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
您的位置:  首頁  文教新聞
  

讓隨遷子女不僅有學上,還要上好學


“我也說不清楚班裏有多少同學是像我一樣的外地人🏔,因為我們都說普通話🏪,平時也都穿著校服。”江蘇省江陰市周莊中學初二8班的鄭咚咚不清楚的數字,周莊中學的副校長周淩峰告訴了記者✤:“學校每年都有1000名左右的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大概占學生總數的40%。”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以下簡稱《綱要》)就教育公平提出了戰略目標🤞🏻🧜🏿,到2020年,要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堅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保障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機會😾;建成覆蓋城鄉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實現基本公共教育服務均等化,縮小區域差距;努力辦好每一所學校,教好每一個學生,不讓一個學生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切實解決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平等接受義務教育問題🏙。

  《綱要》頒布5年來🔳,那些“非本地戶籍”的孩子都有學上嗎?學得如何?本報記者到外來務工人員大省江蘇進行了采訪💺。

  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公辦學校就讀比例達85%

  “我們學校80%以上的學生是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南京蓮花實驗學校校長李建華說。近年來江蘇堅持執行以流入地為主、以公辦學校為主的“兩為主”政策👵🏼🤸🏿‍♂️,基本實現了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接受義務教育與當地學生一視同仁的目標👩🏿‍🍼。目前,全省義務教育階段外來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共150萬人,入學率達到99%以上👮🏽,在公辦學校就讀比例達到85%,除南京、無錫🧑🏻‍✈️、常州、蘇州及揚州5個市的部分縣區有外來工子弟學校外,其他各市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均100%在公辦中小學就讀👍🏽。

  51歲的劉來成是重慶人🚁,20年前到江陰市周莊鎮當保安,現在兒子已經在周莊中學上初三了👨🏼‍💻。“只要符合條件的都能在這裏上學。”劉來成說。

  為了保證符合條件的孩子都能有學上📞,不少地方使了很大力氣。“周莊產業總量很大🏃‍♂️,其中紡織化纖等工業是大頭🐘,這意味著我們鎮會有大量產業工人,要為這些工人的孩子提供教育。”鎮長顧文浩說,為此鎮財政的投入是巨大的,“可用財力的60%甚至70%都用在教育上了”。

  “10年內,蘇州市的流動人口每年以大約9%的速度增長,目前流動人口子女已經超過本地戶籍人口子女🧑🏼‍🦲。”蘇州市教育局副局長華意剛說,對於外來工子弟學校𓀂,該市2014年啟動了外來務工人員子弟學校“提檔升級”工程➝,引導其快速成為合格的民辦學校,為此政府也投入了大量的資金📋。

  補齊外地生源的短板

  “有學上”的問題解決後,隨之而來的問題就是“上好學”👨🏿‍🍳。必須要面對的一個現實是👩🏻‍🔬,外地生源與本地生源還是有一些不同的。

  “這些孩子普遍存在著‘三弱三缺’的短板,即‘閱讀弱⁉️🫙、英語弱、數學弱’和‘缺自信、缺見識👨🏻‍🍳🤸🏿‍♂️、缺愛’。”李建華說👨🏻‍🎤。

  為了讓這些學生盡快補齊短板,各學校采取了多種辦法。

  江陰市周莊中學製定了“七年級均衡分班方案”,所有“新市民”子女被平均分在各個平行班,班級管理中不分彼此,班幹部以德才委任,學習小組自然組成,興趣小組自願參加🩸。

  南京蓮花實驗學校在開足國家規定課程的基礎上💿🍳,還設計開發了閱讀課程👶🏿、旅行課程、科技課程和創新課程,“就是為了補上這些學生的弱項,增長他們的見識🙇。”李建華說。

  學校建有閱讀夢工場和開放式讀書角👩‍🦽‍➡️,讓學生自由自在👩🏻‍🍳、隨時隨地去閱讀;每周三下午的旅行課🧗‍♀️,帶領學生在南京的山水之間旅行,拓展他們視野;學校將物理、化學及科技實驗布置在開放式的長廊中,讓學生在動手中去領悟學習👩🏻‍🦰;學校的電視臺👨🏻‍🦽‍➡️、錄音棚也讓學生的藝術靈感有了落腳之地🛝。

  1999年出生的金華庭來自江蘇省淮安市盱眙縣農村👳,“剛到這裏🙆🙎‍♀️,我的學習不是很好,對學習沒信心”。初二時,金華庭被選為學校“青春儀式”的領誦者,從此之後,金華庭慢慢找到了自信,現在學習成績提高了,還擔任了班裏的歷史課代表。

  其實🔐,讓這些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真正安心的還是政策。

  2012年年底,江蘇省出臺了《來蘇務工就業人員隨遷子女參加升學考試工作意見》🤦🏼,明確從2013年起🌰,凡具有江蘇省義務教育階段學籍的應屆初中畢業隨遷子女,均可參加當地中考和普通高中🧓🏽、中等職業學校錄取。2014年開始💆🏽🌆,江蘇省將隨遷子女高考報名的相關內容納入了高考報名工作文件,符合報名條件的隨遷子女與該省戶籍考生同時報名。“報名考試、填報誌願以及最後錄取都與本地考生一樣。”江蘇省教育廳副廳長朱衛國說。

  “我現在最大的願望就是考上好高中✩,然後考大學👨‍❤️‍👨🕍。”鄭咚咚說自己現在學習成績很好,“能考到前三名。”

  保證接受公平教育的核心問題是老師的調配

  家長們關註的是孩子能“上好學”,校長們最關心的是教師。

  流動人口最大的特點就是流動性🦶,因此,保證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接受公平教育的一個核心問題就是老師的調配。“市裏會適當偏向我們這些學校𓀎。一般的學校是退一進一(離開一名老師進一名老師),給我們會適當多一些👩🏼‍💼,這在學生人數正常增長時可以🐏,但非本地學生增長較快的年份就不太夠用了。”江陰市周莊中學校長範鳳鳴說。

  為保證每個孩子都能“上好學”,江蘇省很多地方的教育管理部門和學校都想了各種辦法✋🏼。南京市秦淮第二實驗小學的校長介紹,南京市正在進行試點,老師可以在區內互相交流🚜,某個學校缺某門課的老師,如果區內另外一所學校該門課的老師有富余的話就可以流動到那所學校去👨🏻‍🎤。

  不少校長指出👨🏻‍🦽◻️,現在國家在教師編製等方面規定得較死,一些地區的公辦教師編製不夠,但有些地區的編製還有富余,能否“不要全國一盤棋”?“畢竟教師在整個教育過程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學校之間在硬件上差距不大🧟‍♀️,最大的差距是教師🤙。”江蘇省教育廳副廳長丁曉昌說👍🏽。(新聞來源:中國教育報)

發布者: 陶桃  發布日期: 2015-10-10     返回
三牛娱乐研究中心
三牛娱乐专业提供:三牛娱乐三牛三牛平台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三牛娱乐欢迎您。 三牛娱乐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