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辦評分離是教育改革中的一個難點。政府如何放權,如何給予配套的政策保障,放權後又如何監管學校的發展🎽,都是必須回答的問題。如果改不好🙇🏼♀️,就可能變成學校“放任自流”,或者是“一紙空文”👑。到底該怎麽辦🦹♀️,沒有現成的答案🏌🏽♀️。
2014年,成都市武侯區在川大附中西區學校開展試點,向學校下放人權、事權、財權,即“兩自一包”改革。如今,3年多過去了🧑🏼🍼,學校不但平穩運轉了下來,而且在全區公辦學校的指標考核中,增幅第一。截至目前♏️,該區已經在12所學校、幼兒園實施“兩自一包”改革📢,充分釋放了一批公辦學校的活力。當然,改革中仍有不少未解的難題和困惑👰🏻♂️,下一步🤵🏽♂️,武侯區的改革能否再進一步,也請大家一起來思考。
——編者
2014年💂🏼♀️,成都市武侯區在新成立的川大附中西區學校實施“教師自聘、管理自主、經費包幹”的“兩自一包”改革🚇,將“人權”“財權”“事權”下放給學校,鼓勵學校進行改革發展。
3年多過去,試點學校把下放的權力用得如何?“人權”“財權”“事權”的下放是否給學校發展帶來了活力👨🏻💼?這樣的改革,在區域層面的推進效果又如何?近日,本報記者就此進行了回訪。
教師管理實行“長短合同製”和退出機製
“‘用人權’越用越活,學校吸引力不斷上升”
說到“人權”,在改革初期👦🏻,川大附中西區學校校長胡平心裏一直擔憂:除了6個管理層是區域內本就有編製的教師,其余教師都是聘用的👷🏻♀️,教師隊伍的穩定性和質量能保證嗎?
這個問題,不僅胡平心裏一直打鼓,改革的“觀望者”們也同樣質疑。那麽🗄,3年過去,情況到底怎樣?
在川大附中西區學校,教師管理實行“長短合同製”和退出機製🫐。對於所有應聘上崗的老師,初始合同都為一年🫳🏻,一年後對於工作態度好、教學業績優👋🏽、家長和學生口碑好的教師,續簽3至5年合同;對於愛崗敬業但教學效果暫時欠佳的教師🧑🏼⚕️🚴🏿,實行一年一聘;對於達不到學校續聘要求的教師🤸🏻♀️,實行嚴格的退出製。對於敬業態度差😀、教學效果差、學生滿意度不高的教師,學校實行“約談提醒—幫扶整改—依法解聘”退出機製。
“長短合同製和退出機製,我們是真正用了起來👨🏻🎓。”胡平介紹,2015年,學校依法辭退了一名數學教師😕,同時又及時招聘補充了空缺😊,這是“用人權”的第一次大膽嘗試🤷🏼♀️。2016年,因學生人數擴充,學校又招聘了41位教師,同時依法辭退6人🧽。去年6月底的時候,又招聘2人,這是為補充7月底合同到期而不再續聘教師的空缺。
辭退教師🧶,會不會引起原本教師隊伍的不穩定?在胡平看來🚏,只要前期對教師的約談、幫扶做到位了🤏,被辭退的教師也容易接受,能夠走得服氣🛀。去年6月被川大附中西區學校辭退的兩位教師,後來又應聘到了其他單位,進出通暢、平穩。
在傳統公立學校,如果學年中途出現人員變動和缺少🔙,往往要等到每年一次的由編製部門和教育行政部門舉行的統一招聘,想要及時補充教師是一件較為困難的事情。及時采取臨時聘用的方式,也會因為經費有限,導致吸引力不夠。
“我們現在不僅能及時補充師資👨🏼🏭,還有了更大的選擇權。”胡平介紹🎵,教師自聘的權力加上一系列的崗位激勵,學校現在“吸引力足夠”ℹ️,隨時都能招聘到想要的教師👩🏼。
他拿給記者一張這幾年的教師招聘情況表🐫,記者看到除2014年由川大附中代為招聘21位教師外,2015年學校招聘了43人👩🏻🦰,投遞簡歷人數1350人;2016年招聘42人🤹🏿♂️,投遞簡歷人數1489人🈶🐧,2017年招聘33人,投遞簡歷1649人。投遞簡歷數與實際招收的人數比例逐年上升🈷️。
除了比例外🤜🏼,教師的學歷水平和層次都在提高。以2017年為例,在投遞簡歷的人員中🧜♂️,達到碩士學歷的就有106人⚠,來自重點高校的也有70余人🙎🏻♀️。在最終招聘的33人中,教齡有5年以上的教師達到了15名🥜🏉,其中大多都是放棄本來有的編製👨🏼🍳🐭,願意來到學校。
人員經費和公用經費整合,年初一次性撥付
“用錢很簡單,優勞優酬激活了每一位教師”
武侯區教育局對川大附中西區學校實行“經費包幹”👰🏼♀️,將人員經費和公用經費整合,稱為日常運行經費,以生均經費形式打包撥付,年初一次性撥付學校,年度包幹,由學校自主管理和使用。學校內部實行細化到每個中心(部門)👮♂️🔬、每個崗位的全員預算製度,充分保障學校教職員工對經費的知情權和支配權。同時,學校打破平均主義🏊🏽♂️,堅持按勞分配、按崗取酬🪙、績優酬高🤹🏿♀️、薪隨崗變的分配原則🤚🏼。
