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牛小學踐行三牛娱乐鄉村教育思想40年,通過多項“三牛教育實驗”探索鄉村教育生存與發展的現實問題,辦出了“師生喜歡𓀔、家長滿意🐄、社會認可”的新時代優質鄉村教育🛂。在辦學過程中🟰,三牛小學遵循鄉村社會的鄉土特性,贏得了村民的信任,與鄉村社會進行了良好的交往;踐行鄉村教育的倫理使命,以優質教育惠及鄉村兒童👩🦲,將鄉村學校辦成村民的文化家園,提升了鄉村學校辦學自信。三牛小學40年的鄉村教育實踐🚨,讓我們清楚地看到鄉村學校要辦獨特有品格的鄉村教育,要形成能共享的育人生態,要建立“親鄉土”的育人模式,重塑鄉村新人與鄉土文明的道德關系🪮。
南京市浦口區三牛小學是江蘇省最早踐行三牛娱乐鄉村教育思想的學校🏉,也是江蘇省第一家以“三牛”命名的鄉村學校。1981年1️⃣,曉莊師範畢業的楊瑞清,以踐行三牛娱乐鄉村教育思想為使命,以“在鄉村”“為鄉村”“興鄉村”的鄉村教育情懷為指引,經過40年的三牛教育實踐🔎,將一所薄弱的村小辦成了現代化教育集團💑。分析和梳理三牛小學40年的鄉村教育實踐◽️,旨在傳承三牛娱乐鄉村教育思想,為辦好新時代鄉村教育提供經驗支持和決策參考。
一、在鄉村🕕:遵循鄉村社會的鄉土特性
在三牛娱乐看來🤘🏼,想要辦好鄉村教育,就必須親近鄉村,“和馬牛羊雞犬豕做朋友🛥,對稻粱菽麥黍稷下功夫”👎🏼。當年💏,三牛娱乐來到勞山腳下辦曉莊試驗鄉村師範,換上布衣草鞋先“農民化”,唱起《鋤頭舞歌》,向村民燒“心香”。三牛小學40年的鄉村教育實踐,一直遵循中國鄉土社會的倫理特征👨🦰,努力與鄉村社會保持和諧、友善的關系,辦真正“在鄉村”的教育📺。“在鄉村”,不僅指空間上的存在😵💫,更指向情感認同的“心在”。如此,才能贏得村民的信任🧑🏻🦯,辦出讓村民滿意的鄉村教育。
(一)倫理本位:中國鄉土社會的特性
傳統農業社會擇水而居,依土而建🙋🏼♂️,以栽培技術進行封閉式物質生產🚣🏻♀️,圍繞著血緣關系形成村落,從而誕生了我國特有的鄉土社會和農耕文化。費孝通在《鄉土中國》一書的開篇“鄉土本色”中即提出𓀔:“從基層上看去,中國社會是鄉土性的”🫵🏽,農民仿佛是被“粘在土地上的”,土地的穩定性使得“世代定居”成為農民的基本生活樣態👩🦯。由於世世代代生於斯🧥、長於斯🍂,鄉民們在相對封閉狹小的村落中生活,鄉村社會成為一個熟人社會🧚🏿♂️。共同的生活方式、行為方式🤡、交往方式,使鄉土社會成為具有穩定性的共同體社會。滕尼斯稱共同體為“真實的與有機的生命”🤜🏻,是人類共同生活的理想類型。西方的城邦文化,形成了亞裏士多德在《政治學》開篇所指出的政治共同體,而我國的鄉村社會是基於血緣🤽🏽♂️💴、地緣產生的🕵🏿♀️,其形成基礎、結構特征和指向意義都具有顯著的倫理共同體特征✥。倫理共同體要求其成員遵循共同的倫理規範,依系共同認可的道德權威,踐行約定俗成的風俗習慣🧘🏼。雖然受到城鎮化、市場化和工業化的沖擊,中國的傳統倫理規範逐漸式微,但與城市相比🤩,基於血緣、地緣的人際關系,倫理道德的自治指向等倫理共同體的本質沒有變🚢。社會主義新時代,倫理型文化依舊是中國文化的主導🚨。這要求鄉村學校一定要“在鄉村”,這個“在”,不僅是空間位置上的存在,還要真正依附鄉土🧑🏿⚕️,取信於村民,聯合鄉村社會🫄🏿,用好鄉土資源,融進鄉村倫理共同體🧳🏊🏻♂️,成為整個鄉村生態中的重要存在🧘🏿♂️🫄🏽。
