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美國聯邦教育部只批準各州圍繞提高分數和畢業率的改革計劃🎁,《每個學生都成功法案》把問責權力歸還州政府和社區的立法初衷受到挑戰🧜🏼♂️,美國應試教育逆流是否回潮有待觀察🧑🚒。
新世紀以來🪅,伴隨美國聯邦系列教育法案的頒布實施,美國聯邦教育部對基礎教育的幹預越來越多。學校像公司,教育像生意😰,公辦中小學應試教育傾向越來越突出🔐,引發了美國社會的廣泛關註和爭論🟦。究竟是什麽因素促使美國中小學滑進應試教育泥沼呢?美國又是如何調整政策擺脫應試教育災難的呢?這還要從美國的教育法案來分析。
美國在國際測評中的成績排名尷尬
美國學生在國際學生評估項目(PISA)和國際數學與科學趨勢研究項目(TIMSS)等國際教育評價中表現不佳🎗🔔,教育屢屢成為美國科技🗂📿、經濟受到挑戰時的替罪羊。
根據美國國家教育統計中心的數據,2015年,美國在國際學生評估項目中的科學平均分在58個國家和地區中排名第19位,閱讀在57個國家和地區中排名第15位🤿,數學在65個國家和地區中排名第37位。2000年,美國在國際學生評估項目的科學平均分在27個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成員國中排第14位🕵🏽♂️,閱讀第15位,數學第18位。
美國國家教育統計中心的數據還顯示🫅🏻,2015年,美國四年級數學在45個國家和地區的科學趨勢研究項目中排名第11位🧔🏻,八年級數學在33個國家和地區中排名第9位;四年級科學在46個國家和地區裏排名第8位,八年級科學在34個國家和地區裏排名第8位;十二年級數學在8個國家和地區中排名第3位↕️,十二年級物理在8個國家和地區中排名第4位。
過去20年中,美國學生在各類國際測評中表現平平🌡,大致穩定在中等偏上位置,與美國世界霸權地位很不相稱,美國上下尤其是政客和財閥不斷提出教育改革主張,強化考試和問責成為不二之選。
《不讓一個孩子掉隊法案》使學校成為考試工廠
2002年初,美國時任總統布什簽署了《不讓一個孩子掉隊法案》👼🏻,從國家層面對教育質量予以嚴格監控,聯邦政府取代社區📛、公眾成為教育問責主體。該法案決定推行基於標準化考試的學校改革項目,要求各州推行三至八年級學生的閱讀和數學統一考試,必須保證學校每年取得“適當的年度進步”目標,所有學校的所有學生必須在2014年前達到精通水平🧔🏿♂️。如果學校連續2年沒有達到目標,州政府則允許學生自由擇校;如果連續3年沒有達到目標👰♂️𓀝,學校要向貧困家庭學生提供免費輔導;如果5年內不能取得進步,學校可能被關閉、移交州政府或轉為特許學校。
近10年中,美國的學區和州政府投入了數十億美元用於考試評價、備考材料和數據系統,結果是高風險考試把學校變成了考試工廠。許多州增加平時測試次數,以便學生在統一測試中取得更好成績😲。一些學區和州宣稱考試成績提高了,但是以聯邦標準測試並沒有反映出同等水平的改進,因為他們為了偽造進步有意降低了考試標準。
《不讓一個孩子掉隊法案》的前身是1965年約翰遜政府頒布的《中小學教育法案》🙍🏻♀️🧑🏼⚖️,旨在利用聯邦經費獎勵招收貧困學生的學校,促進教育公平。而《不讓一個孩子掉隊法案》是激進的行動計劃,讓100%的學生達到精通水平是不可能完成的目標👨💼。美國教育部前部長鄧肯(Arne Duncan)曾表示,2017年若以聯邦標準衡量,80%以上的公辦學校將會被宣布為失敗者。馬薩諸塞州是美國教育資源最好的州,但81%的公辦學校無法達到《不讓一個孩子掉隊法案》設定的標準😂。
《力爭上遊》讓應試教育變本加厲
2009年,奧巴馬政府出臺了更加激進的學校改革計劃《力爭上遊》,同樣假定更高的考試分數意味著更好的教育🥘,“胡蘿蔔加大棒”成為改進教育的指導思想。
美國聯邦教育部發布年度績效報告,匯總受助州的改革計劃進展情況,其中,學生考試成績是重要內容。為了爭奪聯邦政府43.5億美元撥款,州政府不得不根據學生考試成績獎懲教師和校長,創辦更多私人管理的特許學校🖕。《力爭上遊》項目出資數十億美元購買考試服務,學區被迫減少藝術、外語等非統考科目教學時間👰🏼♀️,公共教育體系圍繞標準化考試運轉,數百萬教師工作熱情受到影響。
