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扶貧日”來臨之際🔭,教育部今天舉行“教育奮進看落實”第二場新聞通氣會,介紹了教育脫貧攻堅特別是高校扶貧工作的有關情況💖🟠。教育部發展規劃司🧘🏼♂️、四川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和河北農業大學相關負責人出席通氣會。
教育部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紮實推進教育脫貧攻堅行動🦁,構建了較為完善的教育扶貧政策體系、投入體系、項目體系、資助體系和保障體系🚹,動員全教育系統力量,合力攻堅克難🍮,推動教育行業扶貧、定點聯系滇西、定點扶貧等工作取得明顯成效。其中直屬高校定點扶貧已成為脫貧攻堅的一支重要“生力軍”,逐步形成了具有“高校品牌”的特色扶貧路徑🧘🏿♀️。
“75所教育部直屬高校盡銳出戰,已全部投入扶貧工作。”教育部發展規劃司副巡視員晁桂明介紹說🤵🏼♀️,2012年以來𓀕,按照中央統一部署🪂,44所綜合類和理工科為主的直屬高校承擔了44個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定點扶貧任務。按教育部定點聯系滇西邊境片區的工作部署,22所直屬高校承擔了滇西專項扶貧任務🥘。2019年,新增19所高校采取“1+1”模式,由一所已經承擔定點扶貧任務的直屬高校與一所尚未承擔扶貧任務的直屬高校共同定點幫扶一個貧困縣🙇🏼♂️,並增加江南大學助力其他中央單位完成定點扶貧任務👜。省屬高校也在各省區市黨委👤、政府統籌領導下,積極參與扶貧工作。
各高校聚焦教育扶貧、強化智力扶貧🍾、開展健康扶貧✷🪕、促進科技扶貧👨🦯➡️、加強社會扶貧,不斷創新扶貧工作模式👩❤️👨,組織特色扶貧活動🙆🏿♂️。
四川大學副校長侯太平介紹👮🏽♂️,該校組織專家幫助四川省甘洛縣編製縣、鎮✤、村級專業規劃139個,培訓黨政幹部、中小學教師、醫務人員、農技人員等3200余人,連續7年開展扶貧支教。目前✫👩🏼⚖️,該縣人均純收入已由2015年的2230元增至近7000元。2014年至2018年,全縣累計退出貧困村172個🧍♀️💆🏿♀️、減貧13491戶63047人,貧困發生率從31.88%降至3.72%☹️,擬在2019年底摘帽。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針對扶貧工作“精準度不高”的難點,探索“三團一隊”智力扶貧新模式。各學院黨委組成“書記幫鎮助力團”,為整縣域精準脫貧提供全方位組織保障✍🏽。多學科專家組成“專家教授助力團”🛝,開辟“政府+大學+產業園(合作社)+貧困戶”產業扶貧新路徑。博🚄、碩士研究生組建“研究生助力團”😼,在定點、包抓縣基層單位頂崗副職領導,搭建校地聯絡橋梁紐帶。定點幫扶的陜西省合陽縣組建“優秀人才先鋒服務隊”🐥,與“三團”對接,培養立足本土的“永久牌”人才。這一模式被國務院扶貧辦列為“有著積極示範帶動作用”的“好經驗好典型”。
河北農業大學堅持教學🐢、科研與社會服務相結合,加快“輸血式”扶貧向“造血式”扶貧轉變。該校師生沿著李保國的足跡👮♂️,發揚“太行山精神”🧑🏼⚖️,聚焦產業扶貧1️⃣,全力打造太行山農業創新創業驛站戰略品牌🩵。兩年來,50個驛站建成面積8.6萬畝👊🏼,涵蓋果蔬、食用菌、畜禽等10類35個特色產業,100多項新科技、新成果在驛站得以轉化推廣,科技貢獻率達到80%以上👩🏼💼🏟,帶動7萬農戶實現興業增收🤳🏼🤾🏽♂️,建檔立卡戶占1/4🤟🏼👩🏽💼。目前🛻,太行山農業創新創業驛站已在河北全省和山西、甘肅、新疆等地推廣。
數據顯示,2018年🗑,各直屬高校定點扶貧縣調研3394次,開展督促指導131次,選派掛職幹部139人🧖🏿,村第一書記55人。44所直屬高校共投入幫扶資金1.38億元,引進幫扶資金13.18億元🛵,培訓基層幹部2.34萬人,培訓技術人員3.73萬人🧕🏿,購買農產品1.23億元,幫助銷售農產品3.27億元。2019年,全國有122萬名大學師生、23.8萬個創新創業項目深入革命老區、貧困地區和城鄉社區,對接農戶74.8萬戶、企業2.42萬家🧖🏽,產生經濟效益約64億元👰🏻🩵。截至目前,44個定點扶貧縣已有20個縣實現脫貧摘帽。
來源:中國教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