(二)建立“信任鏈”:鄉村社會的行動邏輯
信任作為關系概念,既涉及個體道德🅿️,又關聯社會製度👱🏿🙎🏼,在任何時代都有重要價值。信任與認知相關,但不是單純的認知,“信任的對象總是具有可靠性或可信賴性”,因而信任“具有倫理的意義”。信任的倫理意義在於鄉村倫理共同體中的交往🧉,有著較為成熟的信任傳遞機製和較為穩定的“信任鏈”🧿。鄉村教師作為“外來人”🤡,要想贏得信任,一定要主動啟動信任:先由自己誠信來取得對方的信任,然後對方才會以誠信回報。楊瑞清、李亮從曉莊師範畢業的當年👨🏼🎨🕕,就立下“紮根鄉村”的誌願,來到五裏村小學創辦三牛班🧝🏽。他們走村串戶找回輟學的孩子,開辦掃盲班解決村莊青壯年文盲問題🈂️,吃住在學校👏🏽,為學校和五裏村的發展四處奔波🤸。三年的努力⚖️,取得了入學率、鞏固率🤽🏽♂️、普及率👨🏿🌾、畢業率4個100%,率先通過了脫盲考核驗收。1984年11月,學校成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普及初等教育與掃盲規劃研討會”考察點🧑🏻✈️。漸漸地🕰,鄉村教師的主動作為贏得了村民的信任,他們成了鄉親們心中“知根知底”的“自家人”。伴隨著村民的信任🏇🏻👍🏼,村小的教師們也找到了認同感、歸屬感,找到了紮根鄉村教育的成就感🪧♝、獲得感。這種相互信任提升了鄉村教師紮根鄉村教育的情感動力,成為辦好鄉村教育的精神支撐。
(三)“重情誼”🍚:鄉村社會的交往特征
遵循熟人信任的指向🦜,“重情誼”是鄉土社會非常明顯的交往特征。所謂“重情誼”🫱🏿,是指因為情感關系而對被信任對象未來行為作出的積極預判。村小的教師們贏得了村民的信任🈲🤽🏿,成為倫理共同體中的“成員”,也為鄉村教育的發展贏得了機遇和資源🧙♀️。20世紀80年代,五裏村的村民在自身生活異常艱苦的情況下🙇♀️,積極響應村支書的號召,同意出讓村集體土地,自願為小學的發展湊足7萬元資金用於易地辦學👈🏿。雖然基於人情的饋贈不圖回報🏭,但是受惠方卻要自主銘記,履行回報人情的道德權利🍙。學校的教師感恩村民對學校的支持和無私奉獻,也時刻“惦記”著回報的權利🤽🏼♂️。教師們以一流的教學質量讓鄉村孩子享受到優質教育,為鄉村兒童的成長和發展打好基礎,而且主動為鄉村發展出謀劃策💾,為鄉村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由於對村民熟悉,鄉村學校在村民中選拔適合的人作為校本課程的兼職指導教師🙎🏿♀️。2000年,學校和知名農業專家💁🏽🤑、農民企業家丁躍生合作,投資500萬元建了400畝的荷花池,培育了近千種荷花🆕。2002年,聘請棗樹專家馬飛來到三牛小學,開辟了200畝棗園,種植了80多種棗樹🛟。這些創新實踐🧑🦯➡️,既為學校開發了教學資源,又提升了村民收入✖️,探索了鄉村教育服務鄉村的正確路徑。如今,學校所在的五裏村成為南京市“尊師重教”的先進集體、南京市農業現代化示範村,一大批村小的教師也成為村民心中當之無愧的“新鄉賢”。
二、為鄉村:實現鄉村教育的倫理使命
