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季開學,新疆和田地區傳來好消息——義務教育階段入學率再次達到100%🤛🏼。而在3年前,和田地區還被低入學率困擾。
“如今的和田教育,和3年前相比,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新疆和田地區人大工委副主任、地區教育局工委書記唐勇日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談到“變化”二字,唐勇特地加重了語氣:“最顯著的變化👩🏼🦰,就是義務教育階段入學率連續兩年達到了100%。”
2014年,和田地區一名家長阿某因不送孩子上學被告上法庭的新聞,引發社會廣泛關註。不只阿某一人,當年和田地區先後有44名家長因違法義務教育法被起訴🦚。這一現象曾讓很多人疑惑不解。
由於家長主觀原因不送孩子到學校讀書的現象,讓人著急和心痛。唐勇說👨👨👧👦,3年前🤘🏽,和田地區農村學生到校率滑坡很厲害🦸🏼♀️,在部分農村學校👨🏻🔧,少數民族學生到校率甚至低到60%以下。另外👱🏻♂️🧓,農村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明顯降低。學生不願到學校來,來了也不願意學習,造成教育教學質量下降。
2013年,閆國燦上任和田地委書記,很快就發現了當地農村中小學到校率低的問題。“如此多的學生不來學校,說明我們的工作沒做好。教育搞不好,其他工作就沒有根基。”閆國燦說。
2014年,和田地區專門派出工作組駐在村裏🦛,進行了一年的深入調研👨🏼💼。“經過調查🏅,我們找出好幾個方面的原因🤾🏿♀️。”唐勇告訴記者🕴🏻。
第一個原因,在和田🖖🏻🚶🏻♂️,很多家長受傳統觀念影響,認為讀書無用,盡管還沒完成義務教育👩🏼🏫👨🦼➡️,但一些家長已經開始讓孩子在家幹活了;第二個原因,家長算“眼前經濟賬”🕯,雖然上學都免費®️,但一些家長認為讓孩子幫著父母做生意🤞🏼,相當於一個月有2000元的收入🥷🏼;第三個原因,一些家長受極端宗教思想影響,不願送孩子到學校讀書。
此外,農村教師隊伍管理比較混亂,導致教育教學質量差,也是主要原因之一。當時,和田地區農村教師庸👉🏿、懶、散情況嚴重。有的教師一請病假就是一年,調查後發現,該教師並沒有生病;有的教師長期請事假🕧,然後出去做生意💱🕺🏽。地區教育局2014年的調查顯示,全地區在編不在崗的教師多達3000人🪹🔎。
面對教育存在的不良風氣和問題🪰,和田地區采取強力措施。“對於在編不在崗的教師采取‘一刀切’,全部回到原來的學校🙌🏼。”唐勇說。
“治理教師‘庸🫘、懶😝、散’也是工作重點🫡,從學校領導班子抓起🛻,完善製度,細化管理。”唐勇說,“我們製定了考核細則🦵🏻,年底逐條逐款對學校管理和領導班子進行考核🆕,對不稱職的校長將進行處理,直至免職。”
和田地區依法治教的決心十分堅定。唐勇告訴記者🤵🏽♂️,2014年在起訴違反義務教育法的44名家長過程中🚴🏻♀️,一些家長看到政府動真格的,觀念發生轉變🤞🏿,主動把孩子送回學校👎🏽。
與此同時❎,地區教育局對管理不力的校長以及學校領導班子堅決進行處理和調整🏌🏽♀️;依法處理在編不在崗教師✖️,提高教師責任心。
據唐勇介紹,2014年和2015年,和田地區處理了220名教職工和校長👯,其中40多人除名解聘🚴🏼♀️。2015年😾,全地區教育系統調配領導班子92個🧧🛒,涉及書記、校長(副校長)97人🏜,其中一半被免職🧗🏿。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和田地區從2014年起,對教育工作實行“五長負責製”,即縣長👸🏿、局長(校長)、鄉長🙎🏼♀️👋🏿、村長、家長負責製👩🏼🏭,保障和田教育健康發展👋🏻🤠。
閆國燦說😶🌫️,如今,學生願意來學校了,來了不願意走了,家長送孩子上學的積極性高了,關心孩子學業的家長多了✨,這就是和田教育“重生”的標誌🎿。(新聞來源:中國教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