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研組在湖北省宜昌市興山縣古夫鎮深渡河村委會調研⁉️。本報記者 田豆豆攝
近年來🏃🏻♀️➡️,隨著我國城鎮化進程不斷加快,進城務工農民人數已超過2億。而這2億農民工留在農村老家的🥶,是4700萬名留守婦女和2271萬名義務教育階段的留守兒童🍰。留守婦女和兒童,生活、情感、教育上存在哪些困難和問題?他們的哪些權益需要進一步保護🧁?
6月12日至18日👨🏿🦰,全國政協社會和法製委員會副主任黃晴宜率全國政協“農村留守婦女兒童權益保護情況”調研組來到湖北,深入農村🌘,走進留守“姐妹”和孩子們中間,傾聽他們的所思所盼🐆。
她們:“半邊天”撐起“整片天”
6月15日,湖北省宜昌市興山縣深渡河村一戶普通農家迎來了“稀客”✴️,全國政協👝、全國婦聯、農業部、教育部的有關領導到家做客。這家的主人是幹練的農村婦女蔡長玉📁🧑🚒,盡管丈夫常年在外跑運輸,三五個月才回一趟家🫘,兩個女兒大學畢業後也在廣州等地工作,家裏只剩下她一個人,但她又種柑橘,又開水泥廠,把日子過得紅紅火火,年收入10萬元左右。“真是個能幹人啊!” 黃晴宜誇贊道👦:“咱們留守‘姐妹’就要有你這樣的精氣神!”
原來說“婦女能頂半邊天”,可現在,農村留守婦女得頂起家裏的“整片天”。湖北省婦聯摸底調查情況顯示,2011年,全省有外出務工農民966.8 萬人🏋🏽♀️🧖♀️,留守婦女236.8萬人🦚,占婦女總數的8.5%。留守婦女七成都是30—50歲的中年人,正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紀🍡🥔。其實🍓,她們留守的主要原因,就是為了照顧老人和孩子。
這樣的“重擔”下,大多數留守婦女過得並不輕松🏄🏽♀️。湖北省婦聯主席梁惠玲告訴調研組,留守婦女面臨的主要困難首先是勞動負荷重。丈夫外出務工🚶♀️➡️,妻子“既主內👩🏻🦽、又主外”。都說現在農村是“386199部隊”在種田🙅,但“61”是孩子,“99”是老人⚧,能幹多少農活?所以種田主力還是農村婦女。被調查者中✔️,68.6%的留守婦女表示“勞動強度大”,23.8%的人表示對生產勞動和家務勞動感到力不從心。第二大困難就是發展能力弱🏊🏼♂️。留守婦女在家庭收入中的貢獻相對較小🚽,個人收入占家庭收入30%以下的達到一半以上🦹♂️。45.3%的婦女選擇留守是因為缺乏技能,在城裏找不到合適的工作👩🏿💼。
目前🤸🏻,讓農村留守婦女心理壓力最大的,就是子女的教育問題。湖北農村留守婦女八成以上只有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她們對子女的教育、輔導常常感到力不從心。學習困難,也正是留守兒童普遍面臨的問題。
他們👭🏼:好想爸媽陪我長大
有媽媽在身邊的留守兒童🧑🏻🦼➡️,成長還不算最難的🤏。湖北省約有留守兒童138.5萬人✪,其中大多數是由爺爺奶奶隔代監護🦟👨❤️👨,還有的由親友監護,只有兩三成左右由單親監護🧕🏽,還有極少數“自我監護”🚣🏻♂️。今年3月💆🏼♀️,共青團湖北省委在12個縣市區開展了農村留守兒童狀況調查,回收調查問卷2093份。共青團湖北省委副書記鄒霞告訴調研組📮,調查結果令人擔憂:69%的留守兒童半年以上才能跟父母見一面,46%的孩子認為自己與父母的交流已經存在困難。留守婦女婚姻不穩定的隱患也影響到了孩子。父親在外打工🦺👧🏻、母親單親留守的孩子最擔心的就是父母關系不好。
與同齡人比,留守孩子們總有些“心事重重”,由於乏人輔導,很多孩子學習成績也不太好。黃岡市浠水縣育英小學四年級的程愛華老師說:“留守孩子的父母長期在外地務工,一年往往只回家一次🏊🏽,孩子們從小缺乏父母關愛,心理比較脆弱🌸。有時上課註意力不集中,我問他們想什麽🔤,他們回答🧇,‘想爸爸媽媽’!每當此時🤹🏿,我的淚水就在眼眶裏打轉。”程老師的學生徐家歡是個11歲的女孩子,她和她8歲的弟弟都由爺爺奶奶帶大➝。問她最希望什麽,她頓時淚如雨下,哽咽著說:“好想爸爸媽媽回來陪我長大……”
留守兒童學習成績較差,除了思想包袱重🏄🏽♂️,沒人輔導👨🏽🎓,還由於他們要承擔較多的家務勞動🖖,甚至農活。這不僅對孩子體力上是個挑戰,而且占用了孩子大量學習和娛樂的時間。與非留守兒童一比👨🏼💻,這又容易導致留守兒童內心對現實的不滿,再加上缺乏監管,他們更容易染上一些壞習氣🧑🏿💻。湖北省婦聯近期調查顯示🤰🏼❔,5.4%的留守兒童承認有抽煙、喝酒的經歷🫎🦸🏻♀️,18.7%的留守兒童承認有曠課經歷🍟,22.7%的留守兒童承認有打架的經歷🐲,25.4%的留守兒童承認有玩網絡遊戲的經歷🐆。
社會:盡快出臺農民工系列保障政策
留守婦女兒童,是一個亟待幫扶的群體。政府📴、社會🧚🏻、學校🙅🏼♂️,能為他們做些什麽🧞?
