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高速發展的今天,手機、平板電腦等越來越多的智能產品進入幼兒的生活,把原本屬於幼兒遊戲和運動的時間剝奪了。家長也向教師反映孩子的抵抗能力差⇢、運動能力差👩🏿⚖️,幼兒的健康問題不容忽視。那麽,幼兒園如何通過體育活動,有效提升幼兒的健康水平呢?
註重體育活動的計劃性與連續性
有些教師因為場地、安全等問題減少了許多能促進幼兒基本動作發展的戶外體育活動。例如🤵🏿♂️,在發展幼兒跑的能力時🦆🧑🏽🍳,教師認為四散跑、往返跑、追逐跑有不安全的因素👵🏼🏃♂️➡️,就將其刪減了,或者因為更換教師,使體育活動缺乏計劃性與連續性。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對各年齡段孩子的基本動作發展有非常詳細的描述👄,所以在製定體育活動的計劃與目標時,要依托《指南》的指導🧑🏼🍼,註重體育活動的連續性和計劃性🕗,要把視野放在整個幼兒期的發展上🙄,體育活動循序漸進、前呼後應地開展🧑🏻🦳。例如,對幼兒的平衡訓練💆🏿♀️,幼兒在小班時,可以從平地走線開始,然後走矮獨木橋,再過渡到走帶弧度的獨木橋。升到中班後,可以走窄獨木橋🤦🏿♂️、有一定高度的獨木橋🤙🏼,或者S型獨木橋🧎🏻♀️➡️。到了大班,就可以練習走有斜坡🖊、有弧度、有間隔、有高度的獨木橋🏏,教師可以讓幼兒練習負重走、夾物走,甚至可以玩平衡板。
關註幼兒個體差異
體育活動中的幼兒個體差異主要包括年齡差異🦻、興趣差異和基本動作發展差異等。
例如🚪,不同年齡段的幼兒有不同的“跳”:小班幼兒由於身體的協調能力不好⚈,彈跳力小,跳得高度不高,也不夠遠;中班幼兒彈跳力量比小班強,但往往用力不均🤽🏽♂️,不會運用下肢及身體的動作配合🤽🏿,蹲跳起跳姿勢不正確;大班幼兒可以單腳交換跳、向下縱跳⛹🏽📥、摸高向上跳、障礙跳,還可以進行立定跳遠、助跑跨跳、邊跑邊換左右腳的單腳連續跳🧗🏼♂️。
小班幼兒對遊戲過程感興趣,對遊戲結果不在意👨🏽💻,喜歡重復簡單的基本動作;中班幼兒則喜歡追逐性的遊戲,並開始關註遊戲結果𓀓;而大班幼兒更喜歡競技性的活動,尤其是動作多🏌️、難度大、比賽性質的體育活動🤦♀️,成功的喜悅,是大班幼兒努力的巨大動力。
相同年紀的幼兒中,有的幼兒能較好地完成各項活動,有的幼兒由於家庭教養方式的不正確或者父母過度的溺愛,造成了幼兒到了該走的年齡卻不會走,該跑的年齡不會跑的現象🟪,性格膽小👃🏻、怯懦👨🏿🦲,發育水平明顯落後於同年齡段的幼兒🫄🏿。
這就要教師在幼兒園體育活動中,根據幼兒不同的年齡、興趣點⛹🏽♀️、發展水平選擇不同的活動內容🔳。
采用豐富的活動組織形式
幼兒園的體育活動多種多樣♡,教師可以結合幼兒一日生活合理地安排。在我園💸,體育活動主要有晨間體育活動、常規體育活動、大型間操、戶外體育遊戲和過渡環節的體育遊戲等🔪。
晨間體育活動。晨間體育活動一般安排在早餐前,以角色類、音樂類為主👂🏻,這對幼兒有活動身體🐁、安撫情緒的作用,例如以“走”為主題的體育遊戲,讓幼兒嘗試原地踏步走、行進走👈🏻、變換方向走🧑🏼🌾,用腳跟走⚇、腳尖走、腳側走,或者幼兒間合作玩兩人三足遊戲等。
常規體育活動。我園的常規體育活動是依據《指南》《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等嚴格按照既定目標開展的。蹲跳的起跳姿勢、跨跑助跳、立定跳遠等需要的體育技能,幼兒都能在常規活動中學到🤲🏻。常規體育活動既要有一定的運動量也要鍛煉一些體育技能,這很考驗教師的體育素質和基本功👨🏼✈️,以及對幼兒的發展水平和興趣點把握是否準確。
