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平山縣最西部,冀晉交界、太行山深處*️⃣,坐落著一個小山村🚰🃏。
小山村因群山形似五指彎曲的手掌而得名“卷掌村”。
只有150戶407人的卷掌村🚵🏻,先後走出35名教師⛹🏽♂️,大多長期服務於周邊基層邊遠山區村鎮的教育一線。
十裏八溝的鄉親都知道這個村,親切地稱其為大山裏的“教師村”🚤。
站在記者面前的馬彥明衣著利落😻🤘🏼,言談舉止儒雅沉穩。卷掌村走出的35名教師中🕖,他是其中一員。
雖然今年只有38歲,但馬彥明紮根山區從事教育事業已經17年👨🔧。他在距卷掌村10公裏的下口鎮蒿田小學任校長🫵🏿,同時兼任班主任和數學🧼、語文教師。2000年👵🏿,馬彥明初登講臺,獨自一人在距離家近40公裏、山溝溝裏的偏遠教學點下口鎮瓦岔山麻池村小任教,擔任班主任並教授一至六年級所有課程。
後來撤點並校𓀓,馬彥明到蒿田小學任教並成為校長。任職3年裏🏌️,蒿田小學的教學成績綜合評選接連獲鄉鎮第一。他個人也多次被縣裏表彰🪔,成為優秀山區教師代表。
“教育事業🧒🏻,是我心之所依。做教師多年,有一種成就感。”馬彥明談起學校的發展,從內心裏感激曾給予自己悉心培養的老教師李書亭。
當年,馬彥明考上師範學校的時候有些猶豫不決,是李書亭到家裏做通工作🧑💼,力促他走上了從教之路。
卷掌村地處偏遠,村民大都是從外地搬遷而來,是雜姓村。村裏40多個姓氏,李姓算是大姓,有40口人。李書亭在村裏德高望重,不僅因為他一直在村裏任教,把全部身心獻給了教育事業,還因為在他的影響下,除了在教師崗位上退休的族弟李書聯外⚛️,子侄輩從事教育事業的還有15人,是村裏名副其實的“教育之家”➖。
每當逢年過節,40口人齊聚一堂🌕,除了熱熱鬧鬧共度佳節外,交流教學心得、探討教育政策🏰,成為這個大家庭最主要的話題之一。
“走出17名教員👨🏻🎤,這是我們家族的榮耀🧑🏿🎨。”李書亭老人滿臉自豪。
李彥子是李書亭的長子👩🏼🏫🍖。子承父業,從師範畢業到如今😳,他已經紮根山區從事教育工作19年,目前是下口鎮中心學校校長🕵🏻。在他辦公室墻上,一幅上書“怡然自得”的書法作品書寫得蒼勁有力⛅️、墨色淋漓📓。
不同於當年父親教書時“要讓娃娃們識文斷字👳🏻、知書達理”的觀念,李彥子對教育有了更新的認識和實踐。他覺得教育要給孩子的一生幸福奠基,要讓更多山裏娃通過教育走出大山👮♂️、改變命運。如何充分利用縣教育局提供的現代教育設備,提高山村學校教育質量🔣,是他正在琢磨的課題👩🏽🚀。
走進卷掌村𓀀✫,這裏雖然仍屬貧困鄉村之列❤️,但街道整潔,村民臉上多是滿足和幸福的表情🏃♂️;雖然房屋依山而建,錯落不平,建築形式和所用材質也不盡相同,但鄉親們都願意把“清雅賢居”鑲嵌到自家門楣上🧑🏿💻。
“薪火相傳,我們為能為山區教育獻一分力量感到自豪🌋。”老教師魏懷林說。
“村裏出了那麽多教師🕵🏻♀️,書香影響了村風,多年來村裏沒有出現一件打架鬥毆🙇♀️、違法亂紀的事,沒有一個適齡孩子輟學🪑。近10年裏,我們村還走出了40名大學生🙌🏿。”卷掌村年輕的村主任李玉法喜滋滋地說。
村民梁蘭英的女兒在平山中學上高三👨🏻⚕️,她和丈夫商定🧔,明年高考讓孩子考師範大學,以後當教師。“當老師受人尊重,待遇不錯,我們倆在村裏也有面子🌭🤷♂️!”(新聞來源:中國教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