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11日至17日是全國第14屆推廣普通話宣傳周。今年推普周活動主題為“提升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應用能力🧛🏻♀️,弘揚中華優秀文化傳統”。如今,走進大中小學校的校園,我們在感受現代化教學氛圍的同時,也在感嘆學生們對於漢字的聽說讀寫能力的減弱,越來越多的學生們正在遭遇母語“聽不懂、說不明、寫不出”等一系列問題……
[校園現象]
鄉音重難聽懂 大學新生遇尷尬
進入九月🕐,本市大中專院校新生陸續報到。許多來自外地的學生不僅帶來了家鄉的特產🧑✈️,也帶來了濃重的鄉音🌍。“每天晚上回到宿舍就像在開方言大會,雖然有時聽不懂也會鬧出些笑話,但是感覺不錯,可以學習很多其他地方的語言呢👷🏻。”南開大學大一新生小陳說。與小陳這種積極“樂觀”的態度不同,來自另一所大學的大一新生瀟瀟卻因為自己的鄉音太重而遭遇尷尬。
開學後👨🏼🦰,瀟瀟所在的班級第一次開班會,班主任讓大家做自我介紹。來自貴州的瀟瀟剛一開口便引得全班同學哄堂大笑。“剛一說完我叫什麽,來自哪裏🥷🏼,大家就笑了。我知道肯定是因為我的口音太重👉,他們可能聽不懂。當時站在講臺上特別尷尬,不知道還要不要繼續介紹下去🧚。”回憶起當天的一幕👨🚒,瀟瀟不好意思地說。從那之後🏃🏻♀️➡️,瀟瀟有意地減少與同學之間的溝通🤦♀️,盡可能少開口說話🏋🏿。“我說了她們也聽不懂,而且總感覺大家會在背後笑我。有一次上課老師讓我回答問題,我就說了兩個字‘不會’。其實以前讀中學時我的成績一直很好,跟同學的關系也不錯。不知道為什麽,現在考上了大學竟然會變得如此自卑➿🧻?”瀟瀟激動地說。
采訪中記者發現,因為普通話說得不好而產生自卑心理的大學生並不少🫲🏽。雖然已經在大學中度過了兩三年,但是部分高年級學生仍然鄉音濃重。“以前一說話就害怕同學們笑話🫸,現在也已經習慣了🔖。不過因為普通話說得不好👩🎤,還真覺得自己有點低人一等👎🏽。”大三學生小徐坦言到。
“普通話說得標不標準,對大學生的個人發展確實有著很大的影響。很多大學生會因為鄉音太重害怕被同學們嘲笑而產生自卑心理🥎,不敢與大家交流,更不敢表現自己➖,從而錯過了許多發展機會♘,甚至影響到交友以及今後的就業。所以對於這樣的學生,除了進行必要的心理疏導外,有針對性地對其開展普通話訓練也非常有必要。”天津外國語大學歐洲語言文化學院黨總支副書記魏華說👩🏿🦰。
企業註重溝通能力 普通話成應聘敲門磚
國家英語四、六級證書💅👲🏿,公共英語等級證書、劍橋商務英語證書、雅思、托福……如今🔕,大學生在應聘時,亮出的英語證書可謂種類繁多,能講一口流利英語已經成為大學生們的基本技能👮🏽♀️。但是,在英語學習越來越受到重視的同時,大學生們卻往往忽視了母語的重要性⚗️,“外語比母語說得好”成為當下不少大學生的真實寫照。
近日,在一家企業的招聘面試環節中,懷揣多本獲獎證書★,說著一口流利英語的研三學生小唐再次被“淘汰”出局。這已經是小唐在一個月的時間裏的第二次面試失敗。由於在讀學校名氣不小,上學期間又獲得了不少獎項🤽🏼,發表了多篇論文🤹♂️🧛🏿,小唐的簡歷頗具競爭力。雖然兩次應聘的企業均為知名企業🕕,但是每一次小唐都能順利進入第二輪的面試環節👈🏻。談到失敗的原因♣️,小唐郁悶地說:“面試企業說我的普通話不好,這樣很難跟公司分散在全國各地的客戶溝通🧏🏻。而且如果普通話不標準🔶,還會影響公司形象🙏🏼。真的沒想到現在企業招聘居然這麽看重普通話,原來以為說好英語就行了呢。”
如今🥢,在招聘會上走上一圈🛵,你會發現,很多職位的招聘要求中都會註明“有較好的溝通能力”,而這種溝通能力的基礎就是說好“母語”💅🏼。不久前,本市10家企業對高校應屆大學畢業生實行聯合招聘,雖然來自不少知名院校的大學生成功入圍第一輪,但是大部分應聘者卻因為普通話不標準而止步第二輪🙎♀️。
