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
您的位置:  首頁  文教新聞
  

錢投了不少,鄉村學校為何不叫好


 “學校突擊大肆建樓為哪般?河南周口沈丘縣,現在縣裏上百所學校都在大肆建樓,幼兒園兩層🛷🧑‍🦳,教學樓三層,宿舍樓兩層👲🏿🕯。但是學校學生很少,多則200少則幾十個學生,造成資金大量浪費🧔‍♀️👱🏽‍♀️。這些錢是2012年下撥的🤏🏻,卻被挪用到現在才建。望關註!”有網友日前向中國青年報新浪微博(zqbcyol)爆料稱👐🏿。

  近日,中國青年報記者奔赴河南省沈丘縣進行了深入的調查采訪◀️。記者通過調研發現,不少農村學校生源流失嚴重。但同時,農村學校持續迎來大量的基礎設施投入,供需情況的改變,讓以往“撒胡椒面”式的投入難以見效,易造成教育資源浪費。在補齊農村教育“短板”的過程中,如何把“好鋼用在刀刃上”🏦,精準發力,成為擺在基層行政部門面前的現實難題💆🏽‍♂️🧘🏿。

  “以前學校1000多人🤎,宿舍不夠用,現在只剩300名學生,新宿舍樓蓋成3年沒用過,太浪費了🚱。”一位農村基層教師說,改善農村學校辦學條件時,不能因為花的是“良心錢”而大手大腳。

  農村生源持續流失

  “以前人多時🙂,一個年級6個班👩‍💼,現在就剩兩個班,七年級有141人,八年級139人,到九年級就剩95個學生。”沈丘縣石槽鄉一位教師感嘆說,孩子越少,書反倒越難教了🏪🏏。“學生多的時候,提一個問題下面舉一片小手搶著回答問題🕯🥕。現在提一個問題,下面冷冷清清🆑🤸🏼‍♂️,老師學生大眼瞪小眼。”

  中國青年報記者在多所農村學校看到🧚🏽‍♂️,由於農村學生急劇減少,不少校園呈現出一片凋敝冷清景象。更為嚴重的是,原本的教學環境和教學秩序崩塌🗼,讓農村教師和學生都難以適應,教學水平持續下滑💻。

  走訪中🚧,教師們普遍反映,冷清的課堂,不僅難以讓教師進入狀態,也無法在學生之間形成相互啟發、相互競爭的氛圍。不僅如此,由於學生太少,農村學校普遍缺少“副課”教師🧑🏼‍💻,音樂、體育、美術、計算機等課程幾乎全部無法開展☸️。

  那麽👶,是什麽原因導致了農村學校留不住農村孩子呢🀄️?

  “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大批農村兒童跟隨打工家長進入城市,留在勞務地上學。”一位教師說𓀐,另一方面🧘🏿‍♀️,由於生活條件改善,農村家長對教育比以前任何時期都要重視,一些家長不信任農村小學的條件和教學水平,將孩子送到了縣城等條件好些的學校學習。

  “學生減少了🖐🏽🧑🏽‍🦳,有些地方為了壓縮教育投入,趁勢撤並掉了一些學校🕕,進一步加劇了農村教育的危機🖤。”該教師還表示🚣🏿‍♀️,前些年,針對農村盲目撤點並校問題,國務院已發文叫停,並要求鄉村恢復教學點🧑🏿‍🎄。可是🪷,大多數保留或者恢復的教學點,僅用民辦教師或臨時代課教師維持🤸🏼‍♀️👨‍🔧,生源持續流失,辦學難以為繼🙆🏽‍♂️。

  “越沒學生越沒老師🐦,越沒老師越沒學生👩🏿,陷入惡性循環🧖🏽‍♂️𓀗。”這位教師對此憂心忡忡。

  據河南省衛計委測算,2016年至2020年,河南省預計出生人口將增加130萬,平均每年26萬,而且將繼續呈現出向城鎮流動集中的趨勢👐🏿。

  然而🚵🏽‍♂️,中國青年報記者走訪發現🦦,與農村學校生源持續減少相反的是,用於改善農村辦學條件的財政資金投入卻越來越多。這種情況下,不少大規模投入改善學校的各類硬件設施被閑置,極易造成教育資源的浪費。

  硬件投入加大🛬,易閑置浪費

  在石槽鄉一中校園裏,一棟新教學樓剛剛打好地基。新教學樓後,一棟4層的教學樓,只有6間教室在使用,其余的多被廢棄的桌椅堆滿。

  “聽說新樓蓋好後,學生全搬到新樓去🐳,老樓當作老師的辦公室🔍🦴。”石槽鄉一中一名學生說。

  位於趙德營鎮鎮中心所在地的張堂初中,一棟嶄新的4層辦公樓剛剛完工,緊鄰該辦公樓的,是一棟建成有些年頭的宿舍樓。走進樓內📘,記者卻詫異地發現,除了一層有兩間房被該校教師當作宿舍,二層有一間被後勤人員占用↗️,其余的竟全部閑置🤦🏿:樓梯扶手👲🏼、房間木門上刷的紅漆早已幹透,從未使用過的鐵鎖🫡,依舊嶄新;樓道內鋪設的水泥地上落下厚厚的灰塵🤵‍♂️,一串稀疏的腳印表明這裏少有人來📔。

