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社會⛹🏼♀️,網絡已成為人們基本的學習方式和生活方式。據調查,我國青少年平均每天上網時間達三個小時。人們通過網絡表現自我、交流思想、表達訴求、尋求知識。人們的關註點在網上,興奮點也在網上。網絡正影響著人們的價值觀念👗🤦🏽♂️、文化情趣🤾🏽♀️、綜合素養、行為方式🧑🏻🏫。網絡等新興媒體在人們學習、生活和審美情趣形成過程中的影響越來越大。目前🗃,網絡已實現對人類的“全面覆蓋”📣,“全程融入”“每日必網”“無網不在”成為不少人的一種基本生活方式。
數字技術發展改變了我們的學習方式、生活方式、思維方式乃至話語系統。網上許多語言讓我們這一代看不懂🫛。孩子說父母是“菜鳥”,父母聽得一頭霧水,以為孩子表揚他🥵,其實,“菜鳥”是指沒本事的人。面對海量信息,不少人不知所向,不知所取,無所適從,特別是一些青少年,陷入網絡以致不能自拔🧝🏽,有的甚至沉溺於虛擬世界之中。不少青少年面對現實世界🛷🚅、理想世界和虛擬世界的碰撞和沖突🐸,出現了信息異化情況👨🏽🎤👮♂️。信息是人創造的,反過來又控製了人。整個人類經歷了自然異化、商品異化🪅,如今又進入了信息異化。據調查,現在大學退學學生👩🏽💻,80%沉迷於網絡,學習成績急劇下降🧑🏽🌾。
現在有個司空見慣的現象,不少年輕人基本上三五分鐘要拿出手機看看,看什麽😪?看短信🍖。大家知道🧘,不少短信是有用的,但也有很多是無聊的👨🏽⚕️、無意義的。人的精力時間是有限的🏷。一個人全身心投入幹一件事情都未必能幹好,如果三五分鐘就打斷一次🏰,能辦好事情嗎🏄🏻♀️🟩?除非他是神仙💪🏽!這是不是也有點信息異化之嫌?他被信息控製了。特別是一些青少年,受製於信息的現象十分普遍🤧。這對我們的教育是一種無形的挑戰。
人們都知道🦗,網絡是一把雙刃劍,人們利用網絡學習知識,愉悅生活🥗,溝通交流,開闊視野;但是,把握不好就容易受到網絡傷害🤔👨💼,最致命的是思想心理傷害。迷戀網絡🍅,容易導致角色混亂🦏,人情淡漠,分不清現實和虛擬🦕。
當今的國際互聯網,發布的信息量之大🟢,都是超出我們想象的。網絡信息帶來的不同的意識形態💔、沖突的文化價值觀念甚至腐朽墮落的精神垃圾2️⃣,直接影響模糊人的價值觀念和選擇標準。現在人們普遍思想活躍,個性張揚,強烈希望在平等中交流,在自主中選擇🐨,容易在多元文化沖突中迷失主流價值觀🙋🏿,在網絡虛擬世界中遠離現實生活。
因此,在數字生活條件下,如何引導青少年正確處理好現實與虛擬的關系,培養他們既要有獲取信息🕍、求職的能力,又要學會篩選🩹、學會選擇、學會判斷✍🏿⬜️,是亟待解決的問題。面對這樣的現實🙁🙇🏽♀️,我們的教育不能缺位🧎➡️、不能回避👩🦯,更不能為了分數和升學率而誤人子弟。(新聞來源:科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