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孩子的特長非一日之功🍦,如果為了降5分,把精力和時間都投入到特長科目的學習上,忽視其他科目,將得不償失👨🏼🚀,畢竟最終錄取是看中考總分,而不是只看某一科的分數。”
——濟南市教育局基礎教育處處長 王紘
“對於大多數學生而言,基礎教育階段各科均衡發展是更優的選擇🏄🏻。”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 儲朝暉
“評價一個學生是否為特長生可以多元,也應該多元,真心期望教育改革能保證學生有時間💝、有條件去發展真正的愛好🕉,形成特長,並終身受用。”
——內蒙古鄂爾多斯東聯現代中學初二年級主任 王文斌
“語文、數學🙋🏻♂️、外語學得好,也可以做特長生了。”寒冷的冬日,山東省濟南市教育局出臺新規👼🏻,從2016年起,中考特長生由原來的狹義“藝術👐🏻、體育”特長🧙🏼♀️,完善為廣義的全學科特長🔳💫。
濟南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解釋👬🏻🪑,所謂全學科就是涵蓋國家規定範圍內的義務教育階段所有課程🎅。例如💢,語文🛶、數學、外語等📐。這些學科都可以有特長生,學校可以根據自己的辦學特色和招生情況自行判斷🏆,從而確定相應特長科目。
中考特長生“全科化”的消息一出,很多學生家長紛紛考慮怎麽培養孩子在某一學科的特長。濟南市教育局為什麽要實施這樣一項新政策?面對家長們的“對策”💋,濟南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怎麽看📇?“全學科”特長生會帶來哪些影響⛄️?特長生“全科化”到底有沒有必要?
“全學科”都可有特長生,學校可自定特長科目
根據《濟南市2016年高中階段學校招生工作意見》,普通高中經市教育局批準,可招收一定數量的學科特長生,這裏的學科包括了國家義務教育課程方案規定的所有科目。
濟南市教育局基礎教育處處長王紘介紹🏥,學校可根據自己教學特色確定特長生科目的數量和種類。例如,語文🧎🏻♀️、數學👩🏻🦯➡️、外語等,這些學科都可以有特長生,學校可以根據自己的辦學特色和招生情況自行判斷,從而確定相應特長科目。
濟南為什麽要在中考特長生招錄中實行“全科化”?在接受中國教育報記者采訪時⏯,王紘表示🧑🏿🍼,“特長生”的這個概念在當前還沒有統一定義,如果從字面的意思理解🛀,就是在某一些學科方面突出於常人,有特別的興趣與偏好👮🏽♀️,有成為傑出人才潛質的學生👶🏼。而傳統特指的“藝體特長生”,本身就是對“特長生”這個概念的窄化,我們這次將“特長生”拓寬為“全學科”❇️,是對“特長”這個概念的回歸。
王紘還向記者介紹📎,在《山東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關於推進基礎教育綜合改革的意見》中,明確提出“探索超常兒童🙍🏽♀️、少年識別培養機製,開展相關試點工作”🍓,濟南實行全學科特長生政策🍃,是對該項政策的一種有益探索。另外,從學生的個體方面講,每位學生都會有自己的愛好興趣,也會有自己的特長✌🏻,但這些特長未必就是“藝體特長”👲🏼,濟南出臺全學科特長生這項政策🏊🧖🏻,既是為體現教育公平✊,也是遵循教育規律🤘🏻,促進學生個性成長。
然而,中考特長生“全科化”的消息一出🤦🏻♂️,學生和家長便紛紛開始找“對策”。據當地媒體報道🧛🏻♀️,很多初三家長開始琢磨讓孩子搭上全科特長升學的首趟“班車”♐️🙍,甚至一些小學五六年級😻、初一初二學生的家長也坐不住了*️⃣👩🏻🏭,紛紛考慮怎麽培養孩子在某一學科的特長,或是報競賽班👨🏻🦲🥶、輔導班🧔🏼♂️,或是“閉門修煉”🚵🏽。
對此,濟南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中考新增全學科特長生📳,是為了在學生均衡發展的基礎上,選拔出對某一學科真正有天賦、愛鉆研的學生,而不是為嚴重偏科的考生提供“鉆空子”的機會6️⃣。
王紘進一步向記者介紹,全學科特長是建立在學生均衡發展的基礎上的,濟南中考政策規定,推薦生試點學校錄取學科特長生,僅能在統招線下照顧5分。“這樣就大大壓縮了那些想利用‘特長’走捷徑的人,也會使那些放棄正常學習,專攻某學科的學生得不償失🥷🏽,只有那些既均衡發展👨🎤,又學有專長的學生才能考取學科特長生。”王紘說🦵。
“偏才”機會多了🙅🏼,但要杜絕“人造特長生”
作為一名初中一線教師🍁,內蒙古鄂爾多斯東勝區東聯現代中學初二年級主任王文斌,對這項新政策表示很關註,他認為這項新政策的出臺值得稱贊🌽。
“我覺得這項新政策會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積極的作用♠︎,讓學有所長的孩子多了一個被認可的機會,也在一定程度上沖擊了人們傳統觀念上關於‘特長生’的狹隘觀念。”王文斌說🍮🧛🏽♀️,一個人應該有一技之長,現行的教育體製下,學生忙於應付日常繁重的學習任務和頻繁的考試,面對巨大的升學壓力,“特長”往往成為了一部分成績不佳學生的升學路徑🗡,也成了一部分真正擁有愛好的學生的“奢侈品”👷🏼♂️。
