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
您的位置:  首頁  文教新聞
  

“普及高中階段教育”意味著什麽🕵🏻‍♀️?


      3.5個百分點意味著什麽🛋?

  剛剛閉幕的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的公報📧,首次提出“普及高中階段教育”🚶🏻‍➡️,與教育規劃綱要提出的“到2020年實現高中階段毛入學率90%”的目標一脈相承🪯。

  在專家的視野裏,從目前我國86.5%的高中階段毛入學率👩🏻‍🎨,到90%毛入學率這個公認的全面普及標準𓀏🧑🏽‍💻,未來5年,在4200多萬名高中階段在校生規模基礎上,3.5%的跨越,將會給我國的教育發展結構👰🏼‍♂️、勞動力素質提升、緩解勞動力供給結構性矛盾等諸多方面帶來變革性的深遠影響⚰️。

  面向未來的“謀篇布局”

  將進一步提升我國勞動力素質,增強我國勞動力的國際競爭力

  在2012年教育部公布的《國家教育事業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中🍿,對高中階段教育的表述是“基本普及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達到87%”🦈。而根據2014年的數據🤘🏿,我國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已達86.5%,接近達成目標🍙。

  分析人士預測,2020年之前,我國普及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將達到90%以上,屆時中國將在高中階段教育普及率這一指標上👷🏽‍♂️,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

  “從現實需求的角度講,隨著我國逐步步入中等收入國家行列,產業發展向中高端轉型升級🍿,對將來新增勞動力受教育程度的需求從初中程度提高到高中程度,是發展的必然。”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學術委員會主任談松華認為,五中全會公報之所以提出普及高中階段教育的目標,正是順應了經濟社會發展對勞動力素質乃至全民族素質提升的新需求。伴隨著新增勞動力受教育年限的提高,人均受教育年限也會隨之提高,進而為我國實現教育現代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充足的人力資源和勞動力保障👨🏼‍🚀。

  “國家普及12年學校教育,沒有向下延伸到學前教育,而是向上延伸到高中階段教育⛳️。”復旦大學人口與發展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彭希哲將這一政策走向解讀為我國政府應對人口結構變化的一項重要舉措。他認為,經濟發展新常態下,面對勞動力數量減少的現實,國家不再是簡單依靠大量的勞動力🕺🏽,而是用質量的提升彌補數量的短缺💅🏻。

  世界經濟學界早已形成一個共識,一個國家未來發展的不平等,取決於該國當前的收入不平等現狀✧,而其決定性因素則是人力資本積累狀況或勞動力的生產水平。

  作為長期研究中國農業政策和農村問題的發展經濟學專家🫢,在華從事了30余年田野調查研究的美國斯坦福大學國際研究所高級研究員羅斯高,將近年來中國國內勞動力市場上以“用工荒”“技工荒”和就業難等表現出來的勞動力供求結構性矛盾,歸因於中國當前的人力資本現狀不能適應正在推進中的產業轉型升級的需要🏂🏽🥧。

  2013年5月🪞,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發布的《中國產業競爭力報告(2013)No.3》,結合從上世紀80年代到2010年前後中國勞動力結構及比較優勢的變化🤹🏼✯,預測中國勞動力素質仍處於快速提升的時期🕺🏿,到2020年中國勞動力素質還會有較大幅度提高🧎,25歲及以上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會從8.56年提高到10.2年🙎🏿‍♂️🧑🏽‍🦰。

  “當前我國經濟轉型升級成為必然,對勞動者素質的要求自然更高,否則經濟轉型就沒有人力資源保障。”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部長、博士生導師石中英坦言🤽🏿‍♂️,在經濟發達的珠三角、長三角等地區⛹🏽‍♂️,初次進入勞動力市場的學歷要求,在七八年前就已經提高到高中程度。

  上世紀中後期,日本和“亞洲四小龍”的發展經驗從一個側面提供了一種借鑒。

  20世紀60年代,日本✋🏼、韓國和臺灣等國家和地區處在類似於我國目前的經濟發展階段時,都建立了一整套從小學到高中階段的優質教育體系🧗。那些至少接受過高中階段教育的勞動力儲備,為本國💂🏽‍♀️🎟、本地區產業結構成功地由低端製造業向現代化製造業和服務業等高端產業轉型🤸🏻‍♀️,提供了重要支撐👩🏿‍🎤🕴。