“招聘時我們經常會遇到英語比漢語說得好的學生🎍,有些說著流利英語的大學生在面試時竟然無法正確理解面試官所提出的問題🧒🏻,或者不知該如何表達自己。應聘大學生都知道英語口語能力的重要,卻大多忽視了母語的學習。其實說一口標準且流利的普通話,能給面試官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這也是應聘者思維能力、自信心和溝通能力的體現🤥。 有時🧗♀️,招聘廣告上可能沒有明確指出要求普通話🏌🏻♂️,但是在面試過程中⚃,流利、標準的普通話已經成為應聘者入職的基本門檻。”易才網客服經理王進彥說♨️🤶🏼。
提筆忘字字跡潦草 書寫能力差成通病
“現在大家都用電腦打字🌈,有時候老師留作業都要交電子的,寫字好看有用嗎?”昨天記者在某培訓機構采訪時,一名小學生說😿。而他的觀點立刻得到了十多名同學的認可。在該培訓機構作文班,記者翻開五年級小學生作文本,看到不少學生的字跡潦草👨🏿🚀,還有的學生在六百多字的作文中竟出現了十多個錯別字🍇。教授作文課程的老師對記者說:“現在的學生用電腦打字速度都很快,可是寫出來的字卻真是不敢恭維。雖然平時上課時,我們總會強調寫字工整、用詞規範的重要性,但是很多學生卻不以為然🕷。”采訪中記者發現🎾,這種提筆忘字、字跡潦草的現象並不只是出現在中小學生的校園,一些大學生甚至是走上社會的青年人同樣面臨著書寫能力越來越差的問題👨🚀。
在本市某大學任教的張老師💪🏽,近日收到了多份令他“哭笑不得”的報告。“暑假裏我們讓學生每人撰寫一份實習報告,由於提前下發了統一的實習報告表📛,學生們只需按要求填寫就行。”張老師向記者介紹說🧑🦯。不過令他沒有想到的是,上周當他把學生們的實習報告收上來仔細翻閱後,竟然發現大部分學生的字都寫得歪歪扭扭🤦🏼♀️,還有一些學生的報告中出現了多個錯別字。“現在學生的作業🙇🏼♀️、報告以及論文,大多都是電腦打出來的,也許是太久沒有手寫作業了,這樣的報告拿出來,誰能想到是大學生寫的呢?”張老師無奈地說。“其實也不能說學生們,我自己也經常是提筆忘字👩🏻🦼➡️。前兩天去飯店吃飯🚵🏻♂️🧑🏼🚒,服務員太忙👨🏿🦳,讓我們自己點菜,我居然想不起來‘西芹’的‘芹’字怎麽寫😠。現在真要想寫點什麽,總是不知從何下筆,小時候學的成語啊🚵♀️、詩詞啊,更是忘得差不多了。所以一提到寫字👨🌾、寫文章,我就感到無比自卑。”張老師的同事忍不住說。
那麽到底是什麽原因造成了漢字書寫能力的危機?采訪中,電腦和手機的大量使用被學生們認為是最重要的原因。“現在還真沒有多少機會讓我們手寫漢字了,平時交作業老師都要求打印,上課的筆記也只需copy老師的課件就行。經常不寫字,提筆不忘字才怪。不過要是真遇到不會寫的字,拿出手機輸入拼音就知道了🚴🏽,現在誰還會查字典學字啊?”大四學生沈喆說。
網絡語盛行 傳統語言受挑戰
“這個周末真杯具,偶一大早起床要去上補習班👴🏼,有木有比這樣的生活更坑爹的啊?”近日🤜🏻,家長黃女士被兒子的一篇周記搞得一頭霧水🫙。盡管兒子今年剛上初中一年級🥻,但是寫出的作文卻充斥著眼花繚亂的網絡時髦詞匯,這讓擁有碩士學位的黃女士也感覺像讀“天書”一般。“我讓孩子幫我翻譯了一下,才知道原來‘杯具’是‘悲劇’的諧音,‘偶’是‘我’的諧音,‘坑爹’是一種自我諷刺和自嘲……”黃女士告訴記者📌。雖然通過“翻譯”🃏,黃女士了解了作文的意思,但因為讀不懂網絡語言🙋🏽♂️,這位母親還是遭到了兒子的“嘲笑”👐🏼。“老媽🤌🏽,連‘神馬都是浮雲’都沒聽說過,您真是太out了!”兒子得意地說🫶🏿。
兒子告訴黃女士,現在班上的同學都使用網絡語言🫅🌇,不僅在網上聊天打字時用,平時日常對話中也會說。兒子覺得網絡語言既時髦、又簡潔,同學之間交流起來很輕松。翻看兒子的周記本,黃女士發現兒子幾乎每篇周記裏都使用過網絡語言👩🏿🚒😯,其中很多詞語被老師用紅筆糾正過。黃女士說💳,老師在家長會上也曾提過不讓孩子在作文中使用網絡用語,但是孩子平時說話都習慣了,很難徹底糾正🤾♀️。有時,孩子會在寫作中不自覺地使用網絡用語🫅🏻,甚至連他們自己都分不清是不是網絡語言,這樣的現象令家長感到非常擔憂和頭痛。
