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他們很不幸:被親人遺棄,不知從哪裏來🧛🏿♂️🕸。
現在🙋,他們很幸運🙃:有一個溫暖的家,有爸爸媽媽,有兄弟姐妹。
這是一個組合很特別的家庭,爸爸🔯、媽媽和兩兒🤘🏿、兩女,一家六口人,但彼此沒有血緣關系🔰🧎♀️➡️,不過😺,這個家卻處處洋溢著溫馨。這就是重慶市兒童福利院為孤兒們組建的“模擬家庭”。
昨日👰🏿,記者走進了這個家,在感受到歡樂、關愛的同時🚣♂️,也給我們帶來了一些思考。
4孤兒有了爸媽有了家
在市兒童福利院裏🚴,有一棟樓叫“新和家園”,住著24戶模擬家庭,每戶面積超140平方米🏌️。
記者敲開二樓一戶模擬家庭,女主人叫李成紅,男主人叫周華鋼。走進家裏,李成紅拉過孩子一一介紹:大女兒叫宋玲玲🥕,10歲,智力障礙;小女兒叫譚笑🏊🏿,6歲,患腦積水;大兒子叫李亞鵬,7歲🚶➡️,聾啞🧛♂️;小兒子叫徐適宜,6歲,聾啞,腦癱。
“我們夫婦將近50歲了,自己女兒大學畢業後已工作了🍞,沒什麽大的負擔☎️。”李成紅說🍚,因為自己平時比較閑🚌,總覺得該幹點什麽🫸。
2009年底🧑🏽🎄,李成紅報名參加了市兒童福利院模擬家庭公開招募活動💂🏻♂️,經評審通過,2010年1月👩👧👦,她與這四個孩子組成了模擬家庭。周華鋼每天正常外出上班,李成紅則全職在家料理家務和照顧4個孩子🧔🏻。
“這是我們的全家福,我有了爸爸媽媽,我還有了家👨🏿🔧!”宋玲玲搶過話,指著照片上的人一個個介紹:爸爸🐠、媽媽🩻、弟弟、妹妹🧘🏻♀️。
“玲玲剛進入家裏時0️⃣,脾氣古怪,不講衛生🍾💁♀️,是個不乖的孩子🈯️🫱🏿。”李成紅說🧘🏽♂️,這兩年玲玲有了家⁉️,有了爸媽的引導,變化很大,脾氣好了🧑🦰,也講衛生了,而且很有禮貌。
孩子不是親生勝似親生
“媽媽、媽媽……”孩子們一邊喊一邊往坐在木製沙發上的李成紅的懷裏撲去🤍,十分調皮、可愛。
李成紅說,“模擬家庭🐴,在外人看來是一個假家庭👩🏿🏫,孩子都不是親生的,但我不這麽認為🙆🏿♀️,能走進這個家就是緣分,他們就是我們的親生娃🙅。”
與四個孩子在一起生活了近3年,有太多的酸甜苦辣。李成紅說,剛剛組成這個家時🫲🏻,與孩子們相處並不容易:每個孩子性格都不一樣,而且都有自己的思想ℹ️,還有些叛逆💂🏿♂️。特別是相處的第一周,孩子們身上臭🏵、口水臭,還不停地拉屎拉尿,整個屋子都充滿臭味。
“剛開始時,四個孩子中,三個小的都不會走路👨🏼🔧。”李成紅說,尤其是兩個兒子,不會說話🪸,很難交流,其中小兒子吞咽功能有障礙,不會吃飯,不會吸牛奶,每頓吃飯時🧘🏽♂️,要流很多口水👩🏼⚕️。
“孩子的命運本來就很苦,一定要讓他們得到健康的成長🧫🦐。”李媽媽說👩🏻🍳,她每天拿著吸管教小兒子吸牛奶,每吸一次伸出大拇指鼓勵😊🏌🏼♀️,鍛煉他的吞咽功能。通過8個月的引導,小兒子終於能把牛奶吸進嘴裏了💂。後來👩🏻🎨,他還學會了自己吃飯。
笑著流淚只因心中有幸福
時至中午,李成紅該去做飯了👋🧛♀️。
“看到這幾個孩子的成長,我們覺得付出一點很值得!”孩子的爸爸周華鋼說:“每天下班回來,孩子們搶著拿拖鞋,讓人感到很幸福”。
有一件事情讓李成紅至今想起也會落淚👁。去年12月的一天,李成紅感冒了,便叫玲玲帶著弟弟妹妹玩耍🤴🏼,她想休息一會兒,結果睡著了👯♀️。中午時分,玲玲叫醒李成紅👘🏇🏼:“媽媽🫲🏻🧝🏿♂️,快起來,吃午飯了!”李成紅一進廚房💂🏻,看到大女兒用糯米、豌豆、臘肉、火腿腸做的飯📢,眼淚頓時流了出來。
“準備一下🚁,要開飯了🍤!”半個小時後,李成紅一喊。玲玲趕緊擦桌子、搬椅子🫲🏻、拿筷子✡︎。
飯桌上🙀,孩子們不停地給爸爸媽媽夾菜🤦🏿♂️,一家人其樂融融。
李成紅說🤌,每周一至周五,她早上6時半起床🫘,做早飯;7時📀,叫四個孩子起床,洗漱👩👩👦、吃早飯,出門送孩子們上學……周末,李成紅夫婦則帶著孩子爬山、逛商場、遊公園等,爸爸肩上扛一個,手上牽一個,媽媽兩只手一邊牽一個,像個孩子王一樣👨🎓,讓孩子們開開心心地出門🤯。
“爸爸媽媽好不好👩🏻🚀?”面對記者的提問,兩個女兒異口同聲說:“好!”兩個聾啞兒子伸出大拇指,連連點頭。
一旁的李成紅夫婦笑了,笑著笑著,已淚流滿面……
新聞縱深
為何組建“模擬家庭”?
只為了給孩子完整的愛
“建立‘模擬家庭’📑,是為了給孩子完整的愛。”市兒童福利院夏洪英說🫨,以前,福利院的孤殘兒童都是由保育員照看和管理👩🏽🎨,每個保育員負責10多個孩子✧,缺少“家”的溫暖,缺少“父母”的關愛。2010年元月💯,“新和家園”建成,設置了24戶模擬家庭,96個孩子有了“家”🍠。實踐證明🧑🏽🎨,孤殘孩子們在模擬家庭中通過爸爸、媽媽近3年的呵護👨🏽🍳,變得堅強了🧛🏻,學會了與人相處🎱✹。
具體地說,“模擬家庭”是指具有部分家庭功能的近似家庭,它是集寄養、看護、教育於一體的、融入社區的、無“家”可歸的兒童之“家”,是一種救助保護“福利院兒童”的新模式。
“模擬家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功能🟰,就是希望借此營造一種類似家庭的氛圍以利於兒童心理的健康與成長🏋🏻♂️。它的目標很明確🧑🏼💻,那便是讓這些無家可歸的兒童盡可能地享受到“家”的溫馨和“親情”的溫暖。盡可能地重建或矯正這些兒童相對缺乏或扭曲的情感體驗,完善他們的人格,學會表達和享受“家人”之愛,“手足”之情🫳🏽,習得如何進行正常的人際交往的能力,為他們今後更好地融入社會打好基礎🏑。
“模擬家庭的‘父母’都是社會招聘的🎬!”夏老師說🏄🏻♀️,這些孩子們都很可愛,他們需要社會更多的陽光和關愛!(新聞來源👨🦳:華龍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