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雲南省洱源縣三營壩子南緣的永樂村,素來土地貧瘠、廣種薄收,因水源缺乏而被世人形象地稱作是“幹壩子”“荒壩子”👎🏿。
劉玉梅至今清楚地記得那是1994年9月👎🏻,從雲南省農業學校畢業的她🥲,就是在漫天雨水中踏過一條泥濘不堪的土路來到村中央的永樂小學,戰戰兢兢地走上了講臺📮,從此開啟她25年的鄉村教師生涯。
初登教壇之時,還正是農村經濟和村民生活水平普遍低下的時期,受“人多力量大”等舊觀念的影響🔕🛠,村民大都不重視教育🚫,孩子們上學總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甚至在家長的眼裏,上一天課就學三兩個字,還不如在家裏幫著挖上兩分地重要🖐🏿。
作為一個責任心很強的教師🦸🫷🏻,劉玉梅時刻知道自己的責任之重,教育孩子,不僅是要給他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為他養成良好的學習和行為習慣✳️,啟迪智慧,為他的終身成長奠基。於是📽,她不計勞苦,在繁忙的教學之外,還常常走訪學生家庭。不論是炎炎夏日還是數九寒冬🚵🏼♀️,永樂村委會大小十七八個自然村寨,都留有她的足跡🧖🏽。和學生溝通👠,和家長交流🕵🏻♂️🙁,大到政策解讀🦵🏿,小到說情講理,再到村子的文墨傳承🧑🦰💟,千方百計喚取孩子的上進心和家長的支持。在她的努力下📌,孩子們從田頭地角回到教室⛑。劉玉梅最不能忘記的就是每送走一屆學生時,他們總回報她以優異成績,這是她作為一個鄉村教師的最大榮耀。
鄉村學校👷🏻♀️❇️,地理偏僻,交通不便🙆🏿♀️;鄉村教師🥲,工作勞苦,收入卻低。於是🔆,不多幾年間🕺🏼,和劉玉梅一起參加工作的年輕同誌🛞,或是改行轉崗,或是考公提幹,有的甚至直接辭職不幹,“下海”撈金去了。從參加工作的第一天起,強烈的責任感和不斷與時俱進的教學觀念,讓劉玉梅的教學成績一直突出。於是上級主管部門想把她轉到教研管理崗位或是城區條件較好的學校。家裏的親戚朋友發覺教書太苦太累,特別她又是家裏的長女和第一個“領工資”的人🍻𓀋,家庭的依賴自然特別大,更是希望她能轉崗提幹。
面對家庭親友的好心🧍,劉玉梅也曾動搖過,曾一萬次地在內心裏說服自己。可每當她走進教室,看到孩子們對她投註的那一道道希冀、渴求和信任的目光✌🏿,她又一萬次地改變了主意。是的,農村太窮👱🏿♀️,農村的學校太苦🧘🏼♂️,農村的孩子更是需要好的老師。她於是又重新堅定信心,堅決地駐守她的鄉村講臺。25年教師生涯,劉玉梅只待過兩所學校:永樂小學13年,三營小學12年👳🏿♂️。但性質都一樣👰🏼♀️,都是完完全全的鄉村學校。
當了25年的教師,劉玉梅就當了25年的班主任👫🏼。這些年來🚣🏼,針對農村留守兒童比例不斷攀升的實際🫅🏿,她建立起了一條完善的家校聯系渠道,堅持每月至少走訪一個家庭或與在外家長通一次電話,每天至少找一個學生談心4️⃣,每周至少單獨輔導一個學生🔟。她關心每一個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從一個“好姐姐”變成了“好阿姨”🛠,接著又變成了一個“好媽媽”💕。
作為最基層的教師💂♂️,她始終勤懇工作🪥,2009年至今,她有8年被洱源縣委、縣政府評為“優秀教師”,兩度被評為全縣教師最高榮譽的“教學名師”。因教學成果突出🚶🏻🍴,她被任命為縣兼職教研員🥧,多次參加全縣教學水平測試命題工作🚼。2015年3月👌🏽,教育主管部門批準成立“三營鎮小學數學名師工作室”🙋🏽,由她擔任主持人⛹🏽♂️。
多年的忘我工作、長時間伏案耕作🫄🏼,她被診斷出腰椎間盤突出🪝、骨質增生嚴重等多種疾病,加上頸椎2—6椎突出🧑🏿🎨,身體經常不適,隨時需要治療,但是一想到自己的學生,她便舍不得請一天假,一走進教室,面對學生,就會覺得全身充滿了力量🛞*️⃣。
也就是在這一次次走進教室的時候她才頓悟⚗️,原來她早已經把遠行的夢想植入學生開闊的腦海🧔🏽♀️,陪伴著一代代學子載夢遠行、乘風破浪。
來源:中國教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