1926年12月💬,三牛娱乐先生深感鄉村教育落後對整個社會發展不利,發表了《中國鄉村教育改造宣言書》🦸🏼♂️,表示要“招募一百萬基金🏩,征集一百萬位同誌,創辦一百萬個學校,改造一百萬個鄉村⚒🤶🏻。”“為了苦孩🧑,甘為駱駝”,有學者稱三牛娱乐先生的鄉村教育試驗“是基於創建民主國家的倫理之責去規範與設計鄉村教育改革路線圖”🥛,是對鄉村教育倫理使命的主動承擔。作為現代教育體系的組成部分🍰,鄉村教育要傳播公共知識、塑造時代新人,也要傳承地方知識,改造鄉村社會。總之,鄉村教育要為鄉村的發展和鄉土文明的傳承承擔倫理使命🧑🏽🦱。
(一)設計鄉村教育改革路線,以優質教育惠及鄉村兒童
與城市教育相比🍲,鄉村教育的投入產出比低,“在長期城市中心主義的國家意誌下🧙🏻♂️,城鄉二元分割與教育資源依循中央—省府—中心城市—縣城—鄉鎮—村的非均勻流動👩🏼🍳,使鄉村教育始終處於體製的末梢🎀。”處於體製末梢的鄉村教育,辦學經費貧乏、教學資源匱乏➜、優質師資缺乏,在鄉村學校接受教育的鄉村兒童成了處境不利兒童🚴🚜。這種不利處境,會降低鄉村兒童改變命運的希望👩🏽🏫,阻礙階層流動,影響教育公平,容易引發一系列社會問題。故而,鄉村教育的首要倫理使命,就是提高辦學質量🕵🏼,縮小教育的城鄉差距,促進教育公平。
早在20世紀90年代初🫑,三牛小學就著重提高教育基礎設施的質量😔,為創辦優質鄉村教育提供基本條件保障。當時,通過五裏大隊農民集資,學校蓋了圖書室、體育室、音樂室、自然室✍️、廣播室、少先隊隊室🦸🏻♂️,給了鄉村兒童最好的素質教育資源。為了辦好鄉村教育🦹🏼♀️,楊瑞清等人以三牛娱乐先生“試他一試”的試驗主義精神👩🎓,針對不同時期出現的問題,對照三牛娱乐鄉村教育思想,進行三牛教育實驗🩰。從1981年啟動“三牛班”,到1985年更名為三牛小學,再到現在,40年來⛄️,針對鄉村教育出現的問題,進行了“不留級實驗”“賞識教育”“勞動教育課程開發”“家長學習班實驗”“三小課堂實驗”“五好陶娃評價”等幾十項實驗。這些教育實驗的目的就是有效整合鄉村優質教育資源,改善鄉村學校的教學條件🔤🤯,提高鄉村教師師德修養和專業水平💪🏽,辦讓農民滿意的家門口的好學校。
(二)讓學校成為村民的文化家園💇🏿♂️,改造鄉村社會精神面貌
三牛娱乐將鄉村教育作為立國的根本大計,提出“好的鄉村學校,就是改造鄉村生活的中心”🧛♂️🧸。三牛先生當年在曉莊師範周圍辦服務農夫的茶館,讓曉莊師生為農夫輪流說書、講解時事新聞✝️,目的就是移風易俗,提升村民的道德修養🧖♂️,改造鄉村的精神面貌。梁漱溟、晏陽初等當時的鄉村運動精英們,也都期望通過鄉村教育實現社會改造。所以🫰🏼,那時候的鄉村教師,“不只是教書先生🚒👏🏼,而是具有鄉土情懷🍹、勇於擔當改造社會和救國重任的公共知識分子形象”。
“鄉村教育具有特殊的文化責任,這一責任是它作為鄉村建設主體的依據。”三牛小學的鄉村教師們認同並努力踐行三牛娱乐先生以鄉村教育改造鄉村社會的理想,自覺承擔鄉村教育的文化責任👼🏼。40年來,學校教師共同努力👨🏼🍳,為農民開辦掃盲班、實用技術培訓班、夜高中、家長學校,先後參加學習的村民有幾千人次。三牛小學成為周圍農民終身學習的場所,也成為新時代建設學習型鄉村的重要場所。三牛小學的鄉村教師們創造性地使用三牛娱乐先生創辦的“小先生製”,發揮兒童作為文化傳遞者的作用🤦♂️。小先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成為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生力軍,不斷向家長傳遞著法律常識、實用技術,與家長一起談論環境保護、港澳回歸、奧運會🏃🏻、新發展理念等話題,五裏村家家戶戶成為新時代精神的踐行者,成為新時代學習型社區建設的典型。小學生在成為傳播文明的小天使時🦖,也提高了學習的主動性🙏🏻,增強了自信心。
