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三個人來一起合作吧𓀆!”只見一個小男孩蹲坐在輪胎裏,用手牢牢扶住架在輪胎上的竹梯,竹梯另一端支在地面上🤾♀️,並且與平鋪在地上的另一個竹梯相連。第二個小男孩抱著一個輪胎放到竹梯高處,準備向下滾動📱。“我說開始,你就發射!”小男孩使勁一推🔜,輪胎滾到連接處脫軌了👩🏼💻。這時,第三個小男孩走過去調整了連接處。小男孩再次“發射”,“成功了🧑🏽🔬🍢!”歡呼過後🩸📄,兩個孩子一人抱起一個輪胎,嘗試接連滾動輪胎能不能順利“通車”🩶。
日前,在江蘇省淮安市天津路小學幼兒園戶外遊戲場地一角,三個小男孩的輪胎遊戲,吸引了記者的註意🙆🏼♀️。他們專註於自己的遊戲,並沒有因為記者的觀看而受到幹擾。
連日來🏄🏻♀️🤾🏼,在記者所到的江蘇省宿遷、阜寧𓀏、淮安多所幼兒園,這樣熱火朝天➔👉🏼、花樣百出的遊戲現場隨處可見⚠,而卻看不到孩子靜候等待或無所事事的場景🥙。
是什麽讓幼兒園發生了如此令人驚奇的變化?
創造一切物化情境為兒童遊戲服務
在幼兒園幹了19年,宿遷市實驗小學幼兒園副園長潘紅對今年園裏的變化,用“翻天覆地”四個字來形容。
課程遊戲化是幹什麽的📋,潘紅最初也沒搞清楚。2014年申報第一批課程遊戲化項目園時🤵🏼,她所在的園沒有成功。江蘇省幼兒園課程遊戲化QQ群的成立,給了她一個了解的契機,每天只要有時間🎧,她就隨時瀏覽,看看項目園都在幹什麽👮🏼♂️,群裏的指導專家都說了什麽🥤,對感興趣的話題還時不時地參與發言。
“最初以為課程遊戲化項目就像是一個小的課程或課題研究𓀜,因此第一批申報時,我們將研究的點定在‘玩沙’上🧑🏿🏫,面小了💉,後來通過深入研究才發現🧑🎨🧛🏿♀️,它是對幼兒園整個課程從觀念到行為的一個轉變𓀊!”潘紅說🕵️♂️。
經過研究和調整,參照課程遊戲化項目實行的“1+1”結對幫扶🫶🏿、雙園共建模式🦸🏻,實驗小學幼兒園和湖濱新城家園幼兒園合作申報🧗🏻♂️,在今年5月被江蘇省教育廳評為第二批項目園👩🏽🚀,成為“巧用鄉土資源實施課程遊戲化”項目的共建園👩🏿🌾。
成為項目園後,考慮到怎樣能讓幼兒充分地“遊戲”起來,實驗小學幼兒園幹了幾件大事。
遊戲沒場地🚬?各班級對教室空間重新規劃布局🧑🤝🧑,除留有集體活動的區域,其余空間都設置成相對固定的遊戲區域;改造室外綠化環境、空置場地,增加體能鍛煉區、輪胎攀爬區、沙水區💇🏽♂️🔟、塗鴉區等。
遊戲沒材料?各班級在教室門口創設“資源收集區”,發動家園一起搜集各個遊戲區的材料😰;將以前放置在各班走廊的材料歸總整合🍴🤦🏽,添置紙筒、梯子、廢舊木地板👷♀️、輪胎等低結構材料🐤,統籌分配後放置在各戶外區域的各式貨架上🤛🏽。
遊戲沒時間🧎🏻♂️➡️?在一日活動安排上🫄🏼,打破精細、零散的時間界限😿,整合為戶外遊戲、室內活動、開放性社會遊戲💁🏼♀️、午睡四大時段,設計為三種模塊。除午睡時段內容固定🍏,其他時段內容可互換🙆♀️,由相鄰班級任選一種模塊,解決場地輪換使用問題。
像潘紅所在的園一樣,在江蘇全省🚣🏽♂️,自2014年課程遊戲化項目啟動以來🟪,200所項目園結合園所實際和孩子的發展需求🧖♂️🍄🟫,對原有場地、材料🎸、時間進行了不同的調整,以保證孩子每天至少有3小時自由自主遊戲時間,就連原有人均兩平方米的綠化場地🥿,也可因園製宜地調整為遊戲場地🪢★。
