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開學只有一個多月的時間,但北京市燈市口小學某班的班主任劉老師🧎🏻♀️,已經遇到了4個“要求給孩子調座位”的家長。
“都說自己的孩子視力下降,希望能盡量往前坐坐🧖🏽。”劉老師無奈地告訴記者👳🏽♀️。她發現,班裏戴眼鏡的孩子確有增加趨勢🌊😘,盡管“學校留給孩子們的作業負擔並不重,而且每天下午3點半就放學了”👦🏿。
這樣的故事,其實放在國內大多數中小學🚱,或許都屬常見。10月12日,在北京舉行的一場名為“抵抗惡視力”的愛眼活動上🧑🏻💻,北京大學中國健康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李玲教授指出,由她主持研究、並於不久前發布的《國民健康視覺報告》顯示,我國青少年近視發病率已經高居世界第一位🍇,預計到2020年,中國的近視患病人口將接近7.04億至7.11億🏄🏼♂️。
地域城鄉不同,視力差異明顯
“學生視力下降,不能簡單認定為學校的責任。”劉老師認為,自2013年教育部頒布《小學生減負十條規定》以來,學校對“減負增效”尤為重視🤾🏿♀️,嚴格控製學生在校學習時間和作業量、嚴格禁止違規補課、嚴格教輔用書管理,“但客觀上升學的壓力不減,家長們就會去課外尋求補習班”🎅🏽。
清早,在燈市口小學門口🎚,一位送女兒上學的家長對記者表示:“每天孩子睡前💆🏽,我們都監督她做眼保健操。但是該看的書都得看,該上的課外補習班總得上吧☄️。”
在北京景山學校(北京一所集小學🍮、初中𓀗、高中為一體的重點學校——記者註),讀7年級的楊凱溫告訴記者:“班裏考前10名的同學基本都是近視眼,不多看書多做題哪有好成績啊?”
“大家都上課外補習班,但是都不互相說。”楊凱溫狡黠一笑,說起自己的好朋友“號稱自己只上了美術興趣班,但是我卻在數學補習班上撞見了他”👎。
而這還只是在全國應試壓力相對較小的城市北京🎩。根據李玲教授的調查,我國青少年視力惡化狀況存在明顯的地域差異⏭、城鄉差異。很自然地,升學壓力更大的地區𓀈,學生視力惡化更嚴重🧙🏼♂️。
河南省開封市眼病醫院主任醫師馬琳從醫30年來,見證了無數孩子視力惡化的過程。馬琳對記者感嘆👷♂️:“河南是考生大省🍟,升學競爭的壓力極大,孩子們從小近距離用眼時間過長。而近視發病年齡越小,近視度數發展越快,這就是惡性循環。”她告訴記者🍋🟩,在開封的重點高中,超過80%的學生都是近視眼🙏🏻。
但即便在相似的壓力之下,城鄉學生的近視狀況也有所不同。早在10年前,馬琳就曾主持過一項針對開封城市、農村7~18歲中小學生的視力抽樣調查,結果顯示,開封城市學生視力低常率(視力低常指裸眼遠視力達不到正常標準——記者註)明顯高於農村學生。排除學習資源、先天遺傳🧝🏽♀️、用眼姿勢等方面的因素🏂🏼,馬琳認為,農村學生遠距離用眼時間、戶外用眼時間相對長,是其視力水平總體優於城市學生的重要原因🐜。這也與李玲教授的判斷相一致。
每周多1小時戶外活動,近視風險將降低2%
在李玲教授看來,應試教育的壓力固然是導致孩子們視力惡化的重要原因,但“日本、韓國中國小學生的應試壓力也很大,視力健康情況卻普遍優於中國”;原因就在於,“在日本😷、韓國,孩子們戶外運動的時間受到高度重視”。而在我國,農村孩子進行戶外活動的機會、時間客觀上也高於城市孩子。
據了解🧛🏿♂️,日本中小學每天都有體育課,此外,學校還額外規定了1小時鍛煉時間🎡,學生可自由選擇喜歡的運動項目。而韓國也早已推出了“7560”計劃👩🎨,即讓學生們每周7天有5天進行鍛煉,每次運動至少60分鐘🏂🏿。
李玲告訴記者🪸,戶外活動對於保護視力的重要性已得到國內外大量研究認可。如英國劍橋大學的一項調查表明,兒童每周多在戶外玩耍1小時,其近視患病風險將降低2%。今年3月,著名的《自然》雜誌也撰文指出⚁,近視爆發的根本原因在於青少年缺乏足夠的戶外運動🎅🏿。