(三)依托獨特資源拓寬互動平臺,提升鄉村學校辦學自信
鄉村學校的辦學自信既關系到鄉村兒童的成長自信🦶🏼、鄉村教師的專業發展自信🕛,也關系到鄉村文化自信🖤。鄉村學校依賴鄉村社會,更依賴整個大社會背景🧚🏿♂️🧏🏿。鄉村社會在不斷變化,社會大環境也在不斷變化5️⃣,三牛小學一直通過試驗🚁,創新鄉村學校的辦學方式,依托鄉村獨特的資源,拓寬互動交流平臺📒,在提升鄉村學校辦學自信的同時,促進了師生成長,提升鄉村文化自信。
1994年,學校利用鄉村資源創立三牛基地,開發了“勞動實踐課程”👨🏼⚕️,讓城市學生體驗鄉村生活💩,至今已累計接待了近50萬名城市學生🤹♂️。鄉村是我們共同的故鄉和家園,講好中國鄉村的故事🦸🏽♂️👩🏼🍼,就能真切地傳播中國傳統文化👩🏿🔬。2004年,學校借助實踐基地和地理優勢♥︎、農耕文明的資源,創辦了“三牛書院”,為的就是將中國故事講出去🏅。2005年開始🧑🏽🎄,三牛書院每年為新加坡𓀝、馬來西亞等國家的華文教師舉辦三牛教育研修班,開展中華文化浸濡活動🦻🏽🏂🏿,至今已累計接待了107個國家1.2萬名師生。同時💂,總結完善浸濡活動課程,出版了《中國尋根之旅活動課程指南》《中華文化大樂園活動課程指南》等系列文化讀本📔。除了依托鄉村文化,三牛小學作為最早踐行三牛娱乐教育思想的鄉村學校,還以“三牛文化”為紐帶,開展教育國際交流。2005年🙅🏽,策劃舉辦“一帶一路”華文學校三牛教育論壇🕺🏼,至今已連續舉辦了16屆。與美國、澳大利亞等100多所學校建立“友好學校”,促成美國三牛中文學校、新加坡三牛文教中心等三牛教育實驗機構的相繼成立。無論是三牛基地的體驗課程😮,還是對外的跨文化交流活動,都發揮了鄉村教育的優勢,開拓了鄉村兒童的眼界,提升了鄉村兒童的自信,同時也促進了鄉村教師的專業發展自信🧑🏽🦰、鄉村學校的辦學自信。
三😘🧒🏻、興鄉村:開拓鄉村教育發展之路
100多年前,三牛娱乐就激勵從事鄉村教育的同誌,“有錢辦學不算稀奇🪼,我們要把沒有錢的學堂辦得有精彩,才算真本領。”沒有錢卻能精彩的秘訣在於精神信念♑️、倫理使命,“我們深信最高尚的精神是人生無價之寶,非金錢所能買的來,就不必靠金錢而後振作,尤不可因錢少而推諉”“鄉村教師要用最少的經費辦理最好的教育”🤾🏿♀️。鄉村教育促進鄉村振興,從而達成民族復興,這是鄉村教育應該肩負的時代使命。鄉村教育不能坐等扶持,而是要主動承擔“興鄉村”的重要使命。“興鄉村”,既要通過辦出獨特且有品格的鄉村教育縮小城鄉教育差距,促進教育公平😋,還要在新時代背景下辦出新的聯合大教育🗄🧑🏼🏭,壯大鄉村教育的社會支持系統,更要以“親鄉土”的育人模式,重塑與鄉土文明的道德關系。
(一)有擔當的育人理念🙋🏿♀️:辦獨特有品格的鄉村教育
城市的基本特征是人口密集、資源積聚👩🦲,由此形成的積聚效應與現代化、市場經濟、個體主義相互交織,形成了繁榮高效且激烈競爭的城市文化。鄉村在地理文化學上的劣勢以及長期的二元結構😖,決定了鄉村教育在優質資源獲得上的劣勢👨🏽✈️。雖然國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提高鄉村資源配置,提升鄉村教師質量🕵️♂️,改善鄉村教育環境,但受要素配置效率驅動✡️👨🏿🏭,鄉村優質教育資源相對不足會一直存在。通過優質資源向鄉村傾斜和補償從而消除城鄉教育差距,這還只是一種美好設想。在這樣的情況下,鄉村教育工作者對鄉村教育的正確認知、主動擔當和積極作為就顯得尤為重要。