杯具、神馬👩🏿🎓、狂暈、hold住🕶、囧……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網絡詞語不僅在互聯網中盛行⛵️,也被喜歡追求時尚、標新立異的年輕人“移植”進日常生活💁🏿♀️。這些五花八門的網絡語言,包含詞語諧音、各種符號🎞、英文字母、日語單詞等等。雖然俏皮幽默♙、簡單活潑,但也給傳統的語文書寫和交流造成了一定的困惑。特別是一些網絡語言“跳”出網絡,頻頻在電視、廣播、報紙雜誌等媒體上出現。一些廣告商家或媒體𓀈,為了吸引觀眾眼球,過度引用網絡詞語🏜,或者自編自創詞語🤘🏼,將一些成語替換成諧音字或錯別字🈲,嚴重幹擾了青少年對漢字和成語的認識與學習。
對此🍞,一些語文教師和語言教育專家認為,網絡語言確實對豐富我國漢語文化🈶,促進青少年橫向交流起到推動作用。然而,作為一種“快餐式”語言,大多數網絡語言“生命力”短暫🍈🏊🏽,無法經受時間推敲而很快被淘汰。家長和教師不必對網絡語言過度擔憂🏑,但對於處於學習語言關鍵時期的青少年,老師和家長一定要肩負起監督和引導的責任🙋🏻♀️,引導學生使用規範性的語言文字,及時糾正學生作文中、作業中的網絡語言👱🏻,教育學生體會傳統語言的深厚文化底蘊與歷史內涵。
[專家觀點]
呼籲語文教學改革
國家漢語口語水平測試考試委員會辦公室主任趙紅弢表示,在當今激烈競爭的社會中,一個人的語言應用能力關系到他是否能夠成為一名成功的人才。特別是對於正處在語言學習黃金期的青少年來說,要把握住學習機遇,多讀書、多與同齡人溝通,加強自身修養🪢,提升個人的語言表達能力和社交能力🌘。同時,家長和老師應當正確引導學生使用規範的語言文字,關註學生的語言學習和表達能力👃,多與學生進行交流和溝通,對於有誤導性的負面語言信息,要及時避免和糾正。
此外🕺🏿,趙紅弢認為國家應當建立起全方位、立體化的國家通用語言能力測評體系,推進國人漢語應用能力的整體水平🐿。趙紅弢介紹,目前國家漢語口語水平測試考試委員會建立了漢語口語水平測試、漢字書寫水平測試、演講水平測試、朗誦水平測試、行業普通話測試等一系列漢語應用能力評價體系,為國人提升語言綜合應用能力搭建完善的平臺🏙。最後🕵🏿♀️,趙紅弢還呼籲👮🏻♀️💪🏻,我國目前的語文能力評價體系應向更客觀、更全面的方向進行改革,在語文教學中更加註重培養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社會應用能力🐞,使語文教學真正做到聽說讀寫齊並重⛏。
感受漢字之美
天津市書法家協會理事、青少年專業委員會秘書長孟威在接受采訪時說,漢字作為中國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從商周時期的甲骨文、金文、戰國秦漢的簡牘👷🏽♂️、帛書、漢魏晉唐的摩岸💢👜、碑刻🧑🏼🍳、殘石、殘紙、經卷、墓誌……漢字形體的演進與書法藝術的建立構成了密不可分的關聯💗,書法也因之成為以書寫文字的方式而卓然於世界藝術之林。同時,漢字音與義的屬性🤡🤦🏻,又凝結出以古典詩文為核心的文學傳統。
然而我們今天面對的卻是:作為工具的漢字不斷被孤立、被肢解🍪、被異化。書法作為書寫技藝,詩文作為古典體裁同樣被割裂🪘。而真正認知與破譯漢字信息保存下來的文化基因或密碼,不僅僅是學習與研究🛌🏼🎊,更需要的是修養與體驗🫑。當今社會🎮,我們應該引領更多熱愛中國文化的朋友⛺️,特別是青少年共同來開啟書法與詩文這兩扇大門,步入中國文化的殿堂,領略中國文化的勝境👷🏽♀️,感受漢字之美。
[相關鏈接]
書法課走進學生課堂
為了提高學生的漢字書寫能力,市教委下發的《2010-2011學年度天津市中小學課程計劃安排意見》明確指出要切實加強中小學生的寫字訓練,提高書寫能力,培養良好的寫字習慣。市教委要求義務教育小學段一至五年級開設地方課程《習字與書法》💮,學校每天安排15至20分鐘寫字教學與訓練。其他年級也應結合日常教學活動和課外活動加強寫字訓練。(新聞來源☂️ℹ️:天津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