  “現在就剩6個班,400多個學生🧜🏼‍♀️⏸,原來的宿舍還用不完,新的宿舍從建好就沒用過。”該校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類似的情況⤴️,並不罕見。中國青年報記者在當地走訪發現,當前農村學校辦學條件仍較差,無論軟件👩🏻‍🦲、硬件都急需加大投入改善👉🏼👨🏿‍🌾。但一個較為普遍的現象是,越來越多的投入並不匹配現有學生規模🚝,“鴕鳥的裝備套在了麻雀身上”。

  走訪時👩‍🔬,當地一些村幹部和群眾向中國青年報記者反映👮🏽,有些村學校明明缺老師,可上面來的項目卻是蓋校舍;有些教育硬件建設項目沒有考慮到當地人口變化因素。比如一個村子在冊人口1000人🤦🏻‍♂️✝️,學校就按1000人的規模建🕹,可實際這個村子有六七百人常年在外打工,這樣建起來的學校當然會閑置。

  這些情況,當地教育部門並非不知🫅。沈丘縣教育體育局危改辦負責人程自軒告訴記者:“過去搞撤並學校👨🏼‍✈️,從2013年之後,上邊要求不能撤並了,只有一個一個地建。‘薄改計劃’要求覆蓋到每所學校,不論有多少人,都要改善校舍🏋🏽‍♀️🤸🏻‍♂️。國家現在有錢🧑🏻‍🎓,叫你建你不建,等國家這個錢沒有了,再想建也只能擱著了。”

  對於記者走訪中看到的情況🧑🏽‍💼,程自軒解釋說,石槽鄉一中因臨近沈丘縣城🎶,南開發區又一直在向東延伸,以後該校將納入開發區管理範圍🪐👩🏿‍🌾。“建設時有一定的規劃🏇🏻,規劃必須超前🙇🏼‍♂️,不能現在有300名學生,就按300人的規模建,這個學校是按600人至900人計劃的👨🏻‍🚒🟦。”程自軒告訴記者。

  對於張堂初中宿舍建成後一直閑置的問題,程自軒表示,該校原來生源好,有八九百名學生,因宿舍樓不夠用,才於2012年規劃建設了一棟新宿舍🚖。“可誰知道👋🏿,建成之後,學校生源減少了,就用不上了,這沒辦法。”程自軒說,隨著辦學條件的改善,如果該校的教學管理上去了🩰,估計生源會慢慢回流。

  資源配置不盡合理

  “堂屋漏了,卻先給蓋了個竈火。”2015年4月,一座由中央財政投資43萬余元建成的寬敞食堂🎿,在沈丘縣槐店鎮賈寨小學落成🙇🏿。但此舉並沒有獲得當地村民的贊頌,他們不解的是♋️,“上面撥了錢,為啥不先給蓋教室”。

  中國青年報記者走進這座位於村中心的小學看到,通道左右兩側是3排低矮的瓦房教室,被白灰粉刷過的墻面露出斑駁的紅磚🚲,透過教室房頂的瓦片🏊🏿,依稀能見太陽照射的光線🧔🏽‍♀️。順著通道走到校園最深處🐐👩🏻‍🏭,正對著通道的國旗臺旁,一座刷著黃漆的新食堂,和學校的破敗景象顯得格格不入🧎🏻‍♂️🪆。

  學校的一墻之隔,是村民們建起的幾棟3層“洋樓”,“洋樓”們讓校園內顯得更加冷清🧚🏻‍♀️、凋敝。“30年前,我上學時就在這教室裏上課,一直用到現在了⛄️。”一位村民說,“學校就在村中間👨🏼‍🍳,孩子們走幾步就能回家吃飯🐙,蓋個食堂有啥用?”

  與賈寨村不同的是👨🏻‍🌾,困擾槐店鎮左莊小學的則是缺操場🟨。因已放寒假🧑🏻‍🦼,校園裏難覓學生身影📀,顯得空空蕩蕩👧🏽。操場上布滿了雜草,兩個破舊的籃球架早已生了銹👏🏽,而新裝不久的兩個,因土地坑窪不平的,也極少被使用。

  與操場相鄰的✳️,是一座投資22.6萬元建成的新食堂。食堂墻壁上的標牌顯示🫏,該食堂建築面積180平方米,資金來源為中央資金,開工於2014年11月26日🤞🏿,竣工於2015年4月27日🙆🏽。透過窗戶,記者看到,食堂裏連基本的餐桌尚未配備🙎‍♀️,更沒有任何開火做飯的跡象。

