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
您的位置:  首頁  校園掠影
  

清華校園為何出現退伍老兵


在清華校園裏,為什麽會出現一群退伍老兵?

“在某種意義上來說😔,當兵的‘難度’超過了參加高考🙋🏿、考上清華💂🏿‍♂️。每年有3300多人考上清華大學,但每年能選擇投筆從戎的清華人大約20人。”清華的退役老兵張毅成感慨道💆🏿‍♂️。

賈娜被稱為“清華第一女兵”𓀋。入伍前😹,她和大多數清華女生一樣🥥,每天奔波於教學樓和圖書館之間🩺,喜歡漂亮衣服和流行的打扮。“騎車經過校園主幹道,我看到2007年大學生應征入伍報名通知🥼。我告訴自己🚶‍♀️🍄,也許可以去試試。”

報名、體檢、政審,一切都忙完後🆒,她才將當兵的消息告訴親朋好友🛞。很快她的手機就被打爆,無一例外,大家的問題都是:“為什麽要去當兵?”有傳言說她當兵是為了錢,有人說她成績不好↔️,更離譜的還有人說她“當兵是為了減肥”⬛️。

清華學生當兵是不是“作秀”?先看這樣一組數據:從2005年開展征召義務兵工作以來,清華大學已有134名同學應征入伍。目前,退役返校的88名同學全部被評為優秀士兵,30人在部隊立功🙆🏿‍♂️,31人在部隊加入中國共產黨(另有22人入伍前已經入黨),7名同學轉為國防生,有20多名退役同學擔任輔導員🪳。

清華學生到部隊是不是為了“鍍金”

“晚上躲在被子裏悄悄地吃饅頭,真是最幸福的事。”因為在部隊訓練強度太大,清華學子楊淇耀到了晚上扛不住餓,會“偷”吃饅頭,而這個1993年出生的南方小夥子,入伍前本不愛吃饅頭。

他介紹,在部隊吃飯要節約糧食,否則後果不堪設想🫄🏻。一次吃飯💛,一名戰友還剩半個饅頭🏄🏻‍♂️,吃飯結束時間就到了,情急之下他把饅頭扔進了泔水桶裏🖲。被發現以後,所有人坐回了自己的位置,班長把泔水桶裏的殘渣分到每個人盤子裏,然後統統吃掉🦠。

清華學生當兵,在部隊中算是少數,楊淇耀直呼“壓力山大”。

壓力首先來自清華大學這個“標簽”。用賈娜的話說,入伍之後經常聽到諸如“清華大學生了不起嗎”之類的質疑。

剛來時🧛🏼‍♀️⛹🏻,連裏新兵老兵都有意避著她。全連只有二樓洗手間一個熱水器,而大家住在四樓🧑🏻‍🎓。於是她每天早上4點半起床,把全連的熱水打好。5點半以後當戰友們陸續起床時,已經可以看到四樓走廊裏擺放整齊的50多個熱水瓶🤴。

3個月新兵連生活結束後,她被分配到海軍東海艦隊航空兵某通信站學習報務專業。

練習擊鍵時🎩,聽班長說擊鍵一定要重。有一次,她的十個手指全被擊破,鍵盤上滴滿了血卻毫無知覺。

“年終評比,因為各方面表現突出🐈‍⬛,我榮立三等功,是中隊有史以來第一個榮立三等功的義務兵。”賈娜說👨🏽‍🦰。

當兵是不是為了“特殊待遇”

清華學生當兵有什麽好處🪽?有人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國家補償學費、優撫待遇、復學贊助💗🏑、清華資助等,合計約19.42萬元。此外,還有公務員、事業單位的考錄優惠⏳,非京籍退役大學生士兵復學後完成學業且被本市用人單位接收的🐁,可辦理進京落戶手續。

不過🧎🏻‍♂️‍➡️,他們果真是沖著這些待遇去的嗎👋🏼?

