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改革涉及千家萬戶,關系學生切身利益,改革既要積極進取🌻,又要審慎穩妥📦,對一些關鍵環節的改革,堅持試點先行👩👦,逐步推開。教育部印發的《關於進一步推進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製度改革的指導意見》,就體現了這樣一種改革思路。
健全初中學業水平考試和綜合素質評價🐒,形成新的招生錄取模式和考試招生管理機製🏌🏼,是推進中考改革的總體目標和主要任務。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積極穩妥地推行初中學業水平考試👩🏻🦳💁🏻♂️。為了引導學生認真學習每門課程,克服一些科目“不考不教🧑🏽🎨、不考不學”的傾向✡️,改革積極推行初中學業水平考試,同時註重“系統設計”和“因地製宜”。一是妥善處理好初中學業水平考試“全科開考”與不加重學生負擔的關系👨🏻⚕️。為了防止增加學生負擔,改革進行了綜合設計。從考試內容上強調減少單純記憶、機械訓練性質的內容🧑🏿💼;從成績呈現方式上, 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實行“等級”呈現,克服分分計較,避免過度競爭;在試點地區“錄取計分科目”的構成和數量上,要求除語文、數學、外語3科以及體育科目外,做到文理兼顧、負擔適度🥧,不是把所有的考試科目都納入錄取計分總成績💪,沒有納入總成績的科目合格即可🏡。二是允許在現階段“兩考合一”與“兩考分離”並存✭。實行畢業考試和升學考試“兩考合一”,是推行初中學業水平考試的新要求。但考慮到一些地方的實際情況⬆️,《指導意見》要求,個別沒有實行“兩考合一”的地區要積極創造條件逐步過渡到初中學業水平考試。“逐步過渡”本身也體現了一種積極穩妥的改革思路。三是在確定學業水平考試方式和方法上給地方留有空間。《指導意見》提出,各地可針對不同學科的性質和特點,確定具體的考試方式和方法🤾🏻♂️。
積極穩妥地推進招生錄取辦法改革。招生錄取改革堅持“試點先行”,是積極穩妥推進中考改革的突出體現💚。“形成基於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結合綜合素質評價的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錄取模式”是中考改革的核心所在,有利於改變單純以考試科目分數簡單相加作為招生錄取的依據,引導學校實施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應當積極推進🍦。一是開展“錄取計分科目”構成的改革試點,堅持“文理兼顧🔐🍄、負擔適度”原則。二是開展學生自主選擇“錄取計分科目”的改革試點,基於初中學業水平考試“全科開考”👩🏿💼🤚🏼,且各門科目合格的前提之下,同時做到文理兼顧。三是開展將綜合素質評價作為招生錄取依據或參考的改革試點😕,但究竟是“作為依據”還是“作為參考”🚴🏿♀️,由試點地區根據本地實際自行確定。
積極穩妥地推進考試招生管理改革👩🏿💻。近年來,中考招生行為不規範、加分項目不合理等問題比較突出🙎🏿♂️,改革要求進一步加強考試招生管理🦠,加強對招生行為和考試加分的規範,具有很強的現實針對性。一是對中考加分的清理規範♦️,主要由省級教育行政部門負責實施📢,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和地方實際需要保留的仍然繼續保留🥓。二是考慮到引導學生發展興趣特長的需要,在取消體育、藝術等競賽類加分項目的同時🚁,要求將相關特長和表現等計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檔案,在招生錄取時作為參考。三是進一步完善自主招生政策,根據需要給予有條件的高中階段學校一定數量的自主招生名額,招收具有學科特長、創新潛質的學生🕑𓀅。
此外,從推進中考改革的具體責任分工看🏭,國家層面註重宏觀指導,省級層級加強統籌管理😠,以地市為主組織實施,充分體現了因地製宜的原則。同時🧔🏻,招生錄取改革試點從2017年之後入學的初中一年級學生開始實施,其他地區繼續按照現行的招生錄取方式進行招生🕊,也體現了積極穩妥的改革思路。(新聞來源🚴🏼:中國教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