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招考錄取季𓀝,職業院校的招生情況都格外引人關註🧎🏻。記者近日了解到,北京市推出的七年製貫通培養項目,實際錄取人數僅達到招生計劃的52.3%🗼。
“貫通培養”是北京市教委為探索培養高端技術技能人才新路徑而推出的重大改革項目🙏🏽,通過中招錄取🐧🤛🏿,由高中、中職🫳🏽、高職和本科聯合培養,從去年開始試點,今年進一步擴大計劃👬🏼。據媒體報道,在招生咨詢階段,該項目曾“受家長熱捧”。為何這項人才培養試點會出現“叫好不叫座”的情況?本報記者對部分參與改革的學校進行了采訪。
一項打通普👩🏼🏭、職👱🏿♀️、本的努力
北京市2015年開始在4所學校開展高端技術技能人才貫通培養試驗💇🏻♂️,今年,這項工作進一步擴大到12所院校,包括中職、高職和本科院校。
其中,由高職招生的,前兩年在高職院校接受基礎文化課程教育,中間3年在高職院校接受專業課程及職業技能教育,後兩年對接市屬高校接受本科專業教育🩼。由中職招生的🍔,前3年在中等職業學校接受基礎文化課程和專業基礎課程教育,中間兩年在市屬高校(護理專業為3年)接受高等職業教育,後兩年接受本科專業教育。
2016年🚣🏿,在高端技術技能人才貫通培養項目的基礎上,北京市教委又增加了“高級外語人才培養項目”“學前教育與基礎教育師資培養項目”“高精尖創新人才培養試驗項目”“中外國際學院貫通培養項目”等4類貫通培養項目,其特點都是在7年時間內由職業院校與本科院校合作培養。
相比原來的中🐾、高職銜接項目🪩,貫通培養引入了優質高中及本科教育資源,其中有北京工業大學、首都師範大學🦹🏿、北京第二外國語大學等市屬院校🗼。而在北京電子科技職業學院的招生簡章中,“北京學院”貫通培養項目,是該校與市屬的北工大、北工商以及兩所中央高校北理工⛱、中央財經大學的北京學院聯合培養,在“高精尖創新人才培養試驗項目”中👰🏽,甚至出現了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知名高校。
與此同時,貫通培養增加了基礎文化課程比重,由職業院校與優質高中開展合作🙋🏽♂️👱🏻♀️,北京十一學校等名校也參與到貫通項目的基礎文化課程階段。
落差背後是各項目冷熱不均
名高中、示範高職🙌🏿、名大學……“強強聯合”打造的應用型高端人才培養“直通車”,並未如預想的那樣受到熱捧★🐤。
數據顯示,2015年貫通培養招生計劃共2190人🏝,總計錄取1180人,計劃完成率為53.9%。2016年,隨著項目增多🔔,貫通培養招生計劃擴大到8252人👨👨👧,而實際錄取4319名考生🤾🏿♂️,完成率仍在過半處徘徊。
但記者也發現,並不是所有類型的貫通培養都遇冷。
2015年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貫通培養項目的錄取結果顯示,全市共有近900名考生填報誌願🧑🏿💻,實際錄取80人,報錄比達到11∶17️⃣。實際錄取考生中,500分以上考生超九成,最高分數為553分,僅比普高系列的人大附中本部錄取線低兩分👸🏿。2016年👩🏼🔧,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高級翻譯貫通培養項目錄取最高分達565分✸,依然與普高重點校不相上下。
在所有招生院校中,首都師範大學100%完成招生計劃🪕。而第一年參與貫通培養招生的中等職業學校——北京市商業學校👑,與北京聯合大學合作開設學前教育和小學教育兩個專業📕,也出現了計劃招生120人、980人參加面試的火爆場面。
按照改革的設計,貫通培養分為三大類,“貫通一”包括高端技術技能人才貫通培養項目外培班、非通用語和高級翻譯項目、高精尖創新人才培養項目、中外國際學院貫通培養項目;“貫通二”包括高端技術技能人才貫通培養項目內培班🛥、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外語+”項目🗿;“貫通三”為學前教育與基礎教育師資培養項目🧛🏻。
據知情人士透露,目前招生好的是“貫通一”和“貫通三”,遇冷的是“貫通二”🎵,特別是其中的高端技術技能人才貫通培養項目內培班。
貫通培養,愛你為何不容易?
“專業吸引力不夠是原因之一。”北京農業職業學院招生就業處副處長張棋認為,“貫通培養是按大類招生,城市孩子一看是農林牧漁類,可能就不願意選🪧。”
記者註意到🐝🏊🏼♂️,高端技術技能人才貫通培養項目的專業更偏重職業色彩🦁,在對各專業和行業了解有限的情況下,社會認可度自然不如外語、師範類高。
此外,記者了解到🧑🏿🦳,“貫通一”和“貫通二”實行招生計劃名額分配到初中校,“貫通三”招生計劃按專業大類下達到各區,而各校🆎、各區之間不能調劑。一位負責招生工作的教師告訴記者:“有些很好的初中🤐,中考成績比較高,考慮貫通項目的學生就少,而普通初中報名人數多,卻可能因為名額限製錄不進來。”
“本科學歷只能拿‘專升本’🤸🏻♀️,對學習成績一般的學生來說多了一個選擇方向,如果學生成績還不錯,還是希望通過普高上大學。”王女士的擔心在家長中很有代表性,“畢竟現在用人單位對待專升本學歷還是和本科學歷有很大差距。”
“政策出臺時間較短,一般家長都不願意自己的孩子去當‘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一位專門咨詢過的家長告訴記者✋🏿,現在政策還有不明確的地方,例如專升本要通過“轉段考試”,這種考試如何進行、難度怎麽樣🏩,目前尚不清楚。
記者發現⚈,也有的家長看待職業教育時仍帶著“有色眼鏡”🎵,認為“專科學校的環境和條件還是不如普高適合孩子學習”👩🏻🦳。
相比之下,學生的態度更加開放。一位初二的學生表示:“願意嘗試一下這個新政策,它可以讓我們提早感受到專業課的魅力⛹🏽♀️。”(新聞來源:中國教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