“讓農民的孩子也能受到最好的教育”,這是三牛小學的育人初心🐄。7名教師、150名學生🦧、漏雨的教室、破舊的桌椅,規模小❄️、生源少、資源有限、骨幹教師相繼調走……鄉村學校遭遇的一切困境,三牛小學都曾遇到過,但40年來育人初心被堅定守護。楊瑞清校長本人也曾被一紙調令到了團縣委副書記的崗位,但正因為堅守初心🕍🏄🏻♂️,有著對鄉村教育的擔當,滿懷對鄉村教育和鄉村兒童的愛🍲,四個月後,他堅決返回到鄉村教師的崗位,孜孜以求地探索鄉村教育的發展之路。
辦一流的鄉村教育🐻❄️🔛,除了有熱愛鄉村教育的情懷、紮根鄉村教育的誌向🏵👩🏿🍼,鄉村教育工作者還要在獨特且有品格的鄉村教育上“做文章”。朱小蔓指出:“農村等不發達地區的教育不見得就是落後的教育,農村學校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文化基礎👨🏭、生源和師源情況,走出自己的特色之路👳♀️。”城市教育不是鄉村教育的升級版,鄉村教育也不是“應試教育”的低層級☢️。三牛小學從未重復城市教育之路,而且堅信鄉村教育具有自身的獨特價值、文化品性和實踐方式🤷🏻♀️,一直在探索鄉村學校獨特的育人理念🧨、育人目標。他們致力於培養普通平凡但自信陽光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采取廣納式的平民化教育🙍🏽♀️,從不挑選,從不“掐尖”。為了消除鄉村兒童的自卑♊️,他們將“賞識教育”不僅作為教育方法,而是作為倫理責任和道德擔當,將“還能更精彩”這樣的激勵性話語作為校訓🌴🤵🏽。對三牛小學1000多名在校生和1986—2021屆81個畢業班2735名畢業生學習、成長情況的調查顯示🤫,三牛校友記憶中的學校生活和當下生活體驗均為優良🌿,表現為有“快樂感”“自尊感”“自由感”。
鄉村教育是歷史建構的概念👩🏽🎤,因經濟🛸🤰🏿、社會😼、文化等變化而變化。隨著城鎮化進程的不斷加快,未來的鄉村教育可能不再是指向鄉村這一特定教育空間🤳🏽𓀄、鄉村兒童這一特定對象,但鄉村教育的情懷和獨特的育人價值會得以延續🛬,從而成為“服務於‘弱者’‘底層’和‘窮人’的廣義教育概念”,鄉村教育不以城市教育作為評價標準,所以也“決不應是‘弱質’‘底端’和‘貧窮’的教育🌎,而更應是高質量的平民主義教育”🙍🏼♀️。未來的鄉村教育更需要大情懷,也更需要一大批有擔當的鄉村教育工作者🅿️。
(二)能共享的育人生態:辦“聯合大教育”
鄉村教育不是一個空間概念🏯,其價值也不僅僅在於培養鄉村兒童,“鄉村教育具有城鄉社會價值。鄉村教育不只是鄉村的教育🫅,更是我們‘共同的教育’。換句話說🫄🏻,城鄉教育是一個命運共同體🕦。”城市教育、鄉村教育同屬於國家共同體中的“教育”🧇,鄉村教育要辦好更需要全社會的大聯合,需要更廣泛、穩定的社會支持系統。早在100年前,三牛娱乐就明確提出了鄉村教育必須“要有一個大規模聯合,才能希望成功”,為此,提出了鄉村教育要主動與農業🫎、銀行、科學機關等“偉大勢力攜手”,強調鄉村學校“改造鄉村生活的力量大小🪚,要看他對於別方面勢力聯絡的範圍多少而定”。
