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4️⃣,全國“掃黃打非”辦公室聯合五部門下發《關於開展部分重點城市高校及其周邊復印店專項治理行動的通知》📿,要求全國40個重點城市嚴厲打擊高校及其周邊復印店的盜版復印活動😐,遏製住日益蔓延的校園盜版勢頭,高校雲集的北京,也被列進今年專項治理的名單。
復印教材的流行風大面積存在原因何在?北京青年報記者近日走訪在京多所大學周邊復印店👷🏿♀️,發現大多數店家仍在公開承接“私人訂製”復印教材業務,甚至有店家電腦裏囤有上百份電子版教材,“班級”團購生意搞得風風火火。因店家操作隱蔽𓀈、取證困難、法律邊界不明等緣由⚇🕘,大學周邊復印店的經營活動,至今尚處於監管的邊緣地帶。
探訪
復印店囤積“團購”電子版教材 生意火爆
北青報記者3月10日上午來到某高校學生綜合服務中心內的文印店,進門說道:“老板,我們一群考研學生要復印打印幾本教材。”店主沒問是什麽書就一口答應下來👩🍼,“你把書拿來就行。沒有書,有電子版也行👨🏻💼,Word文件或者Pdf文件都行。每頁2毛錢,多的話1毛錢——都給你裝訂好。”
這家店裏的幾臺復印機🧜💴、打印機中只有一臺正在工作👰🏿♀️。“剛開學時很忙,現在已經忙過了。”店主說✊。北青報記者看到,窗臺上放著三本用A4紙打印並裝訂好的“教材”,分別是《最新科技英語教程》◽️、《Information Systems Essentials》(《信息系統概要》)、《劉薇雅思口語》。其中第二本是全英文書🧑🏽🎤,內頁顯示是美國某大學編輯出版的🌛;第三本其實是國內某英語培訓機構的講義。店主告訴記者,這三本都是之前有學生來打印的,“多打了一份👩🏽💼,放在這裏誰要給誰”。
北青報記者先後探訪了海澱多家大學周邊的復印店🧖🏿♀️,這些店多分布在學生生活區食堂附近和教學樓裏,平均一所學校至少有六七家打印店。小店大多只有三四平方米🏆,一到課間和休息👨🏼🍳💆🏽♂️,小店被來來往往的學生主顧擠得水泄不通👨🏭,不乏前來復印教材的學生🚵🏻♂️。記者看了一下,有的復印教材👨👩👧👦,有的復印從圖書館借出來的中外參考書。經記者詢問,這些店家都可承接復印教材的業務,價格大多是雙面打印每張1毛,膠裝2元,雙面復印4~5分🦟,單面復印1毛🦤,量大則可以優惠🤩♦️,如果要裝封面就加2元,數量大還有價格優惠🫄🏻。
而在另一所大學的某復印店🥋,門口張貼著“打印復印課本教材”的大紅色廣告,墻上還貼著“15年史綱、軍事理論☪️、綜合英語聽說、高數B(下)”等大學公共課教材書目,打印機旁還有半米高的余溫未散的《大學一年級英語語音練習手冊》半成品的印稿,版權頁上有“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字樣,工作人員坦言這是班級團購的“單子”🧣,“你列一個表,把要打印的書名寫好🚃,後面註明每本書打印幾份,再寫上你的名字和聯系電話,這樣我們就不會搞錯了——別的班都是這麽做的。”
店家指著一摞藍色封皮的復印“教材”說🦻🏿,這些都是墻上貼出的最暢銷教材👩❤️💋👩,今年開學季批量打印出來沒賣完的十幾本✡︎。“生意好時🫶🏻,每天有百十來人來店裏排隊買教材,很多都派班幹部來團購。為了節省時間,常用的課本和教材,店裏幹脆就把成書掃描成電子版供打印復印。”當北青報記者問能否復印《中國新聞傳播史》,店家爽快地打開電腦幫忙搜索該書電子版,名為“客戶資料”的文件夾裏存有上百個教材的電子版文件,多以PDF為主🤽🏻♀️,“我們店裏之所以受歡迎🏇🏽,也因為公共課和專業書很全👨🏿🎓。”
調查中🧑🏿🌾,各家打印店人員大多表示🧿,暫時沒聽說近期要檢查的政策消息,“復印書的生意做了好多年了,沒聽過上面來查”。北京某大學的一名學生告訴北青報記者,以前校內的打印店會在開學時將一些打印版教材出售給學生,但從上學期開始💅🏿,這種現象就“很少見了”👇🏻。也有店主回應🎇,如果有學生帶了書或電子版書來店裏復印,他們會按要求印刷🤱🏻,不再批量賣,原因是“囤貨容易賠錢”。