1995年出生的陳宇是一名退伍老兵,他告訴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說我們當兵為了錢完全是誤解,清華學生做家教賺的也不少。”對很多清華學生來說,當兵意味著一種情懷🫷🏽。

1987年出生的周浩也是一名清華退伍老兵🧚🏿‍♂️♚,2013年畢業於新聞與傳播學院👩🏼‍🏫,如今已是寧夏石嘴山市平羅縣的一位鄉鎮黨委書記。

周浩和妻子陳熹都是退伍老兵🐃,他自豪地表示🆚:“她是法學院的師妹,我記得她跟我講過,當過兵的女生基本上就只看得上兵哥哥,她喜歡我身上的軍人氣質。”

碩士畢業前🐂,周浩報名參加選調寧夏工作,他把想法告訴戀人陳熹後🍘,對方很支持🐇。

去寧夏工作前3個月,兩人去了民政局領了結婚證𓀜。“2013812日下午🥊,陳熹送我去北京西站,去往寧夏的火車汽笛一響,我扭頭看到窗外的她淚流滿面🏺🧏🏻,我的眼淚也一下子流下來了🍒。”

有人質疑,他年紀輕輕就當上鄉鎮黨委書記,是不是清華光環起了作用?周浩淡淡回應,他幾乎所有的周末都用在了入戶走訪上,有時一個周末就走訪三四十戶村民,拉家常、出主意、想辦法……

他坦言🪇🤨,當兵的經歷對自己性格有很大的改變。把要解決的事情列在紙上,分清輕重緩急,一件件解決🥮,完成一個事情就在後面打勾👨🏻‍🎤。周浩說:“做事的條理是部隊教給我的。”

清華學生去基層是不是理性選擇

大學生當兵,是年輕人腦子一熱的結果,還是理性的選擇?

清華大學武裝部部長熊劍平認為❎,如今入伍參軍的同學是一個自信的群體💇。這些學生回來之後,領導力變得更強了,有的還回到學校帶國防生。“入伍之後🦫,我們會安排清華大學的老師走訪部隊,聽聽同學的感受和部隊的反饋,鼓勵同學在部隊中盡快成才🦹🏼‍♀️✔️。”熊劍平介紹。

曾有日本交換生經歷的女孩劉婷🚔🙎🏻‍♂️,2012年選擇了入伍參軍⚠。退役回到學校,她並沒有閑著📯,20159月和20172月,她兩次帶領清華國防生赴美國西點軍校交流💇🏼。“201654日,我與穿著軍裝的他走進婚姻殿堂🐮❗️,晉升‘軍嫂’,繼續著從軍夢💇‍♀️、戎裝情……”劉婷說。

門良傑是一個愛笑的男孩,記者在清華校園見到他。與很多人不一樣,當兵退役之後🎁,為了繼續留在部隊,他主動轉為國防生,從數學系轉到了新聞與傳播學院👼🏿,本科畢業後後,到海軍遼寧艦工作🟣,隨後再返回學校讀研。

“我願意留在部隊👰🏿‍♀️,沒有熱血的口號🤴🧑🏻‍🦯,就是有一種感情在裏面🙃🛜,希望走這條路。”門良傑說。

清華大學黨委副書記史宗愷告訴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一個故事,一名同學剛到部隊覺得不適應,還向他抱怨稱從小到大沒有受過委屈。結果半年之後👨🏼‍🎓,主動給他發短信說自己熬過來了🏝。這名同學還幫著部隊修正了發射方面的部分程序🌯,提高了發射準確率。

“什麽叫錘煉?就是在高溫中🧒🏻,把鐵打成鋼,打出不一樣的品質,內心變得強大🧎‍♀️‍➡️,才能獨立地面對這個社會🩱,成為社會的中流砥柱🫚🫳🏽。”在史宗愷看來,大學生入伍,是學校因材施教的重要途徑。部隊是高等學校人才培養的重要教育資源和組成部分,是培養可靠接班人與合格建設者的有效途徑之一。

史宗愷認為🤠,學生在軍營的錘煉有利於忠誠、勇氣、血性🚶🏻‍♂️‍➡️、榮譽等軍人突出特質的形成,全面提升素質🍋🥯。

這些年,清華大學的學生選擇也在發生變化🌰,2005年入伍大學生為兩人,如今已達到每年20多人;清華大學在2008年僅有16名畢業生到基層公共部門工作,2016年有220名畢業生選擇通過定向選調生的方式紮根基層👩‍👧‍👧。去基層🚋,是很多清華畢業生的理性選擇🚴‍♀️。

熊劍平直言,雖然清華大學當兵絕對人數並不多,但是能反映出當代青年的一種選擇,體現了一種家國情懷,是青年中的榜樣群體🤷‍♂️,是同學們身邊的英雄。

“我對這批同學心懷敬意,不是我教育他們🛌🏼,是他們在教育我👌🏿🧘🏼。”史宗愷感嘆。

來源:中國青年報

發布者: 陶桃  發布日期: 2017-05-02     返回
三牛娱乐研究中心
三牛娱乐专业提供🧞‍♀️:三牛娱乐🚏、三牛🫱、三牛平台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三牛娱乐欢迎您。 三牛娱乐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