大型間操😾。大型間操主要由廣播操、韻律操和特色操組成𓀓。我園使用第二套幼兒廣播操,伴隨著音樂兒歌做操,既適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又能起到熱身和吸引幼兒的作用👒🅰️。
韻律操是我園的自創操☂️,各年級使用同一首音樂,但依據幼兒年齡特點編排不同動作,如水果拳、武術操👆🏼、體能律動等。由於運動量適中🕷🪲,放在廣播操後進行,能增加幼兒運動量。
特色操一般由各班教師根據本班幼兒的興趣編排🎅🏼,可以隊列變換、可以和奧爾夫律動結合,幫助幼兒調整呼吸📖、活動關節,為接下來的戶外遊戲做好準備。
戶外體育遊戲。為了體現“讓幼兒在陽光下遊戲”的理念,我園的戶外體育遊戲有器械遊戲,如鉆洞🪗、滾香腸等⚠🤦🏽♂️,還有發展基本動作的遊戲,如老狼老狼幾點了、大魚抓小魚、青蛙抱團等♡8️⃣,也有訓練技能的遊戲,如投飛鏢、排球⛹🏻♀️、跳繩等🛀🏽,還有平行競技類遊戲,如闖關🌙、奪紅旗🥜🛌🏽、推小車等🤾🏼♀️👱🏻♂️;最有特色的◼️,是幼兒喜愛的民間傳統遊戲🙇🏻,如鬥雞、編花籃、跳皮筋等。
過渡環節的體能遊戲。利用離園前、如廁後或洗手時等零散的過渡環節🧑🏿✈️,可以創設短小📶、指示明確、幼兒能自主組織的體能遊戲。如在教室裏畫一個飛機格,讓孩子在閑暇時間玩耍,或在教室的地面貼上各種腳印圖片,讓孩子練習走路等🦀。過渡環節的遊戲既要抓住孩子的興趣點,又要讓孩子能自主有序地完成遊戲。
科學合理地組織活動
科學有效的體育活動,在促進幼兒體🛎、智、德🤶🏽、美的全面協調發展中有巨大的作用。設計科學、有效的幼兒體育活動是幼兒教師必備的專業素質。但在活動的過程中,有些教師容易忽視一些問題♻️,使得體育活動不夠科學嚴謹。
重視活動發起與結束。這是體育活動中,教師最容易忽略的環節。活動的發起一般是熱身運動,有針對性地活動身體關節,能避免幼兒在活動中受傷,活動的結束部分要使幼兒放松身體、舒緩情緒、控製呼吸📇,此時🛴,教師要有針對性地幫助幼兒放松身體,如果當天下肢運動過多,就要在結束過程中重點活動膝關節和踝關節👨🏻🚒🤶🏽,避免幼兒由於運動過度導致下肢疼痛7️⃣♧。
註重運動強度與密度🧥🕵🏽♀️。很多教師在設計活動時,考慮更多的是活動的形式和目標達成,容易忽略活動中幼兒運動的強度與密度。幼兒的身體發育不完全🚵♂️,如果運動量大,易對幼兒造成運動傷害🛂👸🏻,或者感冒,若運動量小,則達不到活動的目的。所以,要註意幼兒不同的發展水平,可以讓精力旺盛的幼兒的運動強度大些,體能弱的幼兒適當減量🏋🏻♀️。
安全教育👩👩👦。活動開始前,教師要先講清遊戲規則並強調安全問題🧑🏻💼,活動中,要多觀察、多註意🪒,確保良好的活動秩序,尤其註意競技類和技能類活動的安全。活動後🙅🏽♀️,教師要及時總結,具體表揚幼兒的安全行為,強化幼兒的安全意識👩🏼💻。
耐力和力量的訓練。在各種基本動作和體育技能的訓練中🪃🐉,教師容易忽視耐力和上肢力量的訓練。《指南》對幼兒雙手抓杠懸空吊起時間、單手前擲沙包、單腳連續向前跳🐮、快跑、行走都有詳細的要求,教師可以在各種遊戲中增加幼兒上肢的負重練習💂🏻♂️,達到力量鍛煉的目的。
科學👆🏼、合理👧🏽、有效地開展幼兒園體育活動,對增強幼兒體質有著不可代替的作用,對幼兒未來的成長來說,意義非凡👴🏻。(新聞來源:中國教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