調查
學生:買一本復印教材能比新書省一多半的錢
隨機采訪的學生解釋了復印教材風行的原因,一方面,除高職😯、民辦院校外,北京很多高校在新生入學時並不統一征訂教材,學生擁有自行購買教材的主動權🧑🏿🚒;另一方面,從打印店買來的書價格較正版新書便宜🕥,且印刷質量不錯,復印教材自然受到了大家青睞。這些打印店盜印的書中如果有往屆學生留下的筆記👮🏿♂️,則會更受歡迎🚵🏿♂️。
“一些原版教材價錢太高,從打印店買打印版的話一般也就10多塊錢;況且有的書上面帶著學長、學姐劃的重點🥑,考試前還可以幫自己復習一下,感覺買這樣的書挺合算的。”一名曾多次購買打印版教材的學生告訴北青報記者。
拿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教材《中國新聞傳播史》來說📹,該書共有404頁🦹🏻🏇🏿,正版定價45元。如果按店裏5分錢一頁的價格復印,一本復印教材能比買新書省下一多半的錢。北青報記者粗略統計🧑🏿⚕️,本科四年下來,數十門專業課教材若都采取復印的方式🖕🏽,一個學生可省下近千元教材購置費💣。
打印店:靠復印教材月均收入近一萬
據報道👨🎨,去年春天🪔,高教社先後到7個省會城市的27所院校及周邊復印店進行尋訪😀,發現這些復印店的業務大多以為學生復印圖書為主。不僅如此,這些店家會根據課程設置、考試時間,將公共課用書、專業課用書、暢銷書掃描後,對復印圖書的電子文件進行存檔,會向學生提供復印可選書目,並按需輸出後裝訂成冊🧝🏿♂️,形成“排”、印、裝一條龍的產業鏈。由此引發出另一個疑問🥉:高校打印店中復印教材的這項業務🙏,究竟能給商家帶來多少利潤👩🦽➡️?以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2010年修訂版)》為例,該書的正文共398頁、25個印張、定價23元,平均0.92元/印張。按復印店裏每張復印4個頁碼計算,整冊按0.05元/面復印🥨🥑,整本書的價格為10元🕶👨🏽💻,相當於正版價的4.4折。剔除人力👨、耗材和房租等成本,復印店通過復印單本教材🧜🏿♂️🧔🏻♂️,每本教材的實際獲利也能維持在3元左右✡️。
走訪中,海澱的不少店家還向北青報記者透露,除了接校園內的復印訂單😿,還會在網上以QQ招攬其他大學和教學單位的批量復印業務🫳🏼。某復印店工作人員解釋道,“也有一些中學和教育機構甚至跨區的客戶,來我們這裏印教輔材料。每月單靠復印教材收入差不多一萬吧。”
核心
教材屬必需品 市場化定價難住學生
有人曾提出大學教材價格貴是校園復印店長盛不衰的重要原因🧚🏼♀️💂🏻。那麽,正版大學教材定價是否合理💈?北青報記者在清華大學教材中心瀏覽了部分教材的價格,發現很少有20元以下的教材,絕大多數定價在20元至50元之間,也有50元以上的“大部頭”。海澱某著名高校出版社的工作人員回應,“中國的大學教材並不貴,一本普通裝幀的300頁教材定價差不多在20-30元💅🏼,對比國外的大學教材動輒上百人民幣的定價👸🏿,這價格真不算貴。”
他還表示出版社方面曾接到大學教授的投訴,說很多學生拿著復印課本上課,而該課上的教材正是自己所編寫的。“假如所有學生全都用上了復印教材,那麽,編寫者的辛勤勞動得不到尊重,更別提去保護他們的合法權益了。”
不過,大學生們對於教材是否昂貴卻有另一番感受。相比由政府定價的中小學教材👩🏼🦳,同為必需品的大學教材貴出不少🥈。北青報記者上網搜索高中必修數學A版全套教材(彩色版)的價格,這套書共5本,涵蓋高中三年,其總定價為42.3元,而大學數學和統計類專業的學生僅購買高等數學的正版教材定價已超過80元,高出近一倍。相較高中,大學專業課、公共必修課等門數繁多,四年的學製通常有二三十門👩🏼🦲。受訪的工科大三男生告訴記者,入學時第一學年訂購新教材的費用就花了800元,“剛上大學那陣💂🏿♀️,我們都買新教材,這筆花費確實比高中貴很多,後來🖐🏿,大二大三了就從師兄師姐那裏買二手書了。”但由於專業書籍很多畢業生還想保留,因此能買到的二手教材通常限於政治👨🚀、英語等公共課,於是,復印教材成為了該生和同學們的購置方式😹。
