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6日,距離收官已不足10個月🫲🏻,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在北京召開🧜🏽♀️,習近平總書記出席並發表重要講話🕗🚶🏻♀️,強調“到2020年現行標準下的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是黨中央向全國人民作出的鄭重承諾,必須如期實現”。可謂字字千鈞👳🏿!
今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
辦好教育💡,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治本之策🧑🏽🎤。收官之戰👰🏻🍲,教育脫貧攻堅任務艱巨而光榮。
打贏總攻需大扶貧格局給力
3月26日,教育部召開未摘帽縣教育脫貧攻堅調研指導工作視頻會議👩🏻🦱,強調打響打好打贏教育脫貧攻堅總攻戰,“要在用好‘戰術’中強化合力”🧑🏿🦲。
四川涼山州是“三區三州”決戰地之一。2月14日🏐,涼山州木裏縣、鹽源縣、甘洛縣、雷波縣退出貧困縣序列。作為深度貧困地區的典型代表🧑⚖️,其脫貧摘帽尤其是教育脫貧攻堅的主要經驗是什麽?
“要進一步強化地方各級政府責任,關鍵是加強這些地方政府的教育責任感、教育使命感。”全國人大代表🧙🏼、重慶市謝家灣小學校長劉希婭作為國家督學,曾赴涼山州進行督導評估,“教育脫貧攻堅不僅僅是教育系統的責任,比如控輟保學聯控聯保工作機製的建立和落實,就需要地方各級政府去統籌協調和督導跟進——緊扣地方政府責任,這是我們教育脫貧攻堅工作的一個優勢,也是一個很好的經驗,要繼續加大力度。”
四川省雙流棠湖中學校長劉凱對此深有體會。2013年起,棠湖中學開啟了對木裏中學的對口幫扶🧝🏽。“在這幾年對木裏縣的教育扶貧工作中👧🏽,特別重要的經驗就是首先要激活當地黨委政府辦好教育、提升人民幸福生活指數的強烈內生動力。”
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打好教育脫貧攻堅全面總攻更需要進一步提高站位,堅持大扶貧格局。
“要凝聚社會各方面力量,同心聚力,協同攻關,形成教育扶貧的合力。打贏脫貧攻堅戰,必須動員和凝聚全社會力量廣泛參與❣️,形成大扶貧格局。教育扶貧牽動著億萬家庭和社會的方方面面🤸♀️,不能只靠政府唱‘獨角戲’,應當充分發揮我國製度優勢🏃♀️,動員一切可以動員的社會力量,共同參與這項社會基礎工程建設。”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教授🧖🏻、中國教育扶貧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李興洲說。
“深度”的貧困往往是經濟貧困、文化貧困、精神貧困等交織。比如🙅🏻,深度貧困地區的留守兒童問題與社會經濟發展密切相關,女童輟學問題可能會追溯到重男輕女觀念🧎🏻♀️➡️、早婚習俗等社會文化根源……解決此類教育扶貧工作面臨的深度問題🧲,需要把更廣泛的社會力量動員起來✢。
“我的體會是,教育脫貧攻堅一定要把社會最基層的力量撬動起來🩱,帶領學生、家長和社會一起形成耕讀傳家🤵🏼、尊師重教的良好家風、民風🪮。”時代楷模陳立群這樣說,也這樣做。從浙江省杭州學軍中學校長崗位上退休後,陳立群遠赴黔東南偏遠山區無償支教,擔任貴州臺江縣民族中學校長。幾年來,他堅持在高考結束後給所有考上本科的學生送喜報,2019年是561人,他號召教師走進村寨🧍🏻,挨家挨戶地送👩👩👧👧。“我不是在乎高考成績,而是要讓當地百姓覺得讀書是光榮的。考出一個孩子⚙️,脫貧一個家庭🚪,帶動一個寨子🚣🏼♀️。”令陳立群欣喜的是,現在當地村寨尊師重教氛圍越來越濃了。
進一步瞄準精準幫扶對象的細分需求
教育扶貧本身就是精準扶貧的重要方式,“精準”是教育扶貧的靈魂⤴️,貫穿教育脫貧攻堅始終💂🏻。