  國家教育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楊銀付認為🍵,與世紀之交我國推進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時確定的毛入學率85%標準相比,目前86.5%的高中階段毛入學率已經超過當時的“基本普及”標準👩🏼,也已超過中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他認為🧛🏽‍♂️,此時提出普及高中階段教育🧞,是一種較高水平的普及,將提升我國新增勞動力和主要勞動年齡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進一步提升我國勞動力素質👨‍👦‍👦,增強我國勞動力的國際競爭力😨。“近年來我國高中階段適齡人口數總體呈下降態勢,但3年之後或有所回升,國家要進一步重視高中階段教育發展”🧛🏼。

     從“普九”到“普高”的提速升級

  滿足了我國經濟結構調整、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需要,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事實上,從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以來🤍,農村教育一直是整個中國教育體系中發展比較成功的部分🧙🏽‍♂️,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為中國勞動力和人才儲備打下了比較好的基礎。”羅斯高援引德國、日本在二戰後的成功經驗,從國際比較的角度指出🍄‍🟫,至少接受完整的高中階段教育對於提高農村地區勞動力的技術水平至關重要💇🏿‍♂️。

  在談松華的記憶中,在研究製定教育規劃綱要的過程中😖,對全面普及義務教育目標實現後的教育發展路徑選擇🧑🏼‍💼,有兩種不同的觀點。一種傾向於普及學前教育,另一種則傾向於普及高中教育,讓更多人接受更多的教育🦕。

  “發達國家都經歷過這個過程,實現類似我國普及九年義務教育這種讓所有人受到基本教育的目標後🧳,下一個目標就是讓更多人接受更多的教育。”談松華說,不同於“普九”時提出的“雙85%”的普及標準,教育規劃綱要對2020年高中階段毛入學率90%目標的設定,無疑是一種更高水平的普及。

  梳理一下世紀之交至今不同年份教育政策對高中階段教育表述的演變,不難發現,這是一條從部分普及、基本普及到全面普及的目標升級路徑。

  1998年製定的《面向二十一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提出,到2010年👨🏻‍🔧,在全面實現“兩基”目標的基礎上,城市和經濟發達地區有步驟地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全國人口受教育年限達到發展中國家先進水平。

  此後💋,1999年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和2001年製定的“十五規劃”,都再次強調“在城市和經濟發達地區要有步驟地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同時提出🩵,要在確保“兩基”的前提下,積極發展包括普通教育和職業教育在內的高中階段教育,為初中畢業生提供多種形式的學習機會👨🏻‍🚒🙍🏿‍♀️。

  2006年的“十一五規劃”新增了“促進職業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協調發展🪩,提高辦學水平和質量”的內容。同年出臺的《教育部關於積極推進高中階段教育事業發展的若幹意見》則表述為“積極發展高中階段教育事業……適應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後人民群眾對高中階段教育日益增長的需求👦🏿,緩解初中升學壓力”🍦。直到2010年教育規劃綱要提出“90%毛入學率”的目標🧍‍♂️,普及高中教育的政策意圖愈加明顯💦。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高中階段教育政策的發展🏇🏼,呈現出一定的特殊性和時代性。在不同的社會經濟發展階段,高中階段教育在整個教育系統中的位置及其發揮的作用,均有所變化。”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教育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吳霓指出,高中階段教育經歷了側重為培養職業技術人才服務、著力擴大規模🤦‍♂️、培養質量和數量迅速發展的幾個階段後🏂🏻,到五中全會公報首提“普及高中階段教育”,無疑實現了“質的飛躍”。“從統計數據顯示來看,高中階段毛入學率在穩步實現增長📸,實現了向普及化的過渡🤰🏼🎞。”吳霓說。

  石中英認為,在高中教育已經進入大眾化的今天💂🏿‍♀️,全面普及的差距並不大。此時提出普及高中階段教育✒️,一個很重要的政策導向,是為我國普及率非常高的🕍、規模龐大的義務教育提供一個出口👱‍♂️。普及高中階段教育,與早期的普及義務教育在內涵上🥷🏼🔃、方式上都會有很大不同🚆🎛。“高中進入普及階段,學生的需求、興趣都會更加多樣🕤🕵🏽,所以高中教育亟待解決辦學特色和多樣發展問題👱🏻‍♀️🫗。”石中英說⛵️🤰🏼。