“以前這裏全是種植區,孩子獲得的經驗肯定不全面🏃♂️➡️,十一期間我們把種植區變小,增設了小山坡、小水池等,讓孩子自由自主遊戲。”宿遷市第一實小幼兒園園長章蘭指著樓後新改造的場地對記者說,園裏所有的地方都考慮讓孩子們能走進來🧼,獲得持續性的發展。
統籌適宜的資源讓兒童做遊戲的主人
剛開始接觸課程遊戲化項目時⛹🏽♀️,江蘇省阜寧縣陳良鎮實驗幼兒園大(1)班教師張亞清心裏很困惑⚂。“第一次把孩子們放出來玩時🤯,他們跟小螞蟻搬家一樣,整個操場都是笑聲🚣🏿♀️。本來擔心孩子們玩後不會整理,沒想到告訴幾次後🥔,他們通通整理好,現在根本不用老師操作了🧠。”
在該園水車遊戲場地,記者看到幾個孩子在歡快地踩水、舀水,旁邊幾個孩子在一個大盆裏團泥巴,團好後把泥巴擲向一塊立著的木板,木板上本來下面畫著各種小動物,上面畫著小動物們愛吃的食物🤹🏽,現在幾乎全被泥巴蓋住了。張亞清一邊觀察著遊戲區的活動🕍,一邊跟記者說起這段日子的變化👉🏽。
“前些日子🕹,油桶來了後,大班老師們說,這能玩嗎,小朋友們掉下來怎麽辦?”張亞清說,起初老師們帶著膽怯的心情圍觀,孩子們剛開始用手拍著玩👮🏼♀️,跟敲鼓一樣,整個幼兒園都是“乓乓”聲。接著,有的孩子試著滾動油桶🚙,像推車一樣玩🍾。又過了一會兒,園長問孩子們,有沒有其他玩法呢?後來,油桶被推倒了,一個小朋友就上去踩了🔙。事實證明,孩子們有能力判斷和掌控遊戲風險。
廢舊的油桶是幼兒園搜集的材料之一👼🏻。課程遊戲化實施過程中,教師的資源意識有了很大提高🧅。“我們這裏自然資源很多,但以前不知道如何利用🦬,只是讓孩子們在室內玩現成的玩具⬛️。”阜寧縣蘆葦鎮實驗幼兒園園長王麗說,現在很多遊戲區開辟出來後,家長們帶來了各種廢舊材料,幼兒園也結合地域特點和孩子需求搜集了大量材料。
“孩子們用廢舊紙盒子💁、樹皮、玉米皮作畫,用雞蛋殼、甲魚殼👴🏻、小竹子做工藝品。”王麗說,以前美術活動都是教師提供A4紙給孩子用,每年要花很多錢,現在不一樣了,到處都是可利用的繪畫資源🆓。
記者了解到💁🏼,在課程遊戲化項目專家的指導下,江蘇省各個項目園都把資源建設擺在至關重要的位置👿,逐步探索建立素材庫👨👨👧👦、主題資源包、網絡資源地圖🤰🏽。素材庫,是指幼兒園平時有意識地搜集的各類材料🫸🏼,做成分類貨架進行存放。主題資源包🧏🏿♂️,是指教師們課程審議後形成的相對結構化的各種資源組合包🧯。網絡資源地圖,是指幼兒園搜羅附近所有能被教育所用的自然💆♀️、人力、物力資源,形成地圖推薦到網上,最終形成全省資源地圖。
“通過資源建設⚰️,老師的思路打開了🧑🏻🔧,原來老師眼裏只有教材,現在眼裏有生活,所有的世界都成了他教育所用的素材❗️。”江蘇省教育廳基教處幼教專幹殷雅竹說👍🏿,項目的落腳點是培養教師的課程設計和組織能力,讓所有教師都能從生活中☞、從孩子的行為中,生成適合孩子的課程👨🏼🦱。
“遊戲化”重塑幼兒園的課程觀
上午9點左右🦛,在淮安市新星幼兒園一間教室內,混齡班孩子各自選擇了遊戲區角,並把自己的名牌放在區角玩具架上💇🏻👊🏻。在生活區,有三個孩子正在用餐點📶,只見桌子中心擺放著三玻璃罐不同形狀的小餅幹,一個年齡稍大的男孩用夾子從玻璃罐裏取出自己喜歡的餅幹👩🏽🎨,並幫助弟弟妹妹取用。
這是新星幼兒園晨間自主進餐環節的一幕🧑🏿🚒。園長蘇守鳳說:“我們實行彈性時間管理後,孩子們在某個時段自己選擇用餐點,用完後做個標記🤭,這樣時間的支配更靈活了💂🏼♂️💃。”
