會期間,共有23個兩會教育話題進入微博熱搜榜👩🏿💼,其中“建議有性侵記錄者不得從事未成年人工作”(閱讀7.4億🆒,討論11.4萬)🦴、“教育部撤銷3所高校”(閱讀5.7億,討論2.5萬)、“建議父母持合格父母證上崗”(閱讀5.4億,討論7.6萬)、“建議將體育列入中高考必考科目”(閱讀3.9億🧑🦳,討論5.3萬)🤠、“建議未成年人不得從事超齡商業活動”(閱讀3.7億🐣,討論4.7萬)5個話題熱度最高。
梳理會內會外輿論可見⚒,今年兩會教育輿情有3個方面特點:
1.兩會期間,教育輿情走勢總體平穩😄,且持續保持高位;輿論關註點較為集中🫚,會內會外輿論交互效應明顯👩👧。在線教育發展、職業教育發展、中小學生“減負”、教師隊伍建設、大學生就業等方面的討論較為充分,有不少系統性建議值得吸收。
2.與疫情防控和教育治理相關的新趨勢、新問題、新任務多次成為熱點話題。各方輿論在線下線上教育融合、教育經費使用效益、協同育人、為民辦幼兒園紓困☃️、來華留學生教育等方面共識度較高🚵♀️。
3.會內會外關心支持教育發展的呼聲較高💆🏻👖,對教育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地位和貢獻有進一步認可🧟。如優化教育投入結構、提高教師待遇、推進教育優質均衡、今明兩年高職擴招200萬🎳、擴充40萬大學生進入教師隊伍🐟、教育“新基建”等👂🏿。
三😎、兩會教育輿情總結分析
1.疫情發生以來,經濟社會發展格局產生了深遠改變。教育改革發展面對的挑戰和機遇前所未有👩❤️💋👨,須立足教育綜合改革,系統謀劃,統籌推進“後疫情時代”的教育發展🪼✂️。針對教育改革“深水區”的重點難點問題以及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的新趨勢🙆🏼♂️、新問題,今年很多建議提案更加關註教育綜合改革🫅🏻🛌🏿。會內會外輿論期待立足教育綜合改革,運用系統思維,全面把握教育領域的各種關系,統籌處理各種矛盾🫱🏿,科學謀劃整體改革👨⚕️👨🏫;結合具體問題和需求👩👩👦👦,加大戰略性、前沿性研判和實踐探索力度,及時形成系統性解決方案🎹;同時註意回應輿論關切,引導社會認知⛹🏽♀️,形成良好教育輿論生態👮♂️。
2.大規模在線教育加速到來,推動教育發展的主體越來越多元,在以政府辦學為主體的同時,進一步提升教育領域和公辦教育體系的開放性與融合能力成為現實之需🧑🏼🦳。代表委員和會外輿論期待改進教育公共產品供給方式,形成多元主體參與教育治理、各方力量共同推動教育發展的格局,加強各地教育部門、各級各類學校與在線教育企業、互聯網機構🚊、社會組織、用人單位等社會力量的良性互動⛹🏿♀️。尤其要抓住“新基建”這個戰略機遇,立足線下與線上教育融合的迫切需求,進行前瞻性規劃與建設↘️。
3.教育公平與質量連續6年成為政府工作報告關鍵詞。著眼於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的總體部署和戰略設計𓀐,全面提升地方各級政府教育治理效能🧂、加快推進教育公平發展和質量提升成為各方關切❎。會內會外輿論期待改進教育治理方式🥀,賦予各類學校更多探索空間和辦學自主權,優化教育投入結構和經費使用效益,努力實現教育資源精準供給,切實加強教師隊伍建設、課程與教學改革和教育評價體系建設🚁🥱。有代表提出,亟須加強各級黨政幹部教育現代化領導能力建設。建議各地政府和教育部門對症下藥,因地製宜🪰,把全面提升地方教育治理效能作為教育發展的重點任務🧑🏼🌾。
4.伴隨新趨勢💈、新問題🧖♀️、新理念👩🏼🍼、新技術而來的教育變革呼聲和訴求越來越多,各地教育部門和學校需要加強教育實驗,探索形成多樣化解決方案和實踐模式。當前🛗,有關教育改革發展的新理念🫱🏿、新口號層出不窮,但基於實踐探索、科學實驗和系統論證的教育改革實踐案例和成果相對較少。家長和社會輿論對教育高期待、高要求,地方和學校要破解的問題錯綜復雜🟩,基層教育工作者的迷茫🧑🏿⚕️、焦慮和疲憊心理較為普遍。地方教育部門和學校需要加強教育實驗和試點🧑🏼⚕️,改革傳統教研體系,立足系統觀照,聚焦具體問題🤬,整合吸收各方教育力量和資源🤦🏻♀️,探索形成多樣化解決方案和實踐模式。
5.教育發展對教師職業素養要求越來越高🧑🏼⚖️🥷🏻,亟須加強改善教師培養和管理機製,全面優化教師職業體驗,增強公辦教育體系對優秀教師的吸引力🎿。面對校外培訓行業、在線教育發展削弱了“編製”誘惑力,教育從業者職業選擇愈發多元的趨勢👩💼🫶🏼,各地政府和教育部門要進一步提高教師待遇,尤其要盡快落實“義務教育教師工資水平不低於公務員”的目標;教育部門和學校須重視改善教師管理機製和方式,全面優化教師職業體驗。
來源:中國教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