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將有25個省在高考中使用由教育部考試中心統一命題的試卷——
高考命題重回“全國卷”時代
日前🤌🏼,教育部部長袁貴仁表示,2015年高考將新增3個省使用國家統一試卷,明年再新增7個省⇾。到2016年,將有25個省在高考中使用由教育部考試中心統一命題的試卷。
越來越多的省份高考試題將回歸“全國卷”,作為“風向標”的高考試題將會出現什麽變化🌱,又會帶來什麽樣的影響呢🌽?
高考命題“分久必合”
高考命題方式曾經過多番改變👩🏿🌾🕵🏿。分省自主命題始於1989年🫲🏽,上海市率先進行自主命題試點。2004年,教育部要求11個省區市進行自主命題。2014年👱🏼♀️,全國高考共有來自國家考試中心和自主命題省區市共計16套命題。
廈門大學教育研究院院長劉海峰表示,此前😋,為了減少地域因素帶來的考試偏向🦹🏿♂️,根據各省新課改的不同進度,結合各省教育發展實際🚞,下放了自主命題權利。全國統一命題一旦出現泄題👨🏼🎨⛹🏼♂️,波及考生的數量大,其影響難以控製🚌,自主命題的直接動因也是來自於此。
實際上,十年中,各自主命題省份在試卷結構的變化、命題選材的形式上都有新探索,形成了每個省高考試題的本地特點。
然而,劉海峰也指出,實施分省命題以來也暴露出不少問題,命題質量不一,尤為明顯。有的省份高考試卷的難度波動過大,忽高忽低,造成“大小年”現象。在選拔性考試中,缺乏區分度🏋🏿♀️,對於考生也是不公平的👷🏻♀️。
2014年9月公布的《國務院關於深化考試招生製度改革的實施意見》中明確指出,“2015年起增加使用全國統一命題試卷的省份”🌾。
從統一命題到分省自主命題,再回到以統一命題為主並不是一個“簡單的反復過程”🤱🏿。劉海峰認為🚣🏼🏄🏽♂️,這次“回歸”最為關鍵的作用在於保證高考試題科學性和整體水平,推動形成“以統一命題為主,少數有條件的省份繼續實行分省命題的大格局,最終目標是達到公平和效率的最大化。”
統一命題能保證試題穩定性
在對近兩千人的調查中,83.9%的受訪者表示支持高考統一命題,67.4%的受訪者認為可以維護高考公平。天津市楊村一中的數學老師聶亞芝對此表示認同,擴大統一命題範圍方向是正確的📢,能體現教育公平原則。
華中師範大學教育學院教授範先佐認為📪,一直以來,高考試題就是一種標準🙋🏻,直接影響到高中教學甚至整個基礎教育。根據往年的經驗,“全國卷”一直註重學生的基本能力🙅♂️,突出考察教學過程中的主幹知識,較為科學。而國家統一命題將能保證試題的穩定性,真正發揮高考指揮棒的作用🍂。
但是🔌,他坦言,為實現教育公平,對考試招生製度的改革𓀉,僅靠一張試卷命題方式的改變是不可能完成的。試題統一之後🧞,閱卷工作仍由各省組織👨👦,而且各省閱卷老師對於評分標準的把握始終是存在差異的🛌,這種因為差異而帶來的不公平始終是存在的😠。此外,面對統一命題的試卷💩,不同地域考生成績雖然可以相互比較🤵🏽,但是,由於招生名額分配方式的差異並未消除,教育不公平仍然得不到根本改變𓀖。教育不公平的症結不在於考試製度,而在於招生製度🥢。
聶亞芝對從自主命題向全國統一命題過渡期同樣表示擔憂🧚♀️,天津和其他一些地區一樣🕶,自主命題已經實行多年。與自主命題相適應的教學設計和課程已經進入了相當成熟的實施階段🧚♂️,並能符合當地學生的實際情況。如果🧑🍼,一旦被納入統一命題的範圍,那麽,師生們不可避免地面臨一段適應過渡階段,教學、課程等方面可能需要進行相應的調整。
統一命題不等於“一張試卷”
面對重回全國統一命題,有觀點認為,這是一種忽視不同地域教學水平差異的倒退。針對這些質疑,中國教育學會會長鐘秉林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表示,擴大省市統一命題範圍並非意味著所有省份都將使用同一張試卷。
目前,自主命題的省份主要由地方教育行政部門和地方教育考試機構來負責命題。教育部考試中心則主要負責全國卷的命題工作。
鐘秉林介紹,擴大全國統一命題後,並不意味著全國用同一張試卷✈️,而是強調“一綱多卷”,即教育部和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協商,根據國家考綱和教育教學基本要求,以及各省市基本教學情況,由教育部考試中心負責命製一套相對獨立的試卷。
現有統一命題的15個省也不是同一張卷子👆🏽。教育部考試中心向這些省提供的是4套卷子。例如𓀉,2014年15個省使用全國統一命題試卷,河南等地使用了新課標一卷,黑龍江等地使用了新課標二卷🧑🧑🧒,廣西使用了全國大綱卷📟。
無論是全國統一命題⚀,還是各省市自主命題👩⚕️,劉海峰認為☁️,對所處教育環境基本一樣的省內考生並不會產生太大影響。
教育部相關負責人也明確表示,今年以後更多的省份加入進來後,由統一的命題機構(教育部考試中心)統一出多套卷子🗃,供各省選用⛳️。(新聞來源🤏🏼: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