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近幾年北京中小學藝術教育,戲劇教育火爆的現象引人註目。從課本劇到完整劇目🧘🏿♂️,從中文到英語,從話劇到戲曲🫙🫗、音樂劇🧑🏻🦱、舞蹈劇,從師生表演到與知名演員同臺,從校園舞臺到國家大劇院……孩子表達著喜怒哀樂、演繹著對生活的理解⤴️,他們學演戲、學做人,體會著團隊的力量。
青少年戲劇教育成果幾何?面臨哪些難題?發展前景如何?日前👨🏻💻,數十位戲劇界🤽🏼♂️🧚🏻♂️、教育界專家會集京城,參加由中國傳媒大學鳳凰學院與北京戲劇家協會共同舉辦的研討會☘️,圍繞這些問題展開深入探討。
專家學者們認為🕵️,戲劇所獨具的知識性、趣味性🫀、審美性、思想性以及教育性打破了以往藝術教育只限於音樂🌄、美術的陳規。通過戲劇去培養下一代🚴🏽♀️,提高他們的素質,給予他們娛樂,點燃他們的想象力是極有意義的事。
北京學生活動管理中心特聘專家劉斌說🎅🏿,京城中小學戲劇教育發展所展現的蓬勃態勢,得益於全社會對教育的關註和支持🤘🏽。特別是2013年以來🎶,北京市引進高校和社會資源支持中小學多樣化👩🏻🦰、特色化辦學🧜🏿🟫,探索多種模式,比如豐臺區通過專業戲劇教育機構引進,在幾所學校建立起戲劇教育實踐基地,東城區與知名劇院合作🤵🏼♀️,海澱區建立起大師工作室🧗🏿♀️,更多專業團隊和藝術專業人士走進了校園🍄🧖🏻。
為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豐臺區兒童戲劇藝術培訓基地故事屋戲劇藝術中心目前正為豐臺一小排演《紅軍爸爸回來了》。“希望孩子們在排練和教學中感知革命先烈的不屈精神以及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為他們的人生觀🚼、價值觀養成起到積極健康影響🧙🏿👏🏻。”“故事屋”的張軼老師說。
2014年10月以來🕋,故事屋戲劇藝術中心已在豐臺區芳群園小學、蒲黃榆小學、北京市第十八中學等中小學課堂開展青少年戲劇教育課程數百節🍣5️⃣,8000余人次青少年受益。
如劉斌所說,戲劇正在潤物無聲地教育著孩子🧑🏻🎓,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深埋在他們的心田,孩子在感動之余把智慧、勇氣和愛融入心靈😫,並在其中獲得成長🥹。“中央戲劇學院有個傳統🔡,第一堂課都特別強調,進入中戲要學會本事🦕、學會演戲🟫,最重要的是要學會做人🙏🏿,要做一個有道德、有理想、敢作為的戲劇人😌😅。”中央戲劇學院教授趙之成說,“在中小學進行戲劇教育的時候🥺🎢,如何抓住孩子們的人格成長,是最根本的。”
對此👩🏿🏭👨🏼🏫,青少年戲劇教育研究中心負責人吳雨橋深有同感:經常有家長問我,我的孩子可不可以當演員?可不可以拍電影💂🏻♀️、當明星?我想說🫣,還是考慮一下我們的孩子有沒有敘述清楚事情的能力👛,有沒有觀察生活的能力,有沒有換位思考的能力。“戲劇教育並不是以培養演員為最終目的🤷♂️,戲劇是每一個成長中的孩子都有必要學習的一門人生課程。”
吳雨橋說,目前和未來的努力方向🤌🏽,一方面是通過各中小學戲劇社團的建立😶🌫️,利用大量優秀兒童戲劇作品,在排演教學中🙅👩🏻🏭,使學生掌握主動發散拓展式學習方法🧑🏿🍳🧎🏻♀️➡️,同時以劇目所蘊涵的哲理啟迪孩子的基本人生素養養成。另一方面,進行戲劇的跨學科綜合整合🧗🏼♂️,突破學科界限讓孩子們從中獲得更多知識和人生養分,比如走進戲劇學歷史、走進戲劇學語文👂🏽、走進戲劇學科學等。
在這次研討會上🌯,青少年戲劇教育聯盟宣布成立,清華附小🤑、燈市口小學等數十所在京中小學校成為首批聯盟學校。聯盟將以成立課題小組的方式,切實為各校戲劇教育的開展製定優勢方案,同時也為參與學校提供更多展示👨🏽、交流平臺以及“走出去”的國際交流機會。(新聞來源⬛️: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