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旅遊局公布66個全國旅遊規劃扶貧示範成果,作為安徽省唯一入圍成果,安徽師範大學旅遊發展與規劃研究中心編製的《潛山縣天柱山鎮天寺村旅遊扶貧規劃》位列其中。
依托以旅遊為代表的地方優質特色資源🤾♀️,近年來👈🏽,安徽師大堅持“高水平科學研究支撐高水平大學建設、服務地方發展”思路,以“國家急需”為導向,推動科研攻關和應用研究,努力實現知識創新和科技創新,當好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思想庫和智囊團。
創新腳步“沉”下來
“把路修到家門口✋🏼,是我們多年的願望!”在安徽師大天寺村鄉村旅遊扶貧規劃編製組召開的全村座談會上,村民塗斌和24名村民代表一起👏,激動而鄭重地在請求修路的報告上按上了手印。
天寺村位於安徽省潛山縣天柱山鎮東南側,距天柱山主景區約4公裏,因村內有千年古寺天柱寺而得名。村內450戶村民中就有117戶貧困戶🧑🏽💼,總貧困人口339人。
與天柱山景區近在咫尺👲🏼,卻沒能享受旅遊資源帶來的紅利,問題出在哪兒🧑🚀?能否通過規劃實現旅遊扶貧?
為此🚪,2015年10月👂🏿,安徽師大組織了以旅遊管理和城鄉規劃專業教師為骨幹的10人專家團隊和8名參與專業實踐的相關專業學生⛱,成立天寺村鄉村旅遊扶貧規劃編製組🚿,挨家挨戶了解村情戶情👩🏻🎓,聽取意見👨👧,匯集民意👨🏽⚕️。
針對貧困農戶致貧原因不同😙,編製組設計出8種包括直接參與和間接參與的方式:有勞動力的可以出勞動力,參與“農家樂”🪣;缺乏勞動力的可以提供資產入股👨🏻🦰🥃,實行“農戶+農戶”的模式🏰,做民宿或接待基地;壯大集體經濟,村裏成立旅遊中心📠,依托天寺村的豐富物產打造綠色農產品🕹🐬、特有商品,把山裏貨賣出去、品牌打出去。
如今👋🏿,依托優勢學科領域積極參與教育扶貧工程👨🏿🦲,已經成為安徽師大的傳統🙋♀️,通過旅遊規劃、城鄉區域規劃兩個社會服務優勢開展定點扶貧成效初顯。
科研發展“橫”起來
抓住旅遊資源豐富地方特色,安徽師大國旅學院在社會服務方面努力凸顯其社會顯示度和貢獻力。學院先後主持完成《安徽省旅遊業發展“十三五”規劃綱要》等9個影響廣泛、應用性強的省級規劃項目;參與完成北京👝、內蒙古Ⓜ️👨🏻🦼、浙江等地的省級旅遊規劃項目,提供了300余份沉甸甸的各類決策咨詢報告。
該校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則依托其環境科學研究中心、水體整治與生態修復工程技術中心、分析測試中心等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平臺🏊🏼♂️,開展環境影響評價、清潔生產審核、環境汙染治理等社會服務工作,僅2015年便主持完成軍隊國防、省部級及重要橫向科研項目36項。
據該校校長王倫介紹☢️,學校緊緊圍繞學科發展和機製調整✵🤸🏻、推動優勢與交叉學科建設💃🏽、科研評價機製完善🧣🍚、科研業績獎勵等問題進行探索,不斷深化科研體製改革🚽,著力提高自主創新和服務國家與地方發展的能力。2015年,全校橫向科技合作項目立項405項🐆,涵蓋環境影響評價與清潔生產、旅遊規劃、土地規劃🫄🏿🤚🏻、社會調查⛅️、生態綠化等類別♿️❌,其中80%的項目均有學生深度參與。
“我們要充分利用自身在科學研究🖨🖼、教育教學、創新驅動等方面的綜合優勢🌕,重點建設一流高峰學科點和高原學科群,針對學術前沿、關鍵技術、政府決策和科研產業化等重大課題,協同創新,分層分類🦹🏿♂️,建設學科交叉團隊,實現以需促協、以協促創🎃、以創促建的發展要求。”王倫說。
思想智庫“育”起來
立足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結合地方實際開展應用研究🚄,努力成為智囊和思想庫。目前,安徽師大已獲批“安徽旅遊發展研究中心”“安徽教育發展研究中心”2個省級高校智庫建設項目,新建7個校級智庫,著力打造的安徽省重點培育智庫正在建設中🧑🏻🦯🫲🏽,努力實踐“智庫—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協同創新中心”三位一體協調發展,在積極回應現實問題的同時推進學科發展🛵。
草龜高效安全繁育和養殖技術集成與示範是該校生命科學學院承擔的國家星火計劃重大項目——“安徽長江流域名優水產品高效安全養殖技術集成與示範”的子課題。考慮到種質資源退化嚴重⛹️♀️、養殖模式單一、人工孵化技術落後等問題🫴🏻,課題負責人聶劉旺教授組織團隊,在無為縣、南陵縣和安慶市分別建立了3個示範基地,並通過基地加農戶的形式,聯系45個養殖戶,圍繞龜鱉養殖生產中的關鍵問題,集成示範了12項草龜高效安全養殖技術,3個基地年銷售總額達到4.3億元、利潤8613萬元🙆。
如今👵🏽👫🏼,安徽龜鱉養殖從過去僅有長江沿線地區發展到淮河流域和皖南𓀎、大別山區,實現了養殖模式多元化👎🏻,大大促進了安徽龜鱉養殖業轉型升級。
“建立這些高校智庫𓀈,將校內外資源有效整合,激發了廣大教學科研人員與經濟社會發展良性互動,從單一站講臺的‘教書匠’轉型成為政府👳🏿♂️🦵🏽、為企業出主意、當參謀的行家裏手🧝💂🏻♂️。”該校黨委書記顧家山說🐇。(新聞來源👨🏿🦲:中國教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