  楊銀付將普及高中階段教育解讀為我國普及教育的“升級版”。“從惠民生來說,保障了人民群眾的受教育權和發展權;從促發展來說,將提升我國新增勞動力和主要勞動年齡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從高中階段教育貢獻方面來說👩🏽‍🎓🤵🏿‍♀️,滿足了我國經濟結構調整🐦‍⬛、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需要,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補齊中等職業教育發展“短板”

  普及高中階段教育,不等同於普及普通高中教育⛹🏿‍♂️,要切實提高質量辦好職業教育

  教育部職業技術教育中心研究所所長楊進註意到,五中全會公報中在“普及高中階段教育”的表述後面,緊跟著提出“逐步分類推進中等職業教育免除學雜費”,這讓他看到了中職教育發展的重大利好。

  根據國家教育規劃綱要設定的目標🙍🏿,到2020年,高中階段毛入學率達到90%的一個“附帶條件”,是“保持普通高中和中等職業學校招生規模大體相當”🙇🏿‍♂️。

  2014年的數據顯示👸🏼,當年中等職業教育招生628.9萬人🤾🏻‍♂️,在校生1802.9萬人🤰🏽🏊;普通高中招生796.6萬人,在校生2400.5萬人。雖然經歷了2005年至2008年間,中等職業學校招生規模每年7.3%的增速以及同期普通高中學校招生規模每年1.6%的下降✍️,目前,除部分因產業升級帶動職業教育強勁發展的區域,“保持普通高中和中等職業學校招生規模大體相當”仍是一個尚未實現的目標。

  “目前必須承認,中職教育確實是‘短板’🤞🏻👧🏽。”楊進認為😵‍💫,問題出在很多地方對“普職比例大體相當”的政策執行不夠堅決🙁,出生率下降以後,生源減少了,很多地方首先保證普通高中。

  “既‘短’在觀念上🔒,也‘短’在政策上🧏🏿‍♂️。”楊進坦言,要抓住機遇,明確普及高中階段教育🤽‍♂️,不等同於普及普通高中教育。既要在發展規劃中不厚此薄彼🤰🏼,又要切實提高質量🪡,別把職業教育辦成二流教育。因為職業教育本身是一個跨界的教育,對縮小貧富差距🤱、推動城鎮化進程意義重大。

  統計顯示,2014年🗿,我國城鎮常住人口占全部人口的比重為54.77%,1.7億農民工多數沒有城鎮戶口,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我國城鎮化提升都有較大空間。而過去10年間,城鎮化率每提高1個百分點,平均拉動投資增長3.7個百分點,拉動消費增長1.8個百分點。根據去年發布的《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到2020年,我國將努力實現1億左右農業轉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鎮落戶。

  “未來影響經濟發展潛力的幾個重要要素為勞動力📋、創新和資本投入,而城鎮化提速🈯️、大量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有利於縮小城鄉差距、優化城鄉結構。”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董誌勇表示🙋‍♀️。

  羅斯高認為,在中國🧑🏻,中職畢業生回報率仍普遍低於普通高中畢業生的現實👨🏻‍🦱,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這一進程。他指出,如何有效配置高中階段的教育公共投資🦶🏻,在一定程度上其實就是如何優化和平衡高中階段教育中普通高中教育和中職教育的公共投資比例和結構。

  “實際上,我國的財政性教育經費在2013年達到高峰,增長幅度非常快👸。即使今後不和GDP掛鉤,如果能夠保證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增長幅度高於財政收入的增長幅度👵🏢,普及高中階段教育應該有保障。”談松華滿懷信心地說。

  楊銀付透露👨‍❤️‍👨,實際上,目前在普遍執行全國性政策的基礎上,全國已有超過一半省份進一步實現本省份內城鄉中職全日製學歷教育免費👵🏻,國家政策加地方先行政策,目前全國已有90%中職學生享受免費。

  “我國中職發展方向是全面免費,這一政策將保障和加快我國中等職業教育的發展,提升我國勞動力素質🧆,並支撐我國實施《中國製造2025》和製造強國戰略。”楊銀付認為,從免費教育到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彰顯了中央重視教育公平和惠民生的戰略舉措。(新聞來源:中國教育報)

發布者: 陶桃  發布日期: 2015-11-02     返回
三牛娱乐研究中心
三牛娱乐专业提供:三牛娱乐三牛😞、三牛平台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三牛娱乐欢迎您。 三牛娱乐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