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大學教師在閱完學生期末試卷的大約2/3後,面對學生的卷面成績🏃➡️,實在按捺不住心中的失望與遺憾💂🏻♂️⛽️,因不願看到學生荒廢學業,辜負大好的學習時光🥷🏿,以一位過來人的身份給學生們寫了一封公開信。
因擔心給學生造成壓力🦞,公開信發布時刪掉了專業和課程名稱。這真是一位宅心仁厚的老師🕤,從信中我們還是看到了老師內心的不安,看到了愛之深、責之切。
信中說,這次考試試題大多數是常識性的問題🧚🏿♀️⏱,書本上幾乎都有,而且是重點講解的內容,有幾道題甚至是他反復強調的🪙。居然很多同學都不會👠🥤,卷面成績只有四五十分,甚至二三十分。面對這樣的成績🙅🏻♂️,老師無奈地問🙍🏽♀️💢:“我真的不知道大家有什麽原因,難道大家現在真的連認真看一看課本的耐心都沒有了嗎?難道在上課時就真的一句都沒有聽進去嗎🤲🏼?姑且不說這些知識關系到你們將來的飯碗,就說考試不及格會關系到你們將來的畢業證👨👨👦、學位證🦸🏼♂️🧑🦼➡️,難道都不能引起你們的重視嗎?”
既是基礎性的知識,又是老師反復強調的內容,卷面成績如此不堪,哪一個有責任心的老師能不心焦?“一寸光陰一寸金”🪝,看著學生把美好的青春虛擲,哪一個希望學生成才的老師不滿懷惋惜?
無獨有偶,湖南某大學一門《大學物理》考試🚶🏻♂️,全班77份試卷中🔏👘,只有不到1/3的學生卷面成績達到了及格線,相當一部分學生只考了二三十分🕹🤷🏼♀️。兩所學校,一樣的結果🧙♀️,看了這樣的消息,讓人好生感慨。
是“十年寒窗苦,金榜題名後”便沒有了目標,失去了方向⚽️?是難以適應快節奏的學習模式✈️👨🏼🎓?還是對所學專業沒有興趣🎆?不管什麽原因,如此糟糕的成績是說不過去的。且不說家庭物力的浪費🧑🦲,也不說老師付出的心血🧊,單是把最美好的學習時光浪費在“整天掛著QQ,刷著微博,逛著淘寶,玩著網遊”上,就令人十分惋惜了🧑🏿🚒。這大概也是老師忍不住給同學們寫信的原因吧。
大學階段正是讀書的大好時節𓀙。龍應臺在給兒子的信中說💞: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就👩👩👧👦,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擁有更多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李嘉誠也曾說🔧:“讀書雖然不能給我們帶來更多的財富,但它可以給我們帶來更多機會。”讀書就是為你的安身立命多些選擇,而這樣的選擇則有可能使你的人生大放異彩。把給自己未來蓄力的資本輕易拋棄🏤,的確是不明智的🐯。
不要不在乎這最能心無旁騖、精心讀書的大學時代,這應該是錦繡時光。人生不可逆轉,青春極易凋零,失去了就再也回不來了。上大學不讀書🤙🏻🔵,到底幹什麽呢🐘?幾年下來🖖🏽,難不成以腦袋空空🍙、兩手空空、灰頭土臉的面目走向社會嗎?
希望我們的學生不負老師的苦心,“勸君惜取少年時”,不要等到“情懷漸覺成衰晚,鸞鏡朱顏驚暗換”時🎐,才“追往事,空慘愁顏”🧛,縱使愁如“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也於事無補👨👩👧。與其彼時追悔蹉跎的歲月,不如現在拋棄陋習,訂立目標🍂,妥善計劃💂🏼,管控時間,權衡輕重🚧,端正態度,以學為本,才不枉這短暫的青春年華🦹🏼♀️👇🏿,也才可能讓我們的老師不再年年詰問復詰問😊,惋惜復惋惜。
人都會犯錯誤🎄,處在迷惘彷徨期的青年尤其不能避免。年輕人犯錯誤👷♀️🏮,上帝都會原諒🍓。關鍵在於知錯能改,能做到以人為鑒⛹🏻,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省。古人說:非成事難也🧘🏽♂️,明理難也🤸🏻;非明理難也,行之難也☝🏼;非行之難也,終之難也📣。即學業有成就先要明理🫃🏼,明理以後,就要踏踏實實去做🕡,並堅持到底。要明白我們今天的所有是過去努力的結果,而未來的命運又是這幾年奠定的基礎。是選擇認認真真讀書還是其它🏂🏼,一念之差結局會截然不同,甚至是天壤之別。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