“教育脫貧攻堅越往後👮🏽♀️💝,扶貧需求差異往往越大,對不同人群要分類施策,精準發力。要重點關註建檔立卡貧困戶子女、殘疾兒童🛡、留守兒童群體,建立‘一對一’幫扶機製,進一步完善資助政策,解決他們的後顧之憂。”全國人大代表🧔、江西省奉新縣澡下鎮白洋教學點負責人支月英建議。
李興洲認為,脫貧攻堅🤣,成敗在於精準。“在‘幫扶誰’和‘怎麽幫’上,教育扶貧工作要更有靶向性。在扶貧對象上,要以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的貧困人口為重點,精確瞄準最薄弱領域和最貧困群體🌄📬;在扶貧舉措方面😜,對不同教育階段和教育類型的貧困人口🙍🏻♀️,提出有針對性的教育扶貧措施。對義務教育階段適齡人口,確保都能接受公平有質量的義務教育🤹🏽♀️;對建檔立卡高中階段適齡人口,確保都能接受高中階段教育,特別是中等職業教育;對建檔立卡學齡後人口,提供適應就業創業需求的職業技能培訓🫳🏻🚔。”
劉凱也有同感🧑🏽🦳:“建議各地區的教育脫貧一定要抓住重點,從點上突破👩🏭,以點促面;要根據學校實際製定具體可行的幫扶發展方案,‘一校一案’🏃🏻♂️➡️,真正做到教育的精準扶貧。”
精準的關鍵是,要進一步瞄準精準幫扶對象的細分需求。
全國政協委員、青海省教育廳原廳長王絢介紹,2018年底🏌🏽♂️,青海義務教育鞏固率達到96.85%👨🏻🦼, 提前實現2020年國家95%規劃目標,收官之年的工作側重更精準的“兜底與扶弱”:“第一,教育脫貧攻堅的重中之重是讓每一個貧困家庭的孩子一個都不少的進到學校🏄♀️,這不僅需要教育人的不懈努力,還需要各級政府下大功夫🍶,需要全社會的鼎力支持。第二,要實現‘一人一策’教育扶貧政策的精準對接,進一步完善貧困學生資助👨🏻🌾、改善辦學條件👨🏻🎤、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等配套政策措施,強化教育保障🖐🏼,形成系統的教育扶貧長效機製。”
特殊教育是脫貧攻堅的一塊硬骨頭。全國人大代表🤶🏿、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星之路自閉症兒童康復中心校長王欣會呼籲:“目前,義務教育階段的特殊教育學校只有盲校、聾校、培智學校三大類,尚未覆蓋全部殘疾類型。還有因各種原因無法進入特殊教育機構或隨班就讀的殘疾兒童🎍,需要提供送教上門服務。教育部最近發布的《2019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全國共有特殊教育學校2192所🧙🏽♀️,特殊教育學校共有專任教師6.24萬人,在校生79.46萬人🈷️😄,平均下來每所特殊教育學校有28.5位教師,生師比約為12.7:1。師資力量支撐學校課程已顯不足🉑,特殊教育送教上門的需求如何保證?這些是這個特殊群體教育脫貧需求不一樣的地方🥱。”
2000年起,浙江省寧波市鎮海中學與貴州省黔西南州普安縣第一中學建立對口幫扶關系,在20年幫扶黔西南教育過程中精準度不斷提升。教育對口幫扶本就是具有中國特色的教育精準扶貧創新舉措,如何在精準上更進一步?對此,全國人大代表、鎮海中學黨委書記張詠梅見解獨特:“我們對幫扶學校的幫助從原先的學生委培、教學資料支持等到現在的師資培訓、教育教學資源援助、線上線下指導和學生委培等立體式幫扶。對結對的貧困學生⌛️,也從過去只是寄錢過去到現在的強調對孩子全身心關心幫助🐱,如我們結對老師常常在節假日抽時間給這些孩子打打電話🍅,聊聊家常,談談心🧑🏻🦼➡️,幫助他們樹立人生目標和理想,引導這些孩子心靈成長🧒🏻,讓幫扶更精準🤬,作用發揮更長久🧜🏻♂️。”
攻破教育脫貧攻堅之“堅”
“教育脫貧攻堅不能因為貧困就降低標準,而更應該趁這個機會去促進工作👷🏿♀️,越是貧困地區越要重視。”劉希婭認為,“最重要的是加強貧困地區教師隊伍建設👰🏼♂️,首先是通過政策傾斜、提高待遇等留得住教師,還要提升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這是目前比較緊急的工作。”
