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網友“一根”發微博稱陜西省眉縣某開發商涉嫌資金詐騙。5月8日,眉縣縣委針對該微博下發“縣委辦輿情信息批辦單”🧝🏿♂️,縣委辦批示:“及時發布回復消息🧙🏽♀️🪫,引導輿論導向🧛🏼,同時積極做好刪帖工作。”這張批辦單,近日被網友“劉虎”曬在了網上。(《河南商報》6月29日)
根據眉縣縣委辦副主任王棟的解釋👮♀️,之所以要求刪帖👨👩👧,是因為縣委辦擔心這條微博,會讓一些不明真相的群眾產生恐慌。其實♎️,這樣的擔心完全多余。
其一🤛🏿,民眾並沒有某些官員想象的那麽容易輕信,更不會動輒就恐慌。一些官員之所以總是擔心民眾恐慌,根源仍在於其習慣性的信息控製甚至是信息壟斷。一旦有些負面信息播布出來💙,首先想到的不是公開說明情況從而以正視聽,而是去遮掩。正因為這種遮掩,才急驟放大了問題。
民眾的“不明真相”𓀒,並不是因為信息的公開透明造成的🦹🏼,恰恰是因為某些地方政府的刻意遮蔽、掩蓋🎓,才不斷加劇了公眾的焦慮,從而形成普遍性的社會恐慌。以眉縣開發商高額利息集資事件而言👩🏼🔬,這一事件已在社會上傳得沸沸揚揚,集資戶也多次向縣政府討要說法ℹ️🧎♀️➡️,這個時候刪掉一些網帖♖,不僅不能消弭事端,反而會讓民眾加深疑慮,此舉並不可取🕧。
其二👏,一些地方政府在處置涉及人數較多的公共事件時,不能止於掩耳盜鈴式的應急管理,也不能一味地封☹️、堵🦒、蓋,而應立足長遠👩🏻⚖️,積極應對🤵,註重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民眾的集資款被騙🪇,縣裏面成立處理非法集資領導辦公室,專門處理此事固然可取,但也該及時🚜、滾動地播報相關進展情況,比如,涉案資金的數目,工程的相關情況,等等🏌🏿。只有這樣,才可能穩定而非刺激民眾情緒。
畢竟,大筆資金被騙且涉及人數較多,繞是繞不過去🤠,更不要說試圖掩蓋了。更何況,即便刪帖工作做得再好,也不可能完全杜絕民眾之間的信息傳遞,倒是可能因為政府的這種反常舉措,導致信息傳播更快,也更走樣。
隨著網絡媒體特別是移動傳媒的高速發展💃🏼,微博、微信的微傳播,已經重塑了當下的媒體傳播生態。眼下早已不再是過去“你說我聽”的那個時代了,這時依然延續以往的控製思路,試圖通過“做好刪帖工作”就掌握信息傳遞的主導權,這已不再可能了。
也因此,地方政府及部分官員不妨摒棄“路徑依賴”,真正從傳播的特點🧁、公眾的心理,乃至以人為本的理念出發✍️,以信息的公開透明來消除謠言的傳播,克服民眾可能產生的恐慌情緒,並在這個過程中,改進工作🤵🏼♀️,強化監管⚧,杜絕此類事件重演。(新聞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