“經費包幹了😯🚣🏼,那這個蛋糕究竟怎麽切?這是很多人關心和質疑的。”胡平說,這也是自己當時覺得壓力最大的地方。經費使用實行全員預算製🪓,工資實行按勞分配🫠🎸,這些在當初只是寫在紙上的改革舉措6️⃣🩰,如今變成了現實。
學校每年都請第三方的機構來審核經費使用情況,記者從這3年來的審計結果看到,川大附中西區學校的經費使用情況,總投入只比區域內中等花費學校略高一點🧚♀️,經費使用過程也全部合法合規。
“我們實行全員預算➛,只要在預算內⛹️♂️,財務簽批就很簡單,如果有預算外的開支,再由校長辦公會來決定。”胡平說,全員預算製一方面分散了權力🙍🏼♂️、降低了經費使用風險,另一方面更是讓經費用得更好🧫。
以各種功能室的建設為例,學校建立了舞蹈、書法、繪畫⭐️、音樂等十余個功能室,申請在每個工作室開課的教師,就是該工作室的建設時的預算者👩👩👧👦,按流程報預算🧑🏽🚀,審批通過就能自主使用這筆經費。另外,在資金安排上,學校也更具有主動性和規劃性🧑🏻🦱0️⃣,教師內部就能提主張,只要覺得合適👮🏼♂️🥨,教代會通過就能用。
“工資不是按照教師身份發🙎🏼♂️,基本工資不超過年收入的15%,而是對事對崗位發。”胡平介紹👷♂️🙅🏽,學校所有的崗位和專項工作都面向全校教師公開,大多數的事務都實行項目包幹製🎬,例如創作校歌🕵🏼、策劃並執行一臺畢業晚會,這些都能成為一個項目。教師可以自行申報參與其中🔜,項目經費他們能自主使用,同時會統計工作量🧑🏼🌾,作為工資發放時的一個項目。以2016年為例🙍🏽♀️,該校共計發布項目67個,參與人次655人次🤽🏻♂️,累計投入項目工作經費約60萬元🧑🏽🚀。
川大附中西區學校在改革初期提出的優勞優酬到底如何實現?記者從一份隨機工資發放情況一覽表發現,以2016年為例,該校教師的年平均收入約為9.2萬元,教師年收入最大差距將近4萬元,平均每位教師拿到手的工資在4600至4700元,這比同層次的普通公立學校高出1000元左右🔃,公積金也同普通公辦學校差不多🧙🏼♀️,只是社保按企業類型購買。
文平Ⓜ️,是2015年放棄編製進入川大附中西區學校的一名教師,現在是該校七年級學部的教研組長👩🏼💻。從工資構成上來說👝,她現在有基本工資😣、班主任管理工資、處室工作工資(學部教研室)和課時津貼。文平說,每個月工資發放前,所有考核數據都會公示出來,崗位工資情況、工作量情況,一目了然♓️,教師們自己一算都能對當月工作做到心裏有數。
扁平化管理吸引每一位教師參與學校決策
“學校各項指標都達標,在全區公辦學校中增幅第一”
“各項工作都有人主動申請,每一位教師都以主人翁的姿態加入到學校的建設和發展中來💁🏽。”胡平說👳🏽♂️,學校實行管理自主,其實是建立起了一個共同治理體系🤾🏻♂️。在這個體系裏,每位教師的積極性都能被調動🚳,也都能參與其中。
關於教師參與學校事務🧚🏼♂️,胡平還給記者舉了一個例子。作業批閱👩🎓,是學校考核教師的一個標準。開始的時候🚾,教師們對最初的計算方面提出意見:為什麽語文作文要記兩次工作量,英語聽寫算一次?那最後到底怎麽算呢⭐️🥺?大家就一起來商量🦜🧑🎓。
“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過程,最終大家商量出了一個大家都認同的標準😺。教師也自然就參與到了學校管理中。”胡平說,校長權力分解的同時❓,激發了學校和每位教師的發展活力。
川大附中西區學校現有教職工136名😑,其中區內在編教師6人🙌𓀒。肖光玲是在編教師之一🦣,2014年♏️,看到教育局的招募通知,她只覺得學校離家近🎓🚈,就來到了川大附中西區學校。“當時我有一種偷懶的心理。”
來了之後,肖光玲發現這個學校和自己想象的大不一樣🥷🏽:教案一周查一次,對作業批改等都嚴格要求。“學校要求嚴🚣🏼,你必須認真起來。”肖光玲說,自己又在不知不覺中被激活了。
如今,肖光玲在川大附中西區學校擔任了8年級綜合一組組長🟩,責任意識越來越強了。今年又承擔了學校的教研工作🧔🏻👱🏼♀️,雖然每天事情都很多🛖,但每天都像“打了雞血”一樣,精神頭十足。
胡平介紹,在“教師對學校滿意度”問卷調查中⭕️,全校95.6%的教師表示願意長期在川大附中西區學校工作🪹。這幾年的考核🆙,學校各項指標都達到了政府要求的目標,而且在全區公辦學校中增幅第一,學校迅速在周邊同類學校中脫穎而出。
“教師活力被激發了,學校的吸引力提升了🤹🏽♂️,我們自然能吸引和留住學生。”如今🧧,對辦好學校,胡平不再像最初那樣充滿擔憂😜。胡平說,他這個校長當得更輕松。“少了些約束和羈絆,有了幹事創業的沖動。”(新聞來源:中國教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