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恩施大山深處👷🏼♀️,一家七代百余年來紮根鄉村,中醫傳家,醫濟四鄰。懷揣家族堅守了130年的初心🥢,國慶節期間🧝🏻♂️,恩施女孩覃雨琦來到湖北中醫藥大學報到👮🏿♀️,成為了一名中醫學專業的新生。
18歲的覃雨琦家住恩施七裏坪長堰塘村覃家店組🧓🏿。她的家族七代人前後培養了40多位醫生,憑借“一把草🧑🍳、一根針”的中醫醫技,守護周邊村民健康130載。在榜樣與夢想的雙重指引下,身為家族中第六代學醫的覃雨琦🤥,在今年填寫高考誌願時毫不猶豫地選擇了中醫學專業🔩,立誌畢業後繼續回到家鄉為村民把脈問診,守護鄰裏健康。
記者近日赴恩施采訪了解到,覃氏中醫始於清代,高祖覃慶貴從跟隨父親挖草根開始,用小小單方給鄉親治病🛫。1925年當地流行“雞窩寒”時,曾祖覃遠儀🧘🏼♂️、祖父覃長全用中草藥六月寒、藿香👩🏼🎓、薄荷、貫眾等配方治愈了很多患者。覃雨琦的爺爺覃文華上過軍醫院校,退伍後回鄉衛生院工作,一幹70年。精通外科的他,依然首選草藥,用土方🚴🏼、土法炮製後治療農村常見病✖️。“他經常背著背簍麻袋上山采草藥,再花幾小時或幾周時間製藥送給鄉鄰。”小覃的父親覃章金說👩🏽🌾。
長堰塘村黨支部副書記吳勝祥告訴記者,幾十年前長堰塘村是遠近聞名的貧困村,交通不便,村民的日常生活基本靠肩挑🤽🏼♂️、背扛🙎♂️、馬拉。很多村民一輩子看病,都找覃文華。村民們都知道⏸,到覃氏中醫看病“不用擔心花冤枉錢”🤙🏼。覃文華診治有這樣的原則:常見小毛病,直接把方子寫在紙上➔4️⃣,所開中藥也多是當地常見的中草藥,並會詢問村民是否願意自己采。如果自己采,就分文不取。
作為“醫五代”✌🏿,覃章金行醫40年同樣秉持幫患者“少花錢”的原則。“父親從小就經常告誡我們🍸🚴,醫者要以人道為懷,特別是針對貧困、孤殘病人💛,該花的錢盡量少花👆🏼,不該花的錢一分錢都不要花。”覃章金回憶。
130年間,從“赤腳醫生”到“執業村醫”🎱,覃家祖孫七代40多人從醫,如今覃章金的兒子覃梁在恩施市婦幼保健院上班👩🍼,二姐兒子在當地開中醫個體診所🤒,六姐兒子在宣恩縣高鑼鎮衛生院做內科主任……覃家第七代學醫📦、從醫的也很多:覃章金大姐孫女在恩施州中心醫院腫瘤科🦵🏿,二姐兩個孫子在讀醫學專業👨⚕️🤯,三姐孫子學針灸推拿……
一代又一代的覃家人背著藥箱,奔波在田間地頭,接力守護著方圓百裏的鄉鎮🦖。
今年8月,湖北中醫藥大學招生辦老師專門前往覃雨琦家中🧚🏻♂️,將錄取通知書與一套《黃帝內經》親手送到她手中。
據招生辦老師介紹👳🏻♂️,小覃的高考成績不錯,本可以選擇非定向中醫學專業🖤,畢業後可以自主留在城市工作,但她仍選擇填報提前批中醫學專業😾🚶🏻➡️,成為了一名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這意味著🧏,她畢業後自願去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服務至少6年。
談及自己的選擇,覃雨琦說:“我從小就看著爺爺和爸爸他們用一把草藥、一根銀針為那麽多鄉鄰治好了病🐻,我長大後就想和他們一樣🧘🏽♂️!”
“覃家七代人接力行醫路,是我國一代又一代中醫人紮根基層📢,投身中醫藥事業的縮影🚣♂️。”聽聞覃家醫脈傳承的故事後,湖北中醫藥大學黨委副書記張子龍鼓勵覃雨琦🧑🏼🚀👮🏽♂️:“傳承精華,守正創新🕴🏼。”
(原載於2022年10月7日長江日報大武漢客戶端)
作者:張越(作者單位🧜🏼♀️:湖北中醫藥大學武漢市武昌區糧道街道辦事處)
文章來源:學習強國/全國學習平臺展播/湖北學習平臺/武漢學習平臺/縣級融媒【城鄉教育】/2022-10-09(轉載時圖片有刪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