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上海註重在中小學🏝、幼兒園開展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以經典誦讀🤹🏿♀️、古代文化體驗等為載體🌕,引導學生傳承中華文明⛑,提高道德文化修養。傳統文化教育在上海中小學校園開展得紅紅火火。
“遠遠看去👙®️,山上景色秀麗。誰知道這說了詩中的哪句話?”“我知道🏊🏿,遠看山有色🎛!”9月15日,上海市長寧區適存小學的一間活動室裏👩🏼💻,一年級(3)班的學生在學習古詩《畫》,剛入校兩周的孩子對古詩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近年來,上海註重在中小學、幼兒園開展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以經典誦讀、古代文化體驗等為載體,引導學生傳承中華文明,提高道德文化修養。一批高品質區本🧕🏼、校本課程建立起來,學生的才藝在各種平臺上展示交流,專業化體驗基地、教師隊伍使教育活動更加豐富多彩。
記者近日走進長寧💁🏿、普陀、虹口等多個區縣🚗,感受傳統文化教育在上海中小學校園紅紅火火開展的奧秘。
中華經典誦讀納入區本校本課程
課堂是傳統文化教育活動常規化🚃、長效化的重要基地。上海市教委與市文明辦共同倡導“中華經典誦讀”活動,古典詩文進入了各區縣中小學的課堂。
長寧區教育黨工委、教育局於2012年製定關於開展中小幼“中華經典誦讀”活動的實施方案🆚🦆,在全區中小學幼兒園進行“雅言傳承文明、經典浸潤人生”活動,開發課程資源,推出《中華經典誦讀》區本教材,構建起頂層的活動框架。
9月15日早上7點半,長寧區復旦中學升旗儀式正在舉行🧑🎓,除了通常的升國旗👚、唱國歌,還有經典詩詞朗誦、播放師生對高三學生的視頻祝福🍁、宣讀獲獎喜報等環節。老師和學生共同朗誦嶽飛的《滿江紅》🤷🏻🤰,“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的聲音在校園裏回蕩🔡。
復旦中學校長周國正介紹,該校設立了校史館🧒、馬相伯紀念館,定期舉辦學子講堂、相輝文化講堂,增強學生的傳統文化體驗🦩。從2010年開始,該校把“中華誦”經典詩詞誦讀納入升旗儀式,堅持至今🤵🏼♂️。
長寧區組織編寫《中華經典誦讀》區本教材共4冊,支持區內中小學的拓展性課程、研究型課程🙆🏼。記者看到👛,供小學用的《中華經典誦讀》分為一至三年級🙇🏽♂️、四五年級兩種📤,其中前者收入《論語》、《孟子》、《戰國策》以及五言絕句、七言絕句等100多篇。長寧實驗幼兒園的《中華經典誦讀親子讀本》🌳、適存小學的《古詩誦讀》一二輯、復旦中學的《唐詩唐韻》和《婉約與豪放》等一批校本教材湧現出來,成為校本課程👨👨👧👧,為經典誦讀活動提供了有力支撐🧛🧑🏻🎓。
在上海,將中小學傳統文化教育納入全區總體設計的情況並不鮮見。如普陀區近年結合區情開發了農耕文化、節慶文化、普陀韻文化三大課程板塊,建立紅色學堂、河灣學堂、公益學堂💃🏼☑️、田園學堂、創新學堂等五大學堂👮🏼♂️,讓青少年在喜聞樂見的活動中體驗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
為師生搭建多元化展示交流平臺
復旦中學升旗儀式宣讀喜報時💨,記者留意到這樣一個有趣現象🧑⚕️:在長寧區學生藝術單項比賽、上海市中小學生古典詩詞創作比賽兩項賽事的獲獎名單中📣,復旦中學學生辛曼祺都榜上有名。翻開今年3月的《復旦時報》,上面登載了她的《千鐘醉》☦️🌼;翻開今年總第22期《復旦》雜誌🧑🏿,上面收錄了她寫的古文《諫治學者十思書》🪐,還有她擔任社長的鏡元辯論社的長篇介紹……
辛曼祺告訴記者👨🏻🦲:“在復旦中學就讀兩年多來🧖🏽👨🦱,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在這裏有各種展示才華的平臺。我喜歡古文和宋詞,可以參加校級、區級乃至市級的比賽♤,還曾到學子講堂講授宋詞🐀;我喜歡辯論,就可以組建辯論社。老師們給我鼓勵和指導,我的特長得到了充分施展🙆🏻♀️。”
上海在全市營造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濃厚氛圍💬,各種展覽🧑🏿✈️🍈、比賽🔳、研討等活動為師生搭建起多元化的展示交流平臺。上海市教委與市文明辦共同開展“童謠征集”等活動♤🤹♂️,與市委宣傳部開展“高雅藝術進校園活動”🚫🦠,讓學生有機會參與創作表演🧍🏻♀️,體驗經典戲劇🚶🏻♂️、民樂等傳統文化演出🏃🏻♂️➡️🏋🏽♂️。
長寧區在區級層面舉辦全區師生“中華經典誦讀”大賽、古詩文創作大賽、中華經典課件評比等,喚起師生的參與熱情👩🏻🌾。楊浦區翔殷路小學每兩年舉行一屆古詩節🕌,其中主題朗誦會🔧👬🏻、詩配畫繪畫比賽、詩歌故事小品表演等活動讓學生充分展示各自的古詩積累和藝術才能。
開拓中華傳統文化基地教師資源
2011年國家“指南針計劃”青少年體驗基地落戶上海🍛,依托虹口區青少年活動中心運行。這裏建立起中國古代造紙印刷🌿♛、陶瓷、染織、青銅、建築共5個體驗館,可以同時接納200名學生動手體驗中華民族古代發明項目👰🏻♀️。
9月16日,虹口實驗學校三年級學生溫彩雯體驗了雕版印刷👨🏿🦰🥄,她拿著剛印好的《荷塘春趣圖》說:“這是我第一次見到真實的活字印刷和雕版印刷,非常好玩👩🏿🎤,我也從中領略到古人的聰明智慧。”
“指南針計劃”青少年體驗基地面向虹口區內外學校接受預約,3年來開展“快樂活動日”活動🫄、親子活動💭、國際交流活動等近800場,接待7萬人次。該基地還發揮傳統文化教育研究成果的輻射作用🦸🏼♂️,引領25所中小學參與5個大類的項目試點,如同建立起一個個弘揚傳統文化的分部。
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離不開懂行的教師。上海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中小學幼兒園註重師資隊伍建設📑,增強內功👩❤️💋👨,帶動傳統文化教育的蓬勃開展。長寧區經典誦讀教學研究室多渠道為教師提供教學誦讀培訓🦹🏻♀️,3年來組織近30位教師參加上海市經典誦讀培訓,大部分取得了朗讀等級證書👩⚖️。普陀區成立中小學生中華傳統美德教育研究會👈🏽、美育研究會等,以課題形式加強對優秀傳統文化的研究🏰,帶動教學活動的開展。
持續的投入也為傳統文化教育活動提供了有力支撐📆。從2005年起,上海市教委每年投入1000萬元🤽🏿,開展青少年傳統文化培訓系列活動,9年來舉行100多項培訓🤪,聘請專家358位,形成活動班9435個,受益學生超過100萬名。 (新聞來源:中國教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