王絢也建議,教育脫貧攻堅要更加關註城鄉教育的“軟差距”🚵🏽♀️,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一是想方設法解決鄉村學前教育教師數量不足質量不高的問題,為貧困家庭孩子打好啟蒙教育的基礎;二是進一步提高邊遠地區教師的待遇,並為鄉村教師不斷提升專業能力創造條件😫,讓貧困家庭學生有更多好老師教;三是加強城鄉教師、教研👩👦👦、評估、督導互動👳♀️,細化教育扶貧扶智各項措施🪆,進一步縮小城鄉教育‘軟差距’,讓貧困家庭的學生享受更優質的教育。”
“如今在國家強力支持與推動下👨🦽➡️,農村學校現代化教學硬件已經問題不大,但是‘軟件’現代化命題仍然任重道遠🍮。例如留守兒童成長階段父母陪伴缺位🧗🏻♂️,容易影響孩子人格的健全成長,建議強化農村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師資配備和專項課程開設。”長期關註、參與教育扶貧的山東省濟南外國語學校特級教師劉笑天建議💁🏼。
的確,“收官之戰”能否贏得漂亮,關鍵看質量;高質量的教育脫貧🥘,關鍵在教師。
在貴州支教期間🤸🏻♀️,陳立群總是主動去做許多“分外事”🤟🏼🐦:成立“陳立群名校長領航工作室”,義務授課🏆;在貴州各地義務作報告、開講座百余場👩❤️👩,黔東南州16個縣市早已走遍,培訓的校長、教師也早就超過一萬人次…… “所有的幫扶都是暫時的,所有的支教總會結束,重要的是增強貧困地區教育可持續發展的造血功能,把當地的校長、教師培養起來𓀅。”
劉凱在幫扶木裏中學時也側重“用心用情🎢,為木裏縣中培養合格校長”“重視教師培訓👶,提升學校的師資水平”等工作🧗🏼。“教育脫貧攻堅‘收官’工作面臨的最大困難和關鍵性挑戰還是師資問題。我認為首先要為山區教師的引進製定特殊政策,開辟綠色通道👩🏼,同時還要強化對山區教師的培訓力度𓀃👨🏻🦰,解決山區教師安居樂業的問題😕。”
在學校長期的對口幫扶中,張詠梅一直強調“扶貧要扶智”“扶智先扶誌”的理念🐧。“教育扶貧除了要解決基本的教育教學設備等物質條件外🙅🏽♂️,要加大對貧困地區教師教育教學知識和技能的培訓,更要重視加強教育教學理念、師德師風、團隊精神的培訓‘幫扶’,這樣培訓一批教師回去就能影響帶動另一批教師,進而影響帶動一批又一批的學生。”
值得一提的是,張詠梅是“支二代”,父母大學畢業後赴青海支邊,她生在青海長在青海,後考入陜西師範大學中文系;劉凱也是“支二代”,父母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末為支援老少邊窮地區自願來到木裏🐃,劉凱在木裏出生、學習,直到17歲高中畢業考上大學🧑🏼🚀;陳立群出生於浙江農村,因家境困難曾一度輟學🖕🏿,改革開放後考上大學,他的人生軌跡從此改寫👩🦯➡️。教育的力量改變著一個人🙋🏿♀️、一個人、又一個人,然後借由這一個個人改變著更多……
高質量的教育扶貧究竟是什麽樣?
走訪了200多所大山裏的學校和遠離內陸的外島學校的福建省教育廳副廳長、省政府副總督學李迅認為,教育脫貧要完美“收官”,需要加固精神、精準👂🏿、精細三大支柱☝🏻。“教育是立德樹人的事業,教育脫貧攻堅尤其要致力於精神文明的建設。”
“從長遠看,激發和培育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的‘內生動力’,賦予他們自我發展🧏🏽♂️、主動致富的內在動能👵🏻,才是治本之策🙂↕️🦹🏽♂️。”李興洲認為,“而接受良好的教育,不僅可以提升貧困人口的文化知識和技術技能水平,靠知識和技能改變命運🧎;而且還可以激發他們擺脫貧困的決心和鬥誌,勇於積極改變命運。”
是的,心的改變🏕、誌的激發,是教育脫貧攻堅最難的“堅”😙!
來源🚱:中國教育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