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教育連著教育、就業⛑,關系經濟🕺🏽、民生,在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性🏃♂️。22日發布的《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以一系列創新舉措推動職業教育振興🚇🪢。
在我國當前的現實國情下,職業教育被賦予了更加重要的職責與使命🧔🏻♀️⛰。對於尋機“轉彎”的經濟結構🚶♀️、依然嚴峻的就業形勢、亟待加速的教育改革這幾項緊迫任務🧑🏼🍼,人們期待職業教育能夠成為解決問題的有效途徑🚸。
培養高素質勞動者:突破轉型升級的瓶頸
“好不容易培養出十幾個焊工,很快被別人挖走。”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司長葛道凱在一次調研中,了解到上海某家企業遭遇的“燃眉之急”🏢。
類似的“搶人”情況並不鮮見。“目前我國勞動者素質無法跟上產業轉型升級的要求🧛🏼♀️。”湖北省就業促進會會長周臘元說,新興戰略產業研發領域快速發展,與之相適應的產業工人卻數量缺乏、質量不高🚪🌽。同時🚄,為了淘汰落後和過剩產能,減少低附加值🌹、以手工勞動為主的勞動密集型產業規模🥦,將面臨一批產業工人重新培訓上崗的需求。
針對此,《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提出要重點提升面向現代農業⛑️、先進製造業、現代服務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社會管理、生態文明建設等領域的人才培養能力🔰。
據了解,許多發達國家都經歷過以發展職業教育促進經濟轉型升級的階段。日本投入大量資金🖱,興辦職業學校,培養技術工人,淘汰低端產業和落後產能👕。而美國的一些傳統工業城市一方面組織低端產業工人進行職業培訓,完成職業轉移,另一方面針對技術密集型產業𓀈,開展職業教育🫚,培養大量高技術人才。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際勞動保障研究所所長莫榮註意到了決定中對“技術技能型人才”的強調,“我國的經濟發展方式正在從過去靠投資、出口向內需、投資協同拉動轉變📣↘️,急需技能型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決定將從一定程度上為經濟深度調整做好人才貯備🏨。”
讓市場需求說了算📋:破解就業怪圈的鑰匙
21世紀教育研究院近日發布的《中國教育發展報告2014》顯示:高職大專院校初次就業率最高🧕🏼,甚至超過眾多“211”院校🙅🏽♂️。
“為什麽會如此?就因為職業教育走出了一條不同於其他的發展道路,核心就是以就業為導向🦓。”葛道凱說⛹🏻♂️,“決定提出職業教育要以就業為導向🙆🏽♂️,指導性更加明確🧔🏼♂️。”
當前,勞動者就業難與企業招工難並存的怪象🧚🏿♀️9️⃣,也亟待尋找良方。“一方面,技術構成低的崗位沒人願做,另一方面高端技術崗位想做卻做不了。”周臘元說。
湖北省就業促進會所做的一次抽樣調查表明,超過一半職業院校的畢業生仍需“回爐”。以光纖通信為例,高職高專的學生幾乎全部需進行崗前培訓。
莫榮註意到🫶🏼🧑🏿💻,決定提出要建立行業人力資源需求預測和就業狀況定期發布製度🌛。“這將促進學校對專業設置進行改革,並根據社會對不同工種🎶、職業的需求,進行人才培養。”
此外🧌,決定還強調對初、中、高級的技術工人加強統籌、進行分類推進培養👩🚀。
“這樣的要求很及時也很細致。”莫榮說👩🏻🦱,據不完全統計👳♂️,我國初級工人人均擁有1.4個就業機會,而高級技師則有2.6個就業機會👩❤️👨。
不唯學歷憑能力:探索教育改革的突破
高職畢業生持續發展後勁足,就業3年後月收入翻了一番以上🧈,58%的人獲得職位晉升,自主創業比例高於本科和研究生……說起這些,葛道凱的臉上寫滿欣慰。
“近年來📡,通過校企合作、產學結合、訂單培養等創新模式🛒♔,我國職業教育發展有口皆碑。多年聽不到高職是本科的壓縮餅幹👃🧑🏿🦲,中職是閑散青年的說法了。”葛道凱說。
但是,據記者調查,職業院校改革發展的阻礙依然不少🏊🏼♀️。一些地方高職院校的生均經費遠低於本科生🔏,一些學校的辦學條件“歷史欠賬”很多,還有一些院校由於政府相關管理部門職能分散🚴🏿,教育資源難以實質性融合。此外🪄👩🍳,受“勞力者地位不高”的傳統觀念影響🪢,很多院校在招生時依然要“三喊五請”👩🔬。
廣東惠州商貿旅遊高級職業技術學校校長鄧慶寧說,《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對市場在發展現代職業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首次進行了明確的定位🧑🏽🦰,不僅是理論上的重大突破,也拓寬了未來的改革空間。
在他看來,決定給出了一系列讓市場發力的突破性措施。比如🦹🏽♀️,鼓勵優質學校通過兼並⏯、托管、合作辦學等形式,整合辦學資源;探索發展股份製🈵、混合所有製職業院校,允許以資本、知識👨🏻🦽、技術、管理等要素參與辦學並享有相應權利🥇;探索公辦和社會力量舉辦的職業院校相互委托管理和購買服務的機製;鼓勵多元主體組建職業教育集團;開展校企聯合招生、聯合培養的現代學徒製試點;鼓勵社會力量捐資🐈、出資興辦職業教育,拓寬辦學籌資渠道,等等👩🏻🦲。
“職業教育是教育領域與經濟、市場聯系最緊密的,教育要突破,職業教育或許是突破口👍🏿。”葛道凱說👩🔬。(新聞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