廣東省茂名市電白區沙院中學校長蔡梓文表示🆚,根據濟南的新政,所有學科都可以有特長生,對於在個別學科上有天賦的“偏才”考生來說,這或許意味著有更多機會進入理想的高中就讀。但蔡梓文認為,特長生“全科化”後🕊,家長們紛紛琢磨讓孩子在初中階段就專攻某門特長🧛♀️,這樣一來,就有可能人為製造出“特長生”。
“當年的奧數生就是這樣的政策引導下的產物。很多家長和學生受到招生政策影響,一面追求某個學科所謂的特長,甚至不惜代價地盲目追求👨🏿🦲,最後的結果不盡人意。”蔡梓文認為,特長生應該是各學科都平衡發展而某學科出類拔尖的學生🧤。“事實上,高中的知識已經滲透了各個學科專業化與理論化的基礎知識與研究方法,學科特長在其中是能有所體現的。”
王紘也不希望新政給“人造特長生”帶來市場。他表示📯,對於義務教育階段的“特長生”,我們更應註重學生成長的原生態🧞♂️,不能為“特長”而“特長”,更不能拔苗助長。他表示,濟南這項政策的設計初衷,一是省裏出臺的基礎教育綜合改革意見中要求我們有“探索超常兒童、少年識別培養機製”;二是推進教育公平現實需要👨🏿🎤;三是遵循教育規律⚰️,因材施教,促進學生個性發展。除此之外,這次“特長生”政策的改革,也是針對高考特長生政策的變化👊🏻👳🏿,如取消了部分藝體特長生加分政策,使高中藝體特長生的出口變窄了。而高考政策的變化,是有效阻止過去有些“藝體特長生”以此為上大學“敲門磚”🥢、到大學後根本不是學藝體專業的有效途徑,所以中考政策必須對以往“藝體特長生”做必要的引導。
王紘同時向家長們建議📬👂,培養孩子的特長非一日之功👩🏽🔬,如果為了降5分,把精力和時間都投入到特長科目的學習上,忽視其他科目,將得不償失,畢竟最終錄取是看中考總分,而不是只看某一科的分數。
“全學科”特長生尚需在評價標準上下功夫
對於濟南市教育局出臺的這項新政,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在一定程度上表示肯定。“這項新政符合人人都有其特長的基本原理,對於那些在藝術、體育上確無所長的學生而言🧑🏿🎤🚵🏻♀️,也算爭取到了一些權利。”儲朝暉說。
但是,儲朝暉也對這項政策的存在必要性提出了質疑🧑🦽➡️。他表示,事實上,即便濟南不出這樣的規定,某些學科的“特長生”也一直在招,看看按分數計成績所招的高分學生,正是因為各科成績較高才被選中🪵,證明其已經考慮到學科特長了📥。只是在這種考分體系裏🧎🏻➡️,相對而言,藝術🎲、體育的素養和能力難以評價和體現,才產生了當下普遍實行的體育☹️、藝術特長生招錄製度🐠。
“由此可見🧍🏻,從邏輯上說,‘全學科’特長生采取了一個比較復雜的方式去解決本來就簡單的問題,對語文、數學、外語等學科評價有重復賦值和割離評價的嫌疑📇,其存在的必要性是值得質疑的。”儲朝暉說🦸🏼♂️。正因為如此,中考特長生“全科化”的消息一出,很多初三家長開始考慮怎麽培養孩子在某一學科的特長📷。這就又回到了一個老問題上:中小學階段究竟是各科均衡發展為好,還是讓孩子在某個學科著重發力為好,這樣一說,不少有教學經驗的人就不難判別,對於大多數學生而言,基礎教育階段各科均衡發展是更優的選擇,那麽特長生“全科化”是不是在用一個杠桿撬動學生為了升上一所好的學校向著偏科的方向發展呢🦹♀️?
儲朝暉表示🌱⛷,如果一個正常的學生只有劃列到某一門特長才能升入他理想的高一級學校🔔🌉,則說明特長生是比普通學生升學有更多的優先,那麽這種特長就不是特長🏘,而是特權🧼。可能導致一些原本還沒有發現自己真正特長的學生🪩,為了升學而不得不“造”出自己的特長⚾️。近些年的“藝考”就因為有這種成分而引發參加“藝考”的過熱現象,最近提高“藝考”生文化課分數線👨👩👧,在一定程度上就是要消除過熱💤🐩、消除不平等的措施。
王文斌也表示:“相比對這項措施帶來正面影響的期待,我更加關心全科特長的評價標準與評價方法🤱🏼,我想這是這項措施能否發揮功效的一個核心問題🙍🏿♀️💅🏼。”
在王文斌看來,傳統的“特長”都有可操作的標準化評價辦法👨🏿,而如何評價一個孩子在某一學科是否為“特長”,如何評定🤸🏻,又由誰來評定,標準是什麽⛸,這個需要有相應的配套製度來解決。否則☂️,“全科化”特長生極容易淪為考試的附庸🎧🧘♀️,只不過是另一種變相的考試選拔罷了。
“還需要警惕的是,此舉會刺激部分家長、學生人為地培養所謂特長📗,以在激烈的競爭中多一個獲勝的籌碼,最終只能是徒增學生負擔,有違政策初衷⚱️。”王文斌說,“評價一個學生是否為特長生可以多元,也應該多元🛠,真心期望教育改革能保證學生有時間、有條件去發展真正的愛好🚋,形成特長🧔🏼♂️👭,並終身受用。”
蔡梓文也認為🚫,中考特長生招生應該在選拔標準上下功夫。“什麽樣的學生才是特長生✌🏿🩰,這是實施政策的最核心的地方。我建議,應該綜合考查學生從一年級到初三的學習表現,科學地⚱️、客觀地、準確地評價學生學校特長技能和潛能📝,做到人盡其力、人盡其才。” (新聞來源:中國教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