復印教材仍處於監管的邊緣地帶
為進一步弄清高校打印店的監管現狀🫛,北青報記者日前致電北京市文化執法總隊法製監督處🧚♀️,問及“大學校園大批量復印和銷售教材是否在其監管範圍”時,工作人員表示🤱🏼,文化行政執法部門對立案是有條件的🧙🏻♂️,在立案之前我們不會介入🌒,“像您反映的,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沒有一定翻印數量和規模🍢,以及確鑿的銷售證據,一般是著作權人和出版社出面去與復印店交涉”🔋🥗。談到立案條件時,她還表示😣,首先是確認有侵權行為,其次是觸犯公共利益,比如,盜版翻印違反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內容。
學校一方對打印店復印教材之舉又采取什麽態度🧝🏿♀️?海澱某理工類院校的後勤處老師答復道🍳,學校內的這些打印店大多是自營,只是租用了學校的地方,後勤處也經常會提醒打印店店主遵守相關法律規定,防止其批量盜印🍢、售賣圖書。“學校在這方面會繼續努力,一方面加強對校內打印店的管理,一方面也會提醒學生使用正規教材,自覺抵製盜印行為。”工作人員說🤛🏿。
北青報記者還從北京十五社的反盜版聯盟了解到🌠,目前校園周邊復印店已經成為眾多出版社維權的重點👩🍳👩🏿🦰,不過在日常工作中,他們發現對復印店侵權行為的處理也有監管的“盲點”⛹🏻♂️。比如,大多數復印店只復印圖書正文,裝訂時再另配上僅打印書名的封面🍤,將原書出版單位👨🎨、作者、商標一概省略🧑🏼🚒。執法人員即使發現復製成品,也沒有辦法獲得復製品的版權信息以明確被侵權對象。其次,復印店老板警惕性很高,一般不會將復製的大量成品擺在櫃臺上,因此給權利人維權和執法部門查處造成很大困難📰。本組文/本報記者 劉旭 雷嘉 王曉芸
專家說法
復印正規出版書籍並銷售構成侵權
批量復印教材等正規出版書籍及學生購買復印店盜版書籍的行為是否構成侵權?復印店如侵權該承擔怎樣的侵權責任?就此🥪,北青報記者采訪了中國政法大學知識產權中心特約研究員趙占領🕦。
趙占領說👱🏼♀️,《著作權法》規定“為學校課堂教學或者科學研究🪄🐬,翻譯或者少量復製已經發表的作品,供教學或者科研人員使用,但不得出版發行”屬於合理使用範疇,學生🥹、教師為了個人學習🫂👩🏽🏭、研究的目的復印教材等書籍,不構成侵權,復印店也不構成侵權🙆🏽♀️。但是🤞🏽,如果復印店自己復印書籍🧚♀️,以盈利為目的出售給客戶♨️,這就構成侵權🪗。
對一本書復印多少量構成侵權▫️?趙占領看來📩,雖然《著作權法》對此沒有具體規定,但打印店只要以盈利為目的復印書籍就構成侵權,這與復印多少量沒過多關系。趙占領還表示👨🏿🚒,不論是復印紙質書籍還是打印書本的Word、PDF等電子版本,只要打印出來,這都構成侵權。
對於打印店該承擔的法律責任,趙占領說,這構成民事侵權🖐🏿🤤,復印店如有以上行為應停止侵權👧🏻,賠償權利人損失🚴🏻🧖🏼。“復印店屬於個體經營的小店,對權利人造成了多少損失不好確定,但可依據侵權所得收入來進行賠償。”趙占領認為,由於打印店復印的書比較零散🧔🏽♂️,出版社和作者在維權時不好舉證,這使得出版社、作者對此沒有過多法律上的追究💎。
趙占領還建議,高校內部管理人員可采取相關措施對校內復印店進行管理,學生也應提升自己的法律意識,只將復印的書供自己學習而不對外銷售。(新聞來源:北京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