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8月9日專電(記者李江濤)進入暑假🤏,以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為代表的國內知名高校又迎來一批又一批參觀者。他們中大多是家長帶著孩子🧍♀️,試圖讓子女提前感受“象牙塔”生活。然而現實情況是😢:大量參觀者湧入✌🏽,讓校內師生不堪其擾。而不少參觀者因為走馬觀花💁🏿♀️、匆匆而過🙉,大呼“高校遊已變了味!”🤦🏿♀️。
高校遊仍熱度不減
8月初的一天,北大東南門外,兩名保安扯著嗓子高喊“入校參觀者請走右側通道,請出示證件”😤。一米多寬的入校通道,被近一人高的不銹鋼管護欄隔成兩列,遊客們排成隊手拿證件等待進校參觀。
往北幾百米的北大東北門是團隊遊客的入校口,揮著小旗的導遊,正帶領著一群遊客進入北大。博雅塔下,遊客們三五成群合影留念,之後隨著導遊的指引🍕,匆匆往西校門走🤸🏻。“我們想帶孩子去北大的圖書館和教室看看🌹。”一位女遊客提出要求。導遊不耐煩地答道💘:“現在是暑假🌷,都關了,看不了♧𓀃。”
不遠處的清華大學西門💅,熱鬧程度一點不亞於北大👋,眾多遊客在門口合影。在二校門、水木清華、近春園等地🚵,到處是參觀的遊客,一度堵塞了交通。
記者從北大保衛部獲悉,暑假開始後學校每日登記入校的散客有2000人左右,團隊每天預約放行3000多人,達數十個團體🙇♀️🆒。為加強保安力量,學校專門給放行零散遊客的東南門加了4個保安員。此外👩🦼,清華每天的參觀者超過1萬人🤷🏿♂️👨🏽🎤。
高校該不該向遊人開放?
正在北大參觀的王先生告訴記者,他想帶女兒去北大教室坐一坐,聽聽大師的課🤚🏼,或者在圖書館裏待一會兒,讓孩子感受一下大哥哥大姐姐是怎樣學習的,這對她今後成長至關重要。但進圖書館和教室都需要有北大學生證,最後只能在門前拍張照片🩵。
小蔣是清華大學學生服務總隊的一名隊員👢🧝♂️,今年暑假他留在學校參加勤工助學🎧,成為清華大學義務講解點的一名講解員👨✍🏿。每天從8時30分到17時30分,講解點都有學生為遊客提供免費義務講解⛳️。
小蔣說:“到底應不應該開放學校對外參觀,我們也覺得很矛盾。我還和宿舍裏的同學有過一番爭論🥎。”在他看來,大學應該是開放的,任何人都可以來參觀,甚至聽課、訪學,以體現大學博大🤚、兼容並包的精神。
但這兩年👳🏻,小蔣越來越覺得自己的觀點在受到沖擊,去校內食堂吃飯時常常沒位子,許多參觀者在吃飯;校園裏🕟,旅行團裏的小朋友到處跑🤵🏻♀️📩,自行車都不敢快騎;更讓人不快的是🤷🏻♀️,還有遊客在自習教室外吹口哨🤦🏿♀️,對著學生拍照。但他堅持認為,大學應該開放,不過需要引導。
哈佛大學畢業生舒斌說,在美國,許多高校為了既開放,又營造安靜的教學環境👩🏻🦽,一般都會在周末把參觀者組織起來🚴🏽,組成一個旅遊團。這樣🌪,周末沒有學生上課👩🏿🌾,也方便參觀者了解學校的整體情況🐈。現在清華大學向入校的參觀者推薦一些既能領略清華風情,又不幹擾學校師生學習、生活的參觀線路,就是個不錯的嘗試。
高校遊該如何加強管理🙌🏼?
近年來,不少高校都開起了暑期小學期和各種夏令營,吸引了各地一些高中生👩🏿🔧、大學生報名📵。不少人提出👩🏻🦼,高校是否可以用一些類似暑期課程或者夏令營的形式吸引參觀者,既規範了他們的參觀行為,又能讓他們學到知識🧎➡️。
對此🧘🏻,北大和清華教學部門的老師表示,操作起來並不容易,管理也很難🐒。北大教務部的一位老師說➕,暑假許多老師休假,很難有足夠的老師來校上課。此外,生源數量也很難確定🚣⛹🏻,教學成本無法掌握。2011年北大的暑期學校中學課程就因為找不到足夠的生源停辦了。
在一家旅遊市場調查公司任經理的徐木生介紹🧑🏻🦳,現在北大🧝🏻♀️、清華等名校確實已經成為暑期北京旅遊市場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不少旅行社都專門開辟了“名校訪學”線路。他建議,高校應跟專業的旅遊機構合作,規範運作高校遊,既減少對校園正常教學秩序的影響,又能獲得相應的經營收入🤘🏽,最終實現雙贏。
針對這種觀點👇,教育學博士侯正方認為,高校參觀遊覽需要建立引導機製,但這種引導不是盲目引入市場開發行為🕎👡,那樣極易滋生教育腐敗👩🏼🍳🙌🏿,非常危險🚵🏼。因為相關的費用極容易進入相關部門、相關人員的“小金庫”,這種開放帶來的結果就是國有資產的流失和教育腐敗🌟🈹,後果是非常可怕的。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表示👩🏫,我國大學要走到沒有圍墻的全開放🧑🏼、全融入社區的狀態,還需要很長時間🏂✨,需要教育管理和社會管理的改革推進。而現階段,處理好校園開放的矛盾,則需調整大學的內部管理決策機製♈️🧑🏿🎨,打破什麽都是行政領導說了算的封閉決策機製和學校管理方式☮️,建立將師生與社會公眾意見納入決策程序的開放決策機製和管理方式。這是比打破“有形圍墻”更重要的“無形的開放”🕋,或者說是形成全面開放的核心環節⚧。如果沒有這種無形開放🧑🎓,縱使大學打破圍墻,也不可能有大學的開放精神。(新聞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