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小學生下午早早就放學,可家長大都要到五六點才能下班🏭,兩個小時左右的“監管真空”👩🏿⚕️,孩子們去哪兒成了許多父母的心病🛐。近年來😳,“四點半課堂”在深圳、上海、沈陽多地的社區紛紛出現。不用出社區,就有人義務幫忙看管孩子、輔導作業,還能學習國學💂🏽♂️、剪紙,泥塑等🕤,這讓備受“接娃難”的雙職工家長看到了希望。然而⁉️,記者實地探訪了多家社區四點半課堂了解到,公益的“四點半課堂”面臨著資金🛌🏻、場地受限🤜,誌願者流動性大,孩子安全責任誰來承擔等問題👺。
社區主辦 義工服務
“孩子們馬上要放學了👩🔧🖥。”5月16日15點半,在大東區上園街道淺草社區的一間115平方米的社區活動室裏,場地中央擺著5排桌椅🚏🧼,北面立著擺著書籍、小手工、跳繩、口袋的書櫃🤹🏼🏌🏿♀️,南側櫃子擺著社會團體捐贈的玩具和健康教育書籍⭕️,窗臺上擺著孩子們栽種的吊蘭🧾。71歲的“四點半課堂”創始人尹鳳娟正在掃地、擦桌椅,再過一個多小時💷,40多個孩子就會湧到這裏✊🏿,“四點半課堂”要開課了。
“四點半課堂”是指不少城市的社區提供給那些放學過早🔧、家長由於工作在那段時間無法照顧孩子的免費課外寫作業或閱讀的安全場所。
2015年2月🧑🏿🚀,民進沈陽市委對沈陽市5所小學300名家長進行了問卷調研。調查結果顯示,低年級小學生由父母接送占43.8%🤾🏿♀️🕗,高年級學生占21.7%。很大一部分家長👩🏻✈️🏓,為了孩子的安全,在工作時間脫離崗位去接孩子放學🕵️♂️。15%的中低年級小學生在校外托管班接受看護。在高年級學生中,56.3%的學生自己回家,其中,大部分是外來務工子女和生活條件較困難家庭的孩子,回家後無人照料的學生占比很高⏲。
社會上的商業托管班大部分不正規,收費也高,設在居民樓內🧛🏼♀️,存在安全🧔♂️、衛生等隱患。而社區創辦的免費“四點半課堂”讓父母能夠省錢👽🪂、安心和放心,廣受歡迎。記者采訪了解到,很多“四點半課堂”十分火爆🛤🌯,學生報名都困難,社區不得不設立困難家庭等門檻🤠。
沈陽市教育局青教辦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目前,沈陽市和平區、大東區、皇姑區🏇🏿、沈河區都已經試點了“四點半課堂”🚂。這些試點主要以社區主辦🧙🏼♀️,義工服務模式為主。
資金👩🌾、安全保障等都是難題
與火爆的需求相對應的是♈️,大部分“四點半課堂”面臨著場地🌓、資金受限,誌願者流動性大,孩子安全責任誰來承擔等問題。
馮玉蘭是沈陽市一所市重點小學退休的老教師👳🏻♂️。在鐵西區啟工街附近的一處居民樓附近,她指著一家水暖管材超市告訴記者,這裏曾是她創辦的“四點半課堂”❤️,堅持不到一年就關門了。
開辦之初👤♢,馮玉蘭發現經費成了首要難事。小學生的校外托管班每學年費用從2400元到6400元不等,一個20人的托管班🐗,一學年收入大約8萬元左右,支出包括場地租金💁🏽♀️、水電費、飲用水、圖書🏮、活動用具以及輔導老師的報酬💆🏽♀️。而社區“四點半課堂”是公益性的,沒有收入🧜🏿♀️,大部分靠政府和社會團體的捐贈。名氣大的,得到的捐贈多,相反,得到的也少🤙🏽。馮玉蘭說,剛開始買的二手餐桌,椅子是家長帶來的塑料矮凳,更別說書籍和體育用品了。
