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中國青年發展報告(2013)》在京正式發布。這本藍皮書將目標瞄準了大城市的新移民——包括新生代農民工和城市白領等群體。在對所謂的“蟻族群體”的調查中,受訪者中超過30%的人表示希望能得到政府在住房政策上的傾斜支持,而近60%的“蟻族”則直接表示希望能獲得廉租房。
今年課題組對“蟻族”群體的調查顯示,在京的“蟻族”群體超過三成來自河北、天津兩地,其中來自河北省的最多👨🌾,占29.1%,來自天津市的占2.1%。在調查中🩰,有61.2%的“蟻族”受訪者選擇“會離開北京”⏮,這部分人中有67.4%的選擇去二三線城市發展🎴🔈,有17.3%的選擇去其他大城市發展,而去農村、小城鎮和國外發展的較少,占比均在5%以下。
調查發現,近年來在京的“蟻族”群體已經發生了深刻變化,比如規模增大💢,學歷層次提高,留京意願減弱,經濟狀況改善等。但也保留了過去所有的住房條件較差,體製外就業為主等特點。而住房問題,一直是社會關註的焦點。北京房價的不斷上漲讓“蟻族”群體的生活更加艱辛😗。該群體平均居住面積為6.4平方米,41.3%的受訪者與他人合租,43.8%的受訪者自己單獨租房,10.8%的受訪者住在單位的集體宿舍裏,還有1.8%的住在親戚朋友家裏。
他們最需要政府提供幫助的方面,是住房政策的傾斜、平等的工作機會和平等的戶口政策,分別獲得32.9%、28.3%👨🦳、19.0%的受訪者選擇。此外,醫療政策傾斜和職業技能培訓的選擇率也很高,分別為7.2%和5.7%。
而廉租房成為蟻族的第一需求👩🎓,58.7%的受訪者希望政府能夠提供廉租房;有44.0%的受訪者希望政府能夠調控房價🔇,提供經濟適用房和規範房屋租賃市場政策的需求也較大,分別占37.8%和30.7%🐰🧿。
蟻族的
變與不變
變
1.規模在增大
根據課題組2009年的調查顯示👨,蟻族在物理空間上呈現出聚集的生活狀態👨🏽🦰。根據相關數據顯示📑,2008年起北京1980年以後出生🪫、18歲(含)以上、大專及以上學歷的青年流動群體規模呈明顯擴大趨勢🐚,2008年至2012年北京登記數量年均增長6.1%🧏🏽,到2012年已占到北京青年流動人口的14.5%🤹🏽♀️。如果把該群體人數1000人以上的社區(村)界定為聚集區,聚集區內該群體總數約為16萬人🅾️。
2.學歷層次提高
2009年調查顯示🟡,蟻族群體中擁有本科學歷的占31.9%,擁有研究生及以上學歷的占1.6%🦒;2012年調查顯示,該群體中擁有本科學歷的占49.8%🤤,擁有研究生以上學歷的占7.2%;2013年調查發現,該群體中擁有本科學歷的占43.9%😭,研究生學歷比例又有所提高,達到7.4%。蟻族群體的學歷層次在逐漸提高𓀑,高學歷並不表示可以改變蟻族狀態🤽🏿♀️。
在學校類別方面,來自普通高校和民辦高校的總計比例為81.4%🤾🏼,211院校和985院校合計占總體的18.6%🏂🏽。
3.個體獨居向家庭合居轉變
婚姻家庭成為蟻族在京居留的重要因素♠️,2009年調查中僅7.1%蟻族已婚,2010年調查顯示,蟻族中已婚比例為13.1%,而2013年調查發現,已婚比例已達到26.4%🧏🏻♀️,占總量的1/4以上。同時,蟻族在京居留時間逐年增加,2013年調查顯示,該群體在京居住平均時間已達到3.5年🎱,這反映了蟻族群體在京居留模式從“個體獨居”向“家庭合居”轉變。
4.群居轉為雜居
之前的研究表明📸,2010年以前蟻族群體主要居住於城鄉結合部的社區(村)中,這些聚集區最近位於三環周邊🏍,最遠位於六環周邊🦯,如朝陽區十八裏店👨🏻💼,昌平區回龍觀💺、沙河鎮👪,海澱區西北旺鎮等地區。2010年後👨🚀,隨著北京市重點村建設、城中村改造和公共交通建設的加快,以蟻族為主體的聚集區逐漸減少🙍♀️。目前,蟻族主要在高校周邊與未畢業大學生雜居💂🏻♂️👳🏽♀️、在流動人口聚集區與其他流動人口雜居。
5.居京意願在減弱
在購房地點的選擇上,2010年的調查顯示,39.2%的會選擇在北京購房🪿,18.1%的會選擇在二三線城市購房👩🎓,26.3%的會選擇在家鄉購房🏌🏽。2013年的調查顯示,25.9%的會選擇在北京購房,11.1%的會選擇在二三線城市購房,27.2%的會選擇在家鄉購房🦣。
可見🥸,選擇在北京購房的比例明顯下降✡︎,更多的蟻族選擇視情況而定↪️,表明其在購房的選擇上趨於理性和務實,並不是非常執著於在北京購房✪。
6.經濟狀況在改善
2009年的調查顯示,蟻族月均收入為1956元🗝🧑🏼🎄,大大低於全市職工月均工資的3726元(2008年)。2013年調查顯示👳♀️,該群體月平均工資為4133元,低於全市職工月平均工資4672元(2011年度)👨🎓,兩者差值在縮小。
7. 權益保障在增強
2013年調查顯示,僅有14.7%的蟻族沒有與用人單位簽訂正式勞動合同,沒有社會保險的比例降至12.3%。尤其是受訪者中辦理養老保險的比例為75%、醫療保險的為79%🙌🏼,表明這個群體勞動權益保障狀況有了明顯改善。