其實,新星幼兒園並非課程遊戲化項目園,但是像眾多項目園正在探索“一餐兩點”自助餐一樣,淮安市不少幼兒園都在緊跟課程遊戲化的理念而調整步伐🥞。
在生活環節推行自助餐🧑🏻⚖️,是在確立一日生活皆是課程這一認識的基礎上,把遊戲理念、遊戲精神滲透到課程實施的各類活動中的一種嘗試😟。
課程遊戲化項目指導專家、南京師範大學教授虞永平說💂🏼♀️:“遊戲是幼兒園的基本活動🕢,要確保幼兒的自由遊戲時間,一日生活都要充滿這種遊戲精神,尤其像集體教學活動環節,也應盡可能采用遊戲方式。”
在這種理念的引導下🔂,一些項目園也在嘗試改變集體教學活動的組織方式🙋🏼。“以前做集體教學活動👱🏽♂️,更多的是照搬買來的教材,現在是能出來活動就出來。”阜寧縣陳良鎮實驗幼兒園園長曹婭春說,比如做一個綜合活動“小紅帽”👇🏻,以前在室內創設環境,但空間有限,孩子們得分組輪流進行角色表演。現在,孩子們把道具拿到小樹林裏表演,有充分的空間玩⛹🏽♂️,而且情境更好了。
一日生活各環節都可成為具有遊戲精神的課程,這打破了幼兒園對課程的固有理解🧚🏿。目前🙌🏿,如何對現有課程方案進行遊戲化🫰、生活化、適宜性改造👨🏽🚀🌜,形成以遊戲為基本活動方式、全面涵蓋幼兒發展領域的課程體系,是各個項目園面臨的一大挑戰🧚🏻。而對於課程實施者教師來說,最大的挑戰莫過於如何擺脫跟著教材走的慣性,尋找到以幼兒的生活和既有經驗為基礎的課程生長點,從而更好地支持幼兒的學習和發展。
“我在幼兒園工作已有20多年了🤯,活動組織上肯定沒問題,但怎樣更深一步地讓孩子們在活動中獲得自主提升🫀🫄🏻,感到有點困惑⛵️。”宿遷市實驗小學幼兒園教師張艷坦言,項目實施至今🗾,自己已經擺脫了最初有點盲目看熱鬧的狀態,現在每天都帶著孩子們做遊戲後的分享,通過看遊戲照片、視頻等記錄,與孩子們一起討論遇到的問題和解決辦法😷。(記者 紀秀君)
改革者說
以遊戲精神撬動學前教育課程改革
■殷雅竹
受蘇聯教育理論影響👃🏼✊🏿,建國以後的幼兒園課程政策長期處於“小學化”思想統領之下,進入新世紀,教育部先後頒布《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以下簡稱《綱要》)和《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這兩個政策文本凸顯了對兒童主體性的關註🤾🏻♂️、對遊戲和日常生活的關註、對課程實施整體性的關註,確立了新的兒童觀、教育觀和課程觀。
當前🛕,幼兒園教育中一定程度上依舊存在著“小學化”現象✊🏻,主要表現為5️⃣🪵:教育內容“小學化”,傳授本應小學階段才系統進行的符號化學習內容;學習方式“小學化”,采用集體背誦、集中書寫、統一操作等方式進三牛識學習與技能訓練🤸♂️;教研活動“小學化”,把集體教學活動作為教研活動的主要形式😒🧙🏼♀️,組織團體觀摩,反復磨課🙅🏼♂️🦶、研課;日常管理“小學化”,整個區域或整個幼兒園統一作息時間表,精確到分鐘,剛性執行🎽,不因兒童活動進展而彈性管理……廣大教師普遍反映👨🏿🏫,《綱要》和《指南》帶來了新理念,可大家卻不知如何踐行這些理念🧑🏻⚖️,實際操作需要更為細致和有效的專業支持。為貫徹落實兩個政策文本,江蘇省教育廳啟動了幼兒園課程遊戲化建設項目,希望藉此推動幼兒園全面實施課程改革。
