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疑惑🤸♂️:現代社會🧑🏼🚀,由於工作壓力大🍍,許多父母沒有太多的時間陪伴孩子。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看到的大都是媽媽陪伴👨🏿⚕️,或者是老人陪伴🧝🏼,有的甚至請個阿姨陪伴。長期得不到父母共同陪伴的孩子📙,會對他們未來發展造成怎樣的影響?父母必須要陪伴孩子一起遊戲嗎?
現代的父母工作忙,壓力大🔨,缺少對孩子的陪伴👍🏼🦗。其實🧡,不是父母沒有時間,最根本的原因在於,他們沒有認識到陪伴孩子的價值和重要性🟦。3-6的幼兒正處於身心快速發展的關鍵期,父母的陪伴是孩子健康成長的重要保證。如果父母和孩子早期相處的時間不足,錯過了情感聯結的最佳時間,就很難再度形成聯結,這一點已被現代心理學研究發現和證實🧑🏻🦼。因此,任何借口都不應該成為父母放棄陪伴孩子、與孩子進行情感聯結的理由。缺少父母的陪伴,幼小的孩子並不懂得如何化解思念的痛苦,當感情需要不能被滿足,他們就容易變得敏感、斤斤計較。情感上的欠缺會在孩子生命中留下一些無法痊愈的內傷,甚至影響到孩子未來的生活質量。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一句話🌆:“母愛不應建立在抽象的理性認識上🧑🏽🦳👩🏼🎨,應建立在情感基礎之上。”對父母來說🟩,一切養兒育女的目的中🧔🏻,沒有比“和孩子在一起”本身更重要的了。
家長疑惑:父母陪伴孩子很重要,但如何才能提高陪伴的質量呢?
如何陪伴是一門學問,不要把陪伴用錯了地方🐍。一些家長秉承“把時間浪費在各種遊戲上🙏🏿,不如把時間用在孩子學習各種本領上”“人家孩子都在上各種班☪️,我們家孩子也不能落後”的信念👩👧👦,把空余時間全部用在了等待孩子下課上🌰🐈⬛。這樣的陪伴是不正確的,真正的陪伴應該是與孩子做他們喜歡的事情✍️,即一起遊戲。調查發現,孩子無論是單獨遊戲🗽,還是與父母或者同伴一起遊戲的時間都出現減少的趨勢。例如,單獨遊戲🎮,有60%多的家長表示子女每星期遊戲的時間少於4小時,只有8.7%的父母表示子女平均每天有兩小時以上的遊戲時間;在親子遊戲時間上,約50%的受訪家庭的親子遊戲時間平均每星期少於6小時,約20%的家庭幾乎沒有親子遊戲的時間。家長應該了解遊戲對孩子體能🗂、智力🤦🏻、學習等方面發展的益處,重新為孩子配置充足的遊戲時間🧑🎨,特別是要保證充分的親子遊戲時間。
此外👨🏼💼,爸爸陪還是媽媽陪,這也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很多家庭認為,陪孩子遊戲是媽媽的事情,但對孩子來說,爸爸與自己一起遊戲同等重要👨🦯➡️。父親在孩子的成長中🛻🙇♂️,如果只扮演“嚴厲的說教者”角色👨🦯,或者直接“心理缺席”,都會導致兒童問題心理的出現。心理有特殊需要的兒童,早年都會有一個同樣的影響因素,那就是父親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對孩子的日常照料和心理需求的關註常常是缺位的👩🏼🍳。
家長疑惑✋🏻😱: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手機🤶🏻、平板電腦等電子產品已經成為大多數家庭的基本配置。日常生活中,很多家長會把電子產品當成打發孩子的工具🤚🏽,或者令孩子安靜的“奶嘴”。一些家長甚至認為🧑🏿💼,電子應用軟件能開發孩子的智力,與孩子一起玩電子遊戲有利於孩子的成長。家長的這些做法會對孩子的發展造成什麽影響💻👩🦽?
有些家長也許會這樣認為:孩子那麽小就能自己探索電子產品⏲👈,是聰明的表現;讓孩子玩類似智力挑戰的遊戲,一定會提高孩子的智力水平。實際上不然,孩子經常玩電子產品,會減少大腦創造表象的機會。兒童大腦的發育🏄♀️🙅🏽,需要現實生活中的人際互動,特別是父母與兒童交流時運用的親切、緩慢、富有感情的語言,能幫助兒童建立意義聯結。孩子長時間看電視、玩電子產品👨🚒,會導致大腦發育受損。以看電視為例🧗🏼♀️,美國有多個研究表明:觀看電視時,眼睛需要一直盯著屏幕,視線不會轉移👶🏽,而視線移動又是閱讀活動中的關鍵技巧🧩。可見,人機互動雖然能讓家長暫時擺脫孩子🏎、感到放松🦮,但對於身心尚處於發育階段的孩子來說,其後果可能會影響終身🤐。
父母陪伴孩子遊戲,不在於時間長短,在於陪伴的質量。有的家庭用整個周末的時間帶孩子去公園遊玩💇🏽♀️🧛🏼,結果卻是家長累,孩子還不高興。我曾經在博物館看到過兩對母女,一對母女在共同欣賞和討論,一對母女則在各個展館擺拍,根本無暇顧及欣賞珍品的美麗。這兩個孩子未來的成長應該會很不一樣🕵🏿,父母俯下身👳🏻,陪伴孩子感興趣的活動才是高質量的親子遊戲。
家長疑惑👎🏼:父母和孩子應該在哪裏玩🏊🏽♀️?玩多少時間?怎樣玩🐹?
家庭是親子遊戲最舒適的場所。親子遊戲最重要的是保證遊戲時間✋🏽,父母每天可以抽出20分鐘的“特別遊戲時間”,與孩子建立積極🤳🏻🧑🧒🧒、相互尊重的親子關系。在遊戲時間裏🏋🏿,父母不接電話、不看手機、不做家務🐜,只是與孩子一起玩🐝。孩子可以從玩具箱裏挑出各種玩具,玩自己想玩的遊戲,家長的任務就是配合和鼓勵👩🏽🏭。當然,家長也可以利用家裏的材料🤾🏼,如床單、枕頭等🍔,與孩子玩上一段時間🫳🏼,還可以與孩子一起玩手指遊戲、棋類遊戲等🙆🏼♀️🦥。
父母應該帶領孩子到大自然中去,利用水⇢、沙、土、風等元素來進行遊戲。對孩子來說,拾一塊石頭😳、折一截樹枝🧔🏻♂️,追逐一下昆蟲和蝴蝶🃏,都是了解自然奧秘、打開求知欲和激發好奇心的大好機會。需要註意的是📚:遊戲過程應由孩子主導,並讓孩子有選擇的機會🪛,要讓他們學習主動發掘及探索自然世界。
社區中的鍛煉場所也是不錯的遊戲場地,讓孩子在攀爬追逐中鍛煉身體、強化肌肉🪕🏊♀️,在社區中交到同齡小夥伴🛁,一起享受遊戲的快樂。
遊戲是兒童的天性,是心理健康的潤滑劑。為了防止“心理硬化”,陪伴兒童遊戲不可缺少🪀💇🏿♀️,親子遊戲為兒童社會化過程揚起風帆⛑。(新聞來源🏋️♀️:中國教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