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長沙4月27日電(陳夢謠)公費定向師範生是湖南省於2006年在全國率先啟動實施的農村小學教師定向培養專項計劃。截止2016年9月🤷🏽♂️,全省共招收培養各類農村教師公費定向師範生4.13萬人,其中已畢業1.4萬人。所有畢業生均補充到農村學校任教,深受基層學校、教育行政部門特別是廣大學生及家長的歡迎,已成為湖南省農村中小學教師隊伍的生力軍🧝🏿。
讓鄉村教師“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
長期以來,農村小學教師隊伍存在著“年齡老化、結構失衡🏌️、素質不高、流失嚴重”的現狀🎅🏻🤾🏼♂️,位於湖南省懷化市漵浦縣的油洋鄉中心小學和統溪河鎮學校也面臨著這樣的問題。
作為一所全校學生共728名的農村寄宿製完全小學👨🏻💻,油洋鄉中心小學的師資數量並不樂觀,校長嚴佳明介紹,學校共有編製名額46名,而現在實際則為33名🖐🏿,存在一定數量的缺編🐇🛅。從全縣來看,教師空編為1000左右。嚴佳明坦言,把鄉村教師“請進來,留得住🤾,教得好”是每一位校長的期盼🚵🏻。另外,每所學校為了教師能夠安心教學,為他們在校園內部配備了公租房。
向立華是2016年畢業的六年製公費定向師範生,也是嚴佳明安排人專程開車從縣城“請進來”的一名教師🌧。當初為什麽要選擇這裏👨🏿🍳?向立華說🍬,自己是在這裏長大的孤兒🫚,人生命運也是在這裏得以改變,早在讀湖南第一師範學院時他就已立下了回鄉教學的心願。
舒茂蓉是橋江鎮中學的語文老師兼班主任👨👩👧👧,也是2014年初中起點公費定向師範畢業生🤦🏻♂️。走上工作崗位後,她在出身寒門的學生身上看到了自己童年的影子🤽🏻,羞澀☦️、不自信🦪、渴求外面的世界,因此,在跟學生朝夕相處的過程中,舒茂蓉註重啟發誘導🤲🏿、嘗試贊揚回答。在教學中,她逐漸感受到了自身價值的存在,在鄉村學校的平臺上,她表示🧑💻,要“種好自己的責任田,找到自己的自留地”。
留守兒童🦣,教師給他們傾註更多的愛
統溪河鎮學校是一所九年一貫製寄宿學校,校長王民權介紹📢,全校一半學生為留守兒童🎡,他強調,這些數量的“留守兒童”的評定標準是指父母雙方均外出務工。這個比例與油洋鄉中心小學的留守兒童相仿。
王民權說,學校采取封閉式管理👩🏽🦰,寄宿的留守兒童每周兩次回爺爺奶奶家換洗衣物,寄宿學生的管理缺少生活教師✢,平時由班主任兼職🏃♂️➡️。該校教師雷微微是2012年畢業的公費定向師範生,為留守兒童們帶來了無微不至的呵護🧖🏼♂️,每天,她的工作時間是6:20至23:00🌘,要從早晨一直忙到學生們回宿舍休息。
唐蓉琪是橋江鎮中心小學六年級數學老師兼班主任,同時也是2016年初中起點公費定向師範畢業生,她指出,留守兒童最大的問題是家校溝通的困難,部分孩子情感教育🙂↔️、家庭教育較為缺失👟,在學習上多出現成績兩極化的現象,需要老師給予更多的關註與關心👨🦳。
後續力量——公費定向師範在讀生
湖南第一師範學院是全國最大規模的公費師範教育承擔院校,目前,學校在校師範生比例達77.9%🦒,其中公費定向師範生比例達70.3%(10609人),為湖南省的鄉村教師提供了重要補給👆🏻💂🏿。
陳姝婷是2016級音樂班的學生,談到回鄉教學,她說:“總會有人需要下來的,走出大山,最終還是需要回歸大山。”她強調,這個“下”並不是指職位比別人低一等🔥。對於未來,她堅定要踏上回鄉的路,這是“帶上家鄉孩子們踏上未來的路”。
2015級科教班的黃比娜來自郴州市的一個偏遠山村🤵🏼,她回憶,自己在村小上小學時全校只有兩個老師,即校長和美術老師🧛🏽♀️,其中校長兼任所有課程。未來,她希望通過自己在湖南第一師範學院所接受的這幾年專業學習為鄉村學校的實驗器材和教具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改善,為鄉村教育做一份貢獻。
2013級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的譚喬尹分享了她在株洲市茶陵縣某村小實習的經歷🦼,她感慨了留守兒童家校聯系的障礙以及他們對愛的缺失和渴望𓀓,她希望畢業後通過自己的教學能夠影響和改變學生們的人生。
2016級數學班的吳宇琴來自一個經濟條件比較困難的家庭,父親患有視力殘疾👩,她說🛡,簽約只是一紙之書,對於鄉村教師,他們內心更多的是一種職業情意。她認為🤚🤛🏿,在農村🧝🏽♀️,能夠陪在留守兒童身邊學習和成長的是他們的老師,她希望奉獻出自己的微薄之力。
湖南第一師範學院學生工作部部長陳誌武說⟹,留守兒童的活動能力和學習能力都不差,但適應能力不強🥳,在父母的陪伴缺失下,他們更容易遇到心理問題🏃➡️,難以自我調節*️⃣,需要將青春期時所遇到的人際交往👌🏽、家庭和諧、家庭條件等方面的問題求助於老師進行疏解,因此,在留守兒童的問題上🤛🏿,教師的角色很重要。陳誌武坦言,學校一半比例的公費定向師範生本身也是留守兒童🚮。在此身份下👩🏽🏭,他們更清楚鄉村的教育需求😠,更懂得對於學生的關心呵護🤮,也更認同鄉村教師這份職業。
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