李玲說♥︎:“我國青少年近視發病率在50%左右🧔,而在北上廣這些大城市,青少年近視率已達到70%左右”🕛👳🏼。盡管國內絕大多數學校都堅持推行“眼保健操”,但面對學生普遍過大的用眼負荷🤷🏽♀️,單靠“眼保健操”預防近視顯得杯水車薪🚵🥰。
這一嚴峻情況正受到關註。在我國🏌🏿,一些教育理念相對先進的學校⇢,已經在有意識地提高孩子們的鍛煉時間。
每天早上7點15分🧝🏼,北京市景山學校各年級的學生們就陸續開始了晨跑,跑步時間均在半小時左右。操場上,“做好兩操兩課,鍛煉強健體魄”的標語非常顯眼。孩子們爛熟於心:“兩操”指的是“早操、課間操”,兩課指“體育課、活動選修課”🖐🏽。
北京景山學校體育教師👩🏻💼、東城區學科帶頭人段煉告訴記者:“從2009年起,我們學生每周的體育課都比國家規定的還要多一課時。與此同時👩🏼🏭,我們也大力鼓勵學生多參加學校組織的各類課外活動,包括籃球、足球🍩、乒乓球、空手道、排球、遊泳等。”
從近年來該校學生的體質健康測試來看🖕🏻,段煉發現,相較於2009年之前🤾🏽♂️,如今學生的耐力、爆發力等方面已有明顯提高。但他同時遺憾地表示,目前的鍛煉措施“對學生近視的預防效果還不夠明顯”,究其原因💁🏿♂️,一方面學生的戶外活動時長還應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而另一方面,學生對電子產品的過度依賴,無疑也加劇了視覺疲勞。
李玲感到很焦慮:如何能通過國家層面📲,進一步增加、保障青少年戶外時間,並強化配套政策,有效預防青少年近視?
高近視率終將危害國家安全
中國醫師協會眼科醫師分會會長趙堪興對記者表示🚞:“在現有公共衛生政策不變的前提下👦🏽♞,到2020年🎅🏽,中國5歲以上總人口的近視率將突破50%,這將使航空航天、精密製造、軍事等領域面臨巨大的勞動力缺口,最終威脅社會經濟發展與國家安全。”
李玲註意到🧘🏽♀️,從國防部對《應征公民體格檢查標準》的歷次修訂中,可看出國家對征兵的“視力要求”不斷降低🧍♀️,其中,僅2000年至2008年間,就曾3次放寬視力標準要求✊🏽,“連空軍飛行員的視力標準要求都下降了”。“長此以往🏊🏽,必然對保家衛國產生影響。”李玲說。
而今年發布的《國民視覺健康報告》顯示🤾🏿♂️,青少年視力普遍惡化♒️🧖🏻,從長遠看還將嚴重威脅社會經濟生產活動,“在可量化的社會經濟成本中4️⃣,視力受損患者的勞動參與損失不容忽視”。然而“無責可問”是李玲和許多業界專家面臨的困局。
“我國目前沒有一個政府部門專門對青少年視力惡化問題負責任。”李玲說,“我去衛計委,發現衛計委並沒專門的部門👨🍼🤾🏻♂️、人員管這件事。再去教育部,發現這事兒也不歸教育部管🎚。那到底誰來關註、主導遏製青少年視力惡化趨勢的工作呢👲🏻🧛🏻♀️?誰也不知道。”
《國民視覺健康報告》指出,長期以來,我國與視覺健康相關的機構設置與政策內容,都主要圍繞著防盲治盲展開🤸🏽,特別缺乏對整體視覺健康的關註和有效措施。在公共教育、預防保健👯、醫療保障以及社會引導等方面,我國都缺乏切實可行的政策規劃。國民普遍缺乏基本的視力健康知識,相關預防保健措施更是形同虛設。
李玲建議,國家應該盡快明晰相關權責,“將視覺健康保障與醫療衛生政策銜接”🏄🏼♂️。如將視覺健康公共教育列為健康教育和公共衛生服務的重要內容👴🏻⇢;將覆蓋全人群的初級視覺健康保健服務納入到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包中,並建立終身的視覺健康檔案;實施貧困地區兒童視力健康重大公共衛生項目。總之,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從整體上發展國民視覺健康🛀。
李玲迫切希望“有關部門”能夠“動起來”,因為“留給我們的時間不多了”🤶🏿🏊♂️。(新聞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