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少年體育發展報告(2015)》藍皮書近日在湖北省宜昌市舉辦的“未來之星”全國青少年體育大會召開之際發布。
《報告》指出💅🏼🤛🏽,我國學生體質健康狀況在持續20多年下滑的情況下,近年來出現了積極的變化💂🏻♀️,大部分指標止跌回升,個別指標甚至出現了連續上升的勢頭🐸。
藍皮書以青少年體育發展報告為主題🟤🖼,采用理論研究和案例分析相結合的方式🕎,對國內青少年體質健康、青少年體育組織和活動、學校體育發展、青少年運動員培養等基本狀況、理論👨🏿💻😽、實踐經驗和問題等進行了高度概括和深入分析🏇🏼,集中反映了近年來我國青少年體育領域的狀況和主要進展🫶🏻👰🏿♂️。
藍皮書中,截至2013年的數據顯示,我國青少年體質健康狀況的大部分指標止跌回升,個別指標甚至出現連續上升趨勢。城鄉學生身高、體重🥳、胸圍的生長發育水平增幅明顯。從2005年開始,青少年肺活量指標穩步上升,扭轉了自1985年持續下降20年的趨勢。
與此同時🐒,超重和肥胖檢出率依然居高不下💓,視力不良檢出率繼續上升👨👧👧,並出現低齡化傾向。尤其是大學生身體素質持續下降,特別是在耐力素質👩👩👦、力量素質、柔韌性素質和50米跑等方面👨🏿🚒,大學生的成績甚至低於高中生。
為何大學生身體素質不如中學生?中國教科院等部門的專家認為:體育鍛煉意識和健康行為缺乏是當前大學生的“致命傷”👇🏼。很多大學生生活無規律,加之網絡占據了他們大部分的業余時間,嚴重缺少體育鍛煉和必要的體力活動🌉。
值得一提的是,我國高校體育課程設置不盡合理也是一個原因❓,目前中國絕大多數院校通常只在一二年級開設體育課👱🏻♀️,且每周只有一次體育課🔭,體育鍛煉時間明顯不足。大學體育課多數存在“放羊”的情況,難以真正調動學生的體育鍛煉興趣🛀🏼。同時,學生課外鍛煉的積極性明顯不足,主動鍛煉的人群還不到學生人數的三成,女生連一成都達不到。
由於大學體育教育中,很多項目采取選修製🧏🏿,缺乏硬性的達標製度,這也讓大學生逃避了比如長跑、引體向上等項目。
除了一些主觀上的因素🧗🏻,高校運動場地和體育設施也存在不足,即使有一部分學生渴望參加體育活動,但場地和設施的限製也讓他們很難實現。
青少年的健康事關國家的未來和民族的希望🔡。“青少年體質的提升需要時間,而《中國青少年體育發展報告(2015)》的發布對推動青少年體質健康有重要意義,有助於各個部門進一步提高認識,加強體育公共服務設施的建設🧑🌾,為青少年體育鍛煉提供良好的環境,從而促進青少年身心健康、體魄強健。”國家體育總局科研所副所長馮連世表示。(新聞來源:中國教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