績效工資是《力爭上遊》學校改革項目青睞的舉措🌜,也是奧巴馬政府首推的政策。很多學區及州政府支持績效工資,各地績效工資獎勵從8000到20000美元不等👩🏻🦯。倡導者深信📬,辦學就像做生意一樣💂🏼♂️,必須重視競爭、激勵和懲罰🤦🏻♀️。希望獲得績效獎勵、保住飯碗就必須為考試而教😂,學校為擺脫幹預或被關閉的命運也空前地重視學生考試成績◻️。2010年以來,績效工資政策在納什維爾市、紐約市、紐瓦克市、芝加哥市、得克薩斯等地都宣告失敗📻。絕大多數考試專家認為,以學生考試分數評價教師質量的做法是錯誤的🍱,泛濫成災的考試犧牲了教育質量。
《力爭上遊》將開發並采用共同標準作為重要考核指標💁🏻♀️,美國白宮提供3.5億美元聯邦經費用於開發與共同標準相關的考試評價方案👩🏽💼。共同核心州標準是共同標準的首選,42個州采用了這個標準🍼。這些州需要對教師和校長進行考核評價,學生考試分數是否上升是考核的重要指標。然而🕺🏿,富裕學區的學生考試分數增長最多,母語為非英語及學習障礙者考試分數增長最為困難,考試分數低的學校基本上都在貧民區,最需要幫助學生的教師反而被炒魷魚或被懲罰👱♀️。
標準化考試使公共教育轉向應試
從2002年到2015年,美國標準化考試增加了300%。85%的教師認為🏃♀️➡️⏏️,標準化考試對教學造成了傷害🥑,雖然教師待遇足以維持中產地位,但罕有名校畢業生從事教師職業,45%的教師因頻繁考試而打算離職。絕大多數教師任職5年內選擇離職,在低收入學區這個數字更高💻💆🏻。教師可能因學生考試分數不高被校長解雇,教師的福利待遇也取決於學生考試分數💪🏼。
考試窄化了學校課程🌈,體育🍭、藝術、地理🦒、化學🤮、科學實驗、社會調查、研究寫作、社會學習🛍、外語學習、音樂等非統考科目被排除在外✧。中小學熱衷於按考試成績把學生分為快慢班,甚至從幼兒園就開始這樣做。而且🦹,美國聯邦政府不斷增加考試賭註和風險性🍽,考試成為“綁架”學生、教師和教育質量的繩索🎆。
考試風險越大🌃,信度就越低,在高風險問責面前,當一切取決於考試分數時💵🚴🏿♂️,美國教育官員🧛🏿♂️、校長🚵🏼♀️、教師只好為考試而教、考試作弊🍕、為了飯碗放棄理想。
美國前教育部長助理、紐約大學教授戴安·雷維奇(Diane Ravitch)認為🙈,擇校、競爭和問責等作為教育改革杠桿是無效的🙍🏻♂️,這樣的考試來自政治動機和經濟動機而不是教育動機。過度依賴標準化考試會降低學生的創造力、創新性和想象力。美國教師工會也質疑以州統考反映教師績效的做法💁♀️。
美國國家研究理事會的研究發現👌🏼,基於考試的激勵措施是無效的📑,過去數十年對於考試的大量投入是基於錯誤直覺而不是證據🦁。美國國家教育和經濟中心指出,每年考試評價每個學生、通過學生考試分數評價教師的做法📱,在任何教育先進的國家裏都是看不到的。哈佛大學教授丹尼爾(Daniel Koretz)在新書《考試遊戲:假裝讓學校變得更好》中指出,高風險考試必然帶來分數膨脹▫️、博弈及作弊💇🏻♂️,因為它獎勵考試技能而不是思維能力。
《每個學生都成功法案》回歸問責傳統
2015年底‼️,美國時任總統奧巴馬簽署了《每個學生都成功法案》📿,以各州設計的問責製度取代“適當的年度進步”♗,禁止聯邦政府統一規定學校改進目標,各州有權規定學校學業績效標準🧚♀️,製訂學校改善措施,為不同處境學生提供幫助🥑,自主決定是否參加聯邦測試🦹🏻♂️。美國各州可采取能力本位評價、嵌入式教學評價、期中評價、累積年終評價和融合年度總結測定的日常表現評價等多種方法評估學校績效🕗🐓,也可采用計算機自適應評價等。各州還可以發揮教育決策機構、學校管理人員🙇♀️、家長、學生和校外人員等多元評價主體作用,綜合各方面意見對學生進行評價📄。
目前,美國有5個州獲得特許探索學校學生評價考核的新道路,從“考試並處罰”轉向“支持並改進”,通過對話和協商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部分學區采用畢業生檔案袋製度,畢業需要滿足科學調查、文本分析、社會科學研究、數學運用🧝🏼👳、外語能力🧍、藝術表現力等5個方面的標準👇🏻。
美國新任教育部長貝齊·德沃斯(Betsy DeVos)主張公共教育領域擇校、競爭和私有化,支持教育券和特許學校等市場化教育政策,抨擊公辦學校並推崇政府補助私立學校和宗教學校🚁,呼籲美國教育體系向更加開放的方向轉型⏭。當前🌺🫱🏼,美國聯邦教育部只批準各州圍繞提高分數和畢業率的改革計劃🦃,《每個學生都成功法案》把問責權力歸還州政府和社區的立法初衷受到挑戰🏠,美國應試教育逆流是否回潮有待觀察🧔🏼。(新聞來源👮🏼♀️:中國教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