尋找場地是一波三折🦗。馮玉蘭告訴記者🧗♂️,孩子學習要求安靜🧔🏿♂️、安全的場所,由於“四點半課堂”的公益性,不向家長收取費用。因此,也沒有租金,只好向社區求助。社區便借用過社區居民活動室給她。白天,居民們打牌🎛、唱歌、運動,周一到周五4點半之後🧑🏻🦱🧙🏼♂️,周六周日上午,孩子來上課,有時也會出現占用時間過長💂♀️🙆🏽♂️,造成居民活動與孩子上課沖突的問題🤙🏿,後來不得不換地方,利用了一個未租出去的門市網點👷🏿。
誌願者流動性大,師資力量匱乏,也讓“四點半課堂”創辦者十分頭疼📎。四點半課堂最缺的就是老師🫳🏼,誌願者主要是社工和大學生。“今天誌願者老師有事,要晚一點才到”🧛♂️、“明天的誌願者老師更換了🎹✏️,我們把補習英語變成語文”✊🏽。歡悅“四點半課堂”開辦1年半時間,位於沈陽師範大學附近。剛開始🔹🗻,來做誌願服務的大學生能有20多個,現在就剩下3個了。“畢竟誌願者是義務勞動🛼,都還是在校學生,面臨畢業📤🟠,總有些事情需要處理,不能苛求人家。”工作人員曹麗麗說👨🏻🎨。這也讓很多抱有“義務輔導功課”目的前來的家長失望離去。
曹麗麗坦言,社區也不太樂意接受此類項目,主要是擔心🪇,萬一孩子出了事🙋🏼♂️🌻,責任誰來承擔。她說:“沒有相關的法律規定和相應的規章製度,孩子要是在四點半課堂上打鬧受傷,怎麽辦🥷🏿?因為是公益項目,不像商業托管班,總不能讓義務奉獻的誌願者和社區工作人員承擔吧😵。”
“四點半課堂”的出路在哪裏
民進沈陽市委建議,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以學校、社區等為載體,推廣“四點半課堂”,采取政府與家庭共同分擔成本的方式。建議政府提供經費支持,結合本地實際🏋️♀️,適當向參加活動的學生家長收取部分活動經費和相關人員安全保險費用。對困難家庭⏫,可以實行政府全額補貼。
大東區上園街道淺草社區黨委書記孫麗穎告訴記者,社區內的“四點半課堂”開辦了12年,除了尹鳳娟老人的無私奉獻外,主要是街道的大力支持和誌願者團隊規範管理🙇🏿♀️。
2004年,“四點半課堂”創辦在尹鳳娟50平方米的家裏☞。社區知道後,為“四點半課堂”找到一個社區活動室🚣🏽♂️,免水電、取暖費用。社區工作者排班自願4點20分接送孩子,義務輔導、準備營養晚餐。2013年,上園街道投入了25張折疊書桌、50把凳子。此外,社區還積極組織文藝、體育活動𓀖。
2016年初👰🏻♀️,社區成立了400余人尹鳳娟誌願服務隊🫴🏻,進行規範管理🐱🙍🏻。為了調動誌願者積極性,社區設立積分製,每來一次都要登記,1小時1分,年底為誌願者評星級,100分是1星級,200分是2星級🌛,以此類推🧑🏻🤝🧑🏻,根據不同星級發給筷子、毛巾、菜板等紀念品。這些讓誌願者服務不斷檔🦍,人數越來越多。誌願者李平運🟪、郭連傑為孩子們免費輔導、講道德課,誌願者赫榮生開辦青少年心理咨詢室🏄,誌願者齊鳳玲為孩子們免費檢查身體◼️,量身高、檢查視力、教授健身操。遼寧大學“潤農協會”🪱、沈陽師範大學的“辛情家教團”的誌願者大學生給孩子們帶來1對1的輔導。
針對學生安全問題,有專家給出了對策,建議將“四點半課堂”搬進校園。學校開辟專門教室作為“四點半課堂”🧅,讓孩子們不出校門即可獲得安全庇護。社區組織社工、誌願者可以到學校看護孩子,輔導作業、玩遊戲、做手工👩🏼🌾,此舉能夠解決孩子在去四點半課堂路上的安全問題👊🏼。(新聞來源:工人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