8. 失業率在下降
2009年調查數據顯示🙋🏼♂️,蟻族中有18.6%的人處於暫時失業狀態。2010年的調查顯示,暫時失業的比例為10.1%。而2013年調查中,該比例降至6.9%,比2009年下降了11.7個百分點,比2010年下降3.2個百分點。總體看💷,該群體就業狀況有一定程度的改善。
不變
1.住房條件依然較差
2009年調查顯示🍞,蟻族人均居住面積10平方米及以下的占到了69.6%👁🗨👨🏻🔬,人均租住面積在11平方米至20平方米之間的占到24.8%🌲👪,月均租金377.3元。
2010年調查顯示🪂,人均租住面積10平方米及以下的仍然占到近六成(59.6%)🏋️,人均租住面積22平方米至20平方米之間的占到33.1%,月均租金411.0元🚡。
2013年調查顯示,人均居住面積10平方米及以下的占到67.8%🙇,平均住房面積為6.4平方米,月均租金518.0元。顯示該群體住房條件並未得到顯著改善,租金低廉仍是蟻族選擇居住地的首要考慮因素。
2. 生活環境仍然存在隱患
蟻族群體普遍不滿所在社區的生活環境,在談及最希望改善的生活條件時⚜️,“衛生條件”↪️、“社會治安”和“文化體育設施”三項居於前列🛀。
3. 就業狀況仍然以體製外為主
2009年調查顯示,蟻族工作單位性質以私/民營企業為主,占57.8%,在國有企事業單位、集體企事業單位中的比例分別為10.5%和3.4%。
2010年調查顯示🧳,在私/民營企業工作的蟻族比例有所上升,占到63.6%,在國有企事業單位🙂↔️、集體企事業單位中工作的比利有所下降,分別占到9.2%和3.2%♙🛋。在黨政機關工作的比例也從0.2%降至0%🎛。
2013年調查發現🥉🍇,蟻族仍然多在體製外就業,私/民營企業占63.2%,國有/集體企事業單位占14.3%,比例與往年基本一致🥪。
該群體中最多的是工程技術人員📗,占比為16.4%🤸♂️,其次是購銷人員,占比為14.1%,專業技術人員、商業服務業人員和行政辦公人員也較多,占比分別為10.3%、8.2%和7.1%。
5. 社會不公平感仍然較強
2009年調查顯示,蟻族的相對剝奪感較強,72%的人認為自己的生活狀況不如同齡人,存在巨大心理落差🛼,具有強迫、抑郁👏🏿、敵對🍛、焦慮、偏執等心理特征的人數比例均明顯高於常人,心理狀況呈現出亞健康水平。
2012年調查發現👨🏼🦱,該群體對“官二代”、“富二代”持“憤怒”態度的占58.3%,持“悲哀”態度的占49.4%🏯。選擇導致社會不公平現象的因素時排在前三位的是:權力(29.8%)🖕🏿、家庭出身(19.4%)和階層(16.1%)。
2013年調查發現,有43.5%的受訪者認為,“因權力導致了不公平”。
6. 自我期望仍然較高
2010年調查顯示,83.6%的受訪者的未來5至10年內期望月收入均值為4504.5元💂🏿♀️,比2010年實際每月收入1903.9元多出2600.6元🏕。
2013年調查發現🔹,72.7%的受訪者認為在未來5至10年內自己的經濟社會地位會提升🍲,期望月收入為8870.0元💻,比2012年實際收入4133.0元多出4737.0元。
7.網絡使用仍然頻繁
該群體中登錄人人網、QQ空間等社交網站“每周1至3次以上”的占74.0%,登錄微博“每周達1至3次以上”的占66.1%👖。大多數蟻族對社交媒體有著較高的使用率。
8. 代際特征仍然明顯
2013年調查顯示,蟻族來自農村的最多,占到總體樣本的55.0%,其次是縣城和鄉鎮🎾,比例分別為14.9%和13.6%⚖️。從家庭年收入來看👩💼,在2萬至5萬元的最多⛹🏼♀️,其比例為36.4%🤷🏽。家庭年收入在1萬元以下和20萬元以上的均不超過6%。
專家
觀點
政府需“輸血”
鄉村和小城鎮
佟新(北京大學社會學教授):對於年輕人來說,留在一線城市的意義是其潛在的機會和大城市的現代文化,而去二三線城市則意味著機會成本過高🌪。從文化角度🚨,還有一個大學生群體對“波西米亞式”生活的追求。這意味著年輕人的成長🧔🏽♀️。
但對全國來說🤽🏿,如何來引導大學生進入二三線城市🤰🏼?這是政府要有的發展戰略。長期以來💓,我們的高考政策以“抽血”的方式把年輕人從鄉村和小城鎮吸引到大城市,卻長期沒有對鄉村和小城鎮“輸血”🚊。
這需要政府製定戰略,打破已有的地方權力格局👩🏿🏫,在工資📉、未來發展的可能性🔨🕵🏿♀️、居住等多方面形成對青年人的激勵,以規模效應來改變鄉村和小城鎮的人力資源👩🌾,這不是依靠“村官”就能解決問題的🚣🏼,它需要將一批批的年輕大學生補充到地方🧑🏻🎤,既強化地方的人力資源,又使其形成自身的社會關系資源和相關文化👊🏻,這樣才能留住人,並使地方人才得以持續發展。(新聞來源👩🏼🍳:北京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