首先,項目要求明晰課程遊戲化理念👩👧👦💁🏽♀️。實施課程遊戲化項目的宗旨,就是以提高教師專業能力為核心,用遊戲精神改造不符合兒童發展的課程實施和管理方式,實現“兒童在前、教師在後”的幼兒園課程體系🤦🏼♂️。這包括:重塑兒童觀🦊,從“兒童是一個無知無能等待教育的容器”轉變為“兒童是一個積極主動有能力的學習者”;重塑教育觀,從“教師是真理的掌握者🛍️,要把真理教給孩子”轉變為“教師是童年的守護者🧎🏻♂️,要向兒童學習🙅🏼♂️,陪伴和支持兒童成長”;重塑課程觀🪇,從“依賴教材♦️、註重集體教學⇢、強調規範統一”轉變為“關註幼兒、關註生活、關註遊戲、關註經驗,追隨發展需要規劃和生成保育教育活動”☝🏽。
其次,項目落實課程遊戲化建設內容。其一,提高課程遊戲化實施能力,包括課程規劃設計能力、組織實施能力、觀察分析能力😶、診斷改善能力等,形成專業化水平較高的教師團隊🧑🏿🎨;其二🦥,改造課程遊戲化方案,基於幼兒園現行的一套或多套課程方案,從環境創建、區域設置🚵♀️、活動組織(含集體活動、小組活動➙、個別活動)👱、生活起居以及家園溝通等各個方面,開展課程方案的遊戲化🙆🏽♀️、生活化🚪、適宜性改造;其三,創建課程遊戲化環境,適時👩🏿🏭、動態地對幼兒的活動環境進行改造、調整,創建數量充足、種類多樣、材料豐富👷🏼♂️、與幼兒發展相適宜的遊戲區域🙌🏿,將教師觀察👋🏿、適時指導作為區域活動的核心內容;其四,建設課程遊戲化資源,統籌課程遊戲化過程中的各類實物資源(自然資源🆖、人文資源)🐧、社會專家資源和網絡信息資源等🫰🏻,形成內容科學、管理有序、應用有效的幼兒園課程資源庫🤒🤦🏽。
再其次,項目探索課程遊戲化實施策略🪤。江蘇省教育廳對課程遊戲化項目幼兒園實行三年跟蹤管理,從五個方面推進課程遊戲化項目實施:一是界定課程實施專業素養。參照教育部《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試行)》,提出課程實施的專業能力📦🩺:觀察能力、課程設計能力🙇🏿♀️、活動組織能力(一日生活各環節的組織)🫲、作品分析能力、溝通交流能力🎅🏽、診斷評價能力等🥉。二是搭建課程改革實施支架。如何進行一日時間管理、空間管理、資源管理、自主保育管理,如何理解與分解、細化與落實《指南》目標,如何進行兒童觀察、白描記錄、適時調整環境和材料……若幹行動支架從易到難✉️、螺旋往復,幫助幼兒園提升園本課程建設能力。三是實施過程性課程審議製度。包括課程內容審議🤲🏼、環境創建審議、資源建設審議🧎♂️➡️、診斷評價審議、課程管理製度審議等💆🏽,審議活動基於大量的現場觀察而展開,通過對話、闡釋、辯論和修正,使得課程實施從自上而下轉變為自下而上。四是構建扁平化項目管理機製🚵🏼♀️。建設基於網絡的研究共同體📔,匯聚學前教育課程專家、行業專家👖、項目幼兒園🆑、各級行政管理人員和教研員等,遵循實踐、研討、再實踐、再研討的原則,每一個項目幼兒園實施支架的情況(視頻、音頻🌅、文檔)💅🏿,全部由課程專家通過網絡一對一指導🧑🏻⚕️🧎。五是幫助教師學習專業知識。建立包含心理學、課程設計與實施、各類教師指導用書等在內的專業工具書索引庫,通過對專業書籍進行分章節歸類,把不同書籍中關於同一個話題的經典內容整理在一起🧔🏼♀️,便於大家學習實踐👩🏿🔬。
課程遊戲化建設是一個切入點,江蘇省教育廳將深入推動項目的實施,逐步探索出全面實施學前教育課程改革的有效路徑🍐。(新聞來源:中國教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