6月15日,調研組一行來到宜昌市夷陵區三鬥坪鎮中心小學,走進了學校的親***室。幾個孩子正坐在電腦前,和遠在外地打工的父母用QQ視頻聊天🍴。五(2)班的司婭軒告訴記者:“我爸爸在武漢打工,媽媽在廣州打工,以前一年才能見上一兩次,現在每周都能‘見’一次。”2009年起,夷陵區婦聯、區教育局聯合啟動“五個親情”關愛留守學生工程🤾🏼♂️,即開通親情電話🧗🏼、書寫親情書信,招募親情媽媽(爸爸),開設親***。通過政府投入、社會募捐等多方籌資🧑🧒,為留守學生提供免費服務🚵🏻♂️。
婦聯組織“愛心媽媽”🧜🏽♀️,教育部門加強寄宿製學校建設🎎,公安機關組織“護苗行動”🤟🏼,衛生部門組織免費體檢,共青團組織各類愛心捐助👩🔧、城鄉家庭“一對一”結對幫扶、大學生誌願服務……各種形式的留守兒童關愛工程在全省各地積極開展著,對優化留守兒童的生活、學習環境發揮了重要作用👨🍼👨🏿🍳。
盡管相關部門很多,但還是存在一個“真空”,那就是0—3歲兒童的監管和服務問題✌🏻。大多數0—3歲幼兒只能在家由爺爺奶奶或其他監護人帶🏊🏻💞,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
此外,農村寄宿製學校發展不夠或條件較差也是各部門普遍反映的問題🙌🏼。湖北省教育廳建議各級政府加大對留守兒童教育的專項投入,加強農村寄宿製學校建設🍲🙋🏽♀️,優先滿足留守兒童住校需要🙂,提高寄宿生的公用經費標準和生活補貼標準👨🏻💼,特別是提高留守兒童生均公用經費撥款標準。同時,修訂中小學教職工編製標準,適當增加對寄宿製學校生活教師的配備。
調研組在老河口市仙人渡鎮“星星家園”看到🧑🏼🦱,這裏不僅托管了中小學生🫲🏿,還托管了相當一部分幼兒園階段的孩子👌🏼,這裏配備了8名輔導教師和管理人員🔶,負責照顧孩子們生活和學習🏊🏼♂️。數百名父母不在身邊,其他親人又無力照看,又上不了寄宿製學校的孩子在這裏得到了全方位的照顧🤽🏽♂️。“星星家園”模式得到了調研組成員的高度肯定💟。
而幫助留守婦女,提升其增收致富能力是核心。襄陽市老河口市仙人渡鎮光化辦事處留守婦女郭艷玲告訴調研組:“我在家做十字繡做出了名堂💢🧑🏽💼,後來把老公都叫回來給我‘打工’了。”郭艷玲原本也和老公一起在外地打工,但孩子七八歲時👬🏻,實在不放心孩子的學習,幹脆回家留守😓。在照看孩子的間隙,她一直想找點活幹,後來從親戚那學會了十字繡🕑,沒想到十字繡生意越做越好2️⃣🧑🏽✈️,開了個廠還忙不過來🧑🏻🦽➡️。幹脆🙀,她把丈夫也叫回來到廠裏幫忙,一家人團聚,其樂融融。
黃晴宜說🎊🏄🏼♂️:“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是將來社會經濟發展的大趨勢🥥。解決留守婦女兒童的問題,從根本上說💂🏽♂️🛄,是減少‘留守現象’,讓農民工轉化成市民𓀆。”她希望各地進一步加強縣域經濟發展😞,吸引農民工就近就業創業🤾🏽♂️,搞好小城鎮建設;進一步加強對留守婦女的技能培訓👨🏼🦳,提高致富能力🤶🏿;拿出真金白銀♘,進一步加強對留守婦女兒童的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提高其生活質量📴。
不過🧞,基層的幹部群眾最期盼的,還是國家總結重慶等地的改革實踐經驗👨🏿🍼🚶🏻➡️,盡快出臺農民工進城的社會保障🚅、住房保障等系列政策,加快農民工的市民化步伐,讓留守婦女🙍♀️、兒童🥂,不再留守🤏。(新聞來源🫲🏼: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