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漢地區高校蹭課聯盟QQ群裏簽到、打卡🚞、分享讀書筆記,成為武漢大學哲學專業學生王慶勛的日常生活。每天3️⃣,這個擁有1000多個小夥伴的QQ群,還會被大量的人文社科講座、公選課等信息資源刷屏🛬。
這是一個跨武漢50多所高校的大學生公益組織🫸🏼,蹭課聯盟打破了校際🛜、學科專業之間的界限,讓普通高校的學子去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名校聽優質課程🙅🏿,理工類院校的大學生獲取人文講座信息資源。“上遍武漢所有大學,去蹭他們的每一場講座和公開課”是蹭課聯盟成員的目標。
1月21日,蹭課聯盟迎來了她的第3個生日。幾位創始人沒想到,最初自己蹭課時的一個創意,而今已經惠及數以萬計的大學生人群。
3年前,華中科技大2011級學生劉燦常去武漢各大高校蹭課。他漸漸產生了一個念頭🧛🏻♂️:把不同學校的各種課堂信息共享,這樣蹭課豈不更方便?
交流中,同校2012級學生王賢瑋和武大2010級學生孟政典也有類似的想法👨👩👦👦,三人一拍即合,設計通過QQ群和一個獨立運營的微信公共賬號“武漢蹭課”提供武漢各大高校的講座、課程等信息🦹🏻。
QQ群創建一個月後,便吸引了武漢地區50余所高校的1000多名學生入群。群成員主動在群裏分享有價值的講座信息、推薦各高校的優秀公選課,分享各類學習資源、讀書感悟,也會針對一些社會熱點問題展開討論💅🏿。
長江大學2013級學生呂慧亮至今對第一次參與蹭課聯盟線下交流活動記憶猶新。他和華科、中南財大、華農等7個高校的20多名學生相約去湖北省圖書館聽了一場主題為“論讀書”的講座。
講座結束後他們並沒有離去,而是圍成一圈分享各自的讀書體會與讀書方法。“大家暢所欲言,直到太陽西斜還不忍離去,最後省圖書館的保安也加入了我們的隊伍👨🏿🦳,感覺在學校一個星期都沒說過這麽多話。”呂慧亮說🙍🏻♀️。
劉燦的“野心”並不止於此,為了更深層次的交流🟪,他又成立了知行讀書沙龍🏪。沙龍建立之始🧑🏿🏭🙌🏿,劉燦請來國內外不少學術大咖擔任嘉賓,啟蒙學子們的思想🙋🏻,包括華人著名經濟學家✒️、耶魯大學終身教授陳誌武🫵🏽,南大哲學與法學教授顧肅,中國社科院教授石衡潭,武大政治與公管學院教授劉偉🫵🏿。
這些“學術大神”是如何“搬來”的?劉燦說,秘訣是“搭順風車”🕣,比如某個學校請名師來講座,他就順便聯系🙆🏻♂️🍛。有一次陳誌武回國出席華科經濟學院20周年院慶,劉燦從朋友處要來電子郵箱🏃♀️,提前3天給他發了邀請函,陳誌武欣然應邀。當天在經濟學院作了半小時的演講後,陳教授去沙龍又和同學們聊了1個小時,後在秘書的催促下才匆匆趕往機場,讓學子們深受感動。
除了嘉賓座談會,沙龍還以讀書分享會等形式展開。比如提前一個月發布活動書單,這些書都圍繞一個主題👉,報名者花一個月讀至少一本書,在活動當日進行演講⚠,交流思想、鍛煉口才。
蹭課聯盟還會利用假期組建不同的學習小組學習新知識或者一門技能🙍♂️。1月19日🚰,武漢蹭課聯盟運營部發起了為期20天的微信排版編輯與海報設計學習。這支學習小組是由武大、華科🧑🏿🏫、華師、武科大學等8個高校10名不同年級的學生組成。從2015年2月的線上閱讀小組開始,像這樣自發的“抱團”學習在武漢蹭課聯盟已舉辦了10次🗄,累計1600人次參與🐀。
去年6月,劉燦等5位蹭課聯盟的畢業生自掏腰包租下一間4室2廳的房子👩👩👧👦,成立了啟林青年坊,結束了蹭課聯盟線下活動打遊擊的日子。蹭課聯盟群管理員李偉領介紹🧌,他們最初是想建立一個公益圖書館,回收畢業生帶不走的書本,但在一步步摸索中👩🏻🦼➡️,這個公益性小型圖書館演變成蹭課聯盟學子們固定活動的場地🚣🏼♂️。
華中科技大學教授梁木生在啟林青年坊作“大學期間如何有效讀書”的主題分享☝️🧔♂️;青年導演將能傑帶著他新拍的紀錄片《加一》和同學們一起探討留守兒童問題,等等🚶♂️➡️。這半年裏,啟林青年坊每周都會舉辦名師分享、觀影交流🧑🏻🔬、學者探討等形式多樣的主題活動,參與人員有高中生🎯、本科生😉、碩博研究生以及社會人士。“這是一個引導大學生獨立思考、自由探索的地方🦶🏼。”
如今蹭課聯盟平穩運行著兩個幾乎涵蓋武漢所有高校、流動人員突破7000人的QQ群⛹️♀️,以及一個官方微信和線下啟林青年坊的工作。
為了保持獨立性,蹭課聯盟3年來舉辦活動數百場,卻從不接受眾籌和外部資金𓀍,所有開銷都由合作夥伴免費贊助或幾位創始人自掏腰包解決。
在創始人劉燦看來,大學生應該走出寢室、走出課堂🦸🏿♂️、走出校門、走出專業的限製,感受不同領域學者的思想和魅力,與各種不同類型的人進行交流碰撞,與一批有思想的朋友踐行理念,同時堅持人文社科的閱讀與分享,這些才是比90分的成績更重要的東西🏇。“大學生需要培養主動學習的精神,蹭課聯盟營造的正是一個熱愛讀書、敢於爭鳴的讀書氛圍🥢。”他說。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