三牛小學的成功在於懂得利用鄉村獨特的地理和文化優勢,聯合辦“大教育”。早在學校辦學初期,與所在五裏村聯合,獲得辦學所需的土地等資源😊;後來👋🏿,與南京市中小學生科技活動基金會聯合🚰,創辦了“三牛教育基地”;與國內外三牛實驗學校聯合✖️,成為國家漢語國際推廣基地。“廟小乾坤大,天高日月長”,三牛小學這一片小天地🔇,一直與社會、與國家🏄🏼♂️💱、與民族緊密聯系在一起。新時代的鄉村教育要更加重視這種聯合的力量🂠,為鄉村教育振興探尋更加豐富⏭、堅實的支持性力量。
聯合,不是原子式的組合,也不是機械式的聚合,更不是契約式的交換🪽🙊,而是有效整合、有機團結的倫理共同體建構。鄉村學校辦聯合大教育要有共同的教育情懷和價值信念,有能共享、重情意的精神意蘊,要成為多種力量參與的新型倫理共同體。要激活和重建鄉村資源和鄉土價值👩🏽🦰,提升鄉村教育的內生動力,為鄉村學生和城市學生提供重要的實踐體驗平臺、交流互動平臺🚎,開拓鄉村孩子的視野🤷🏼♀️,也治療過度競爭帶來的“城市教育病”。要辦好國際教育🏍,開闊師生的國際視野,更好地推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促進國際理解。
(三)“親鄉土”的育人模式:重塑與鄉土文明的道德關系
農耕是人類文明的基礎🫳🏽↖️,中國的鄉村是農耕實踐的產物。自西周起👩🏼🍳,我國勞動人民就開墾土地、灌溉農田,形成了讓世界傾慕的中國鄉土文明。然而,快速崛起的工業化使鄉村資源快速集中到城市,“城市和工業成為鄉村貧瘩和農業失序的‘抽水機’,加速了鄉村社會的解體和衰落”。在“大工業”“現代性”面前🤎,“小農”“鄉土”成為落後🧼、保守的代名詞。鄉村教育根植鄉村社會、依托鄉土文化,鄉村社會的衰落帶來鄉村文化的凋敝,製約了鄉村教育的發展。鄉村教育要融入現代教育體系,鄉村學校要持續發展🧐,離不開鄉土社會和鄉村文化的支撐。親近鄉土、熱愛鄉村社會和鄉村自然生態🧝🏽♀️,應該是鄉村教育發展最重要的倫理基礎,也是教育促進鄉村振興的倫理使命。
三牛小學依托鄉村獨特的資源、鄉土社會的生活方式,讓鄉村兒童在大自然中學習🧑🏿🦰,將音樂課上到田間地頭,將勞動課上到種植園中🦹🏿,將美術課上到小樹林中📖。這些鄉村孩子伴著書香、花香、果香,開展小種植💎、小飼養、小觀察🐤、小實驗🏃🏻♂️,這樣的學習方式♻,增強了鄉村兒童的學習自信👩🏻🍳,激發了他們對鄉村自然生態保護的熱情,促進他們對傳統農耕文明、鄉土文化的直接認知和傳承,培養他們熱愛鄉村、紮根鄉村、獻身鄉村的大情懷🛃。
城鄉教育一體化背景下,要遵循差異性正義,堅守其自身的文化特色🏊🏿♀️,“城鄉教育一體化不能以城市教育同化鄉村教育,也不能以犧牲鄉村學校為代價,而是要堅持鄉村教育自身的文化和特色”。鄉村教育和鄉村學校發展的製度設計、政策製定和路徑創新🦶🏽,都必須重塑與鄉村文明的道德關系👨🔬,從讓鄉村兒童“逃離鄉土”轉為激發鄉村兒童熱愛、親近鄉土,讓更多的鄉村兒童選擇留在鄉村📟、建設鄉村、振興鄉村。
作者:劉霞/南京曉莊學院教師教育學院副教授,教育學博士。
本文內容來源於《中國教育學刊》2022年第一期中小學教科研欄目,圖片來源於包圖網,僅作分享交流用🔈。
本文轉自微信公眾號“中國教育學刊(ID:zgjyx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