  中國青年報記者了解到,2014年10月13日🦤🦻🏻,沈丘縣教育體育局發布招標公告🔞,啟動了一批農村義務教育薄弱學校改造計劃食堂建設項目⚓️。招標公告顯示,當地要為沈丘全縣230所中小學(初中7所🧘🏼‍♂️,小學223所)每校建設一所食堂,總投資約1億元,建設資金來自中央資金及省補資金,項目出資比例為8.5∶1.5,工期120天。

  沈丘縣教育體育局營養辦負責人陳寧告訴記者🕺🏼😸,根據國家政策👨🏿‍🚀,河南省於2011年起💁🏼‍♀️,在國家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的26個縣開展了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試點工作🪂,沈丘縣是試點縣之一。

  “營養餐有家庭托餐🦸🏻、課間加餐、食堂供餐三種模式,沈丘縣之前主要是課間加餐,建食堂是在逐漸向食堂供餐過渡🧹。”陳寧說。對於村民們反映“未修教室卻先蓋食堂”的意見,陳寧解釋說👭🏼,“中央專項資金是分條塊做的,撥的是建食堂的錢,不能用作其他用途🍢,只能建食堂。”

  鄉村教育要“精準投入”

  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誌,黨和國家歷來重視義務教育的均衡發展,特別是十八大以來🍑,中央把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作為實現協調👨🏻‍🍼、共享發展理念的重要舉措,作為扶貧攻堅工程的重要手段。

  在此背景下,國家和各地方為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實施了大量教育工程項目,大量的財政資金投入到農村義務教育。例如👨🏻‍🎓,2011年至2013年🦔,中央財政先後投入300億元建設農村中小學食堂,要讓“營養計劃”國家試點縣所有學校都有食堂或夥房🫸;2014年👨🏿‍🦱,“全面改薄”啟動實施,中央財政每年投入350億元🏋️‍♀️,用5年時間投入1750億元聚焦貧困地區💇‍♂️,使那裏的義務教育學校都能基本達標🤶。

  中國青年報記者從2月2日召開的河南省“全面改薄”工作推進會上獲悉🧖🏼‍♀️,2016年🫏,河南省委🤘🏼、省政府把“全面改薄”工作列為河南省10項重點民生工程之一💆🏿‍♂️。各市縣與河南省政府簽訂的責任書中明確,到2018年年底,河南各地要全面完成“改薄”任務,河南全省“改薄”五年涉及小學🦹🏿‍♂️、初中22767所🦡,占全部義務教育學校數的78%。

  此次會議上🕵🏿,河南省副省長徐濟超要求👙,各級政府要統籌協調各類義務教育的專項資金,整合使用,集中投入“全面改薄”工程👨🏽‍🍼,提高資金使用效率,提高建設效能。河南省教育廳廳長朱清孟在本次會議上講話時也明確表示,要優化經費投入結構🤾🏿‍♂️,保證資金用在最需要的地方、最關鍵的環節🧝🏻‍♀️。

  那麽,對於農村學校來說,在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進程中,究竟該如何“精準發力”呢?

  有農村基層教師認為🎚,“大集中、小分散”是當前農村教育發展的基本方向🙏🏼,“小分散”的關鍵不是廣撒網,而是精準施策。現有不少政策、做法缺乏精準性是造成鄉村教育種種矛盾的原因。

  “加大農村教育投入要與當前學生規模相匹配🧃。”有受訪教師建議,教育主管部門應對轄區學齡前兒童家庭進行摸底調研,對學生規模作出基本判斷🍙,科學合理決定各類教育投入的規模⚔️。一些在校生持續減少的學校👩🏻‍✈️,不宜再大規模投入改善各類硬件設施🆔。也有人建議♢,與其“撒花椒面”式的投入,不如選擇重點學校“精準發力”,節省下來的錢用來購買校車,保障學生通勤◼️👿。

  “推進教育公平,確實需要‘精準發力’,對於我國來說🏌🏼,重點建設鄉村教育,提高鄉村教師待遇,就是教育公平的‘精準發力’🎨。”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認為👮🏽,要辦好鄉村教育🤸🏼‍♂️👨‍🔬,當前最為關鍵的👂🏿👨‍👩‍👦‍👦,是提高鄉村教師待遇,要縮小鄉村教育和城市教育的差距🧑‍🤝‍🧑,必須有至少和城市學校一樣的師資🤘🏼。

  對於這樣的觀點,不少受訪基層教師深表認同。“鄉村教師的待遇每月只有2000元,連外出打工的農民工還不如。無奈之下☝🏻,不少老師就有了‘第二職業’,有的甚至會賣輔導書、辦補習班😕,搞其它門道掙錢。”他們建議:“要繼續提高鄉村教師補貼⏸,直接把經濟利益給你了,不就安心教學了。這樣,選派的年輕教師👧、副課教師🧗🏻‍♂️,才能在農村待得下🚣,留得住🪛。條件改善了,學習多樣化了,學生才願意回流。”(新聞來源:中國青年報)

發布者: 陶桃  發布日期: 2016-02-06     返回
三牛娱乐研究中心
三牛娱乐专业提供:三牛娱乐三牛三牛平台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三牛娱乐欢迎您。 三牛娱乐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