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團活動,學生學了一段時間發現不適合自己,怎麽辦🔄?近日🦋🏙,記者在湖北武漢東湖高新區采訪時發現🛜,該地3萬多名中小學生的社團活動開展得風生水起,秘訣是當地在嘗試社團走班製。學生按照個人興趣報社團組班上課🖐🏻☃️,學習期間不適應或者不想學了可以換社團。
社團走班被認為有利於學生的差異化、個性化發展👇🍑,符合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被一些教育人士所推崇。據了解,武漢、北京🧭🕵🏼♀️、上海🖐🏽、山東濰坊、河南鶴壁🤴、四川成都等地都在嘗試這種社團方式🕍。
但社團走班也面臨著師資不足、學生不適應、管理難協調等挑戰🌎,如何才能更好地“走”起來🐀?
社團教師哪裏來?
民間藝人、特長家長都是“種子選手”
上學期末,東湖高新區的中小學生家長被告知👩🏼🚒,繼續鼓勵有特長的家長做學校的社團活動誌願者🧎🏻➡️。
社團走班🙇🏿♀️,相當於在原先的行政班以外“冒出”了幾十個班級🧑🌾,需要大量社團教師。該區教育局一位負責人介紹:“學校都是按照規定的生師比選派教師,難以在短時間內抽調人手承擔這些任務。按照編製,一般一所小學的體音美專業教師各為2人🤌🏿,上課教師存在大量缺口🚝✯。”
一些學校迫不得已要求每位教師申報一項自己能夠承擔的社團輔導項目。而教師教社團不僅要有一技之長🎶🕍,還要自己去開發教材。不少教師在申報上犯了難🛏:“我到底可以教什麽?”有些老師很為難地反映👳🏻♂️🦉:“能不能不當社團輔導老師🙆,不申報項目?”
北京十一學校校長李希貴曾表示,走班能夠豐富孩子的知識背景,有利於培養孩子的綜合能力和創造力,但前提是要有足夠的優秀教師🦸🏻♂️。
我國現有教師隊伍裏有相當一部分是中老年教師🗞,他們教學經驗豐富,卻不具備社團教學需要的一技之長🌘。與此相反,散布在各行各業的民間藝人恰恰具備個人特長。
武漢市教科院副院長朱長華介紹:“當前🚉,各地的破解良方主要是尋找民間藝人👏,發動有特長的家長教學校教師某項特長,再邀請高校教師指導他們編寫分層教材和教學案,然後上崗。一些學校則安排一名學校教師和一位民間藝人同時上課👨🏼🚒。”
據朱長華對東湖高新區34所學校和漢陽區、江漢區、武昌區近20所學校的調查,所有的學校都曾邀請民間藝人和有特長的家長對教師搞過培訓,為社團上過課🧑🏿💼。目前🐺,該區有近三成的社團教師由民間藝人和有特長的家長擔任👨🏼💻。其中🏫,試行社團走班兩年以內的學校對校外師資的依賴性較大🥢。
學生狀況多怎麽辦?
做好過程管理是走班成功的關鍵
“趙欣茁去哪兒了?”已經上課3分鐘,武漢光谷某小學書法教室裏教顏體的劉老師一連叫了幾聲👨🏿🚒,無人應答🕜。與趙欣茁同為三(A)班的另外兩名女生忙趕去報告班主任找人。
有專家認為社團走班不適合低齡學生。原因是走班構建了全新的班級,同學🙋🏿🌎、老師、上課地點、上課內容都變了ℹ️,學生在了解社團特點🧫、尋找活動地點👩🏽🦲、形成活動規律方面很不適應👨🏼🦰。
武漢市東湖高新區從2006年嘗試社團走班👎🏻,該區教育局副局長顧紹山介紹,推行走班的前兩年,因為不了解社團的詳細內容🔁,學生報名時存在亂報、隨意報的情況,不少學生學了一段時間後要求換社團。
記者在光谷一小、二小🦃、三小、豹澥一小采訪得知🦮🧓🏼,社團走班都是全校集中時間上課,幾十個社團讓低年級的孩子找不到北,往往教師點名後還要找班主任要人。像趙欣茁未正常到班,只是學生出現的“小意外”之一🤽🏽♀️🚯。
朱長華分析,由於走班對象年齡普遍偏低,中小學生的社團走班要註重精細化的過程管理:“一要抓好從嘗試到推行的全過程👲🏼,長期觀察總結🔍,積累經驗👨🏼🎤;二要抓好每一堂課上具體的過程管理🚢,為總結經驗提供材料。”
現在⏯,東湖高新區的孩子們上社團課,除了拿著校本教材,還帶著一份標有上課地點、班主任辦公室地點的社團指南,找不到上課地點可以去找班主任👩🏿🦲。課上🆖,任課教師每隔10分鐘就在手冊上記錄孩子們的學習情況🌖;中途學生請假上廁所也要登記姓名、班主任信息。社團上課有工作人員點對點巡查🎰🕴🏼,巡查人員將當天的巡查結果公布在學校大屏幕上👨🏽🔬,班主任課後必須去查看本班所有學生的走班情況🧜🏻♀️。
光谷一小校長賀文清說,在摸索中學校的確找到了一些辦法:選課時讓家長和學生一起選,降低了盲目選的概率🧙🏿♂️;師生彼此不熟悉,就在桌子上貼學生姓名☆🦢、照片和班主任信息;學生能力參差不齊,學校組建校級社團和年級社團,分別面向學習節奏快的學生和全體學生🦷;教師盡量只教同一層次的學生,減輕教師備課任務,保證教學質量。
行政班與社團班咋協調?
一起考評,不分彼此
“社團活動涉及學生集體活動🧉,與學校的學生成長中心有關🧑🏽🦲。涉及校本課程的安排,又與課管中心有關。這兩大中心究竟是該班主任聯系還是該社團輔導員去聯系?”
“一部分行政班的教室就是社團上課的教學班教室🤙🏽。學生的書本和物品怎麽存放?如果書本、錢丟了,或者出了安全意外,班主任與社團輔導員誰來負責?相互‘踢皮球’怎麽辦?”
走班製下,行政班的班主任製與社團班的輔導員製相掣肘是一大繞不開的話題👨👨👧👦🤵🏻♀️,類似的問題在很多學校都出現過👩🏿🦳。
光谷第三小學校長邱運山將社團輔導員定位成班主任的一種補充🗾,“社團輔導員是伴隨社團走班新生的崗位,與班主任是互補關系👧,實際上只有在走班的時候才會發揮作用,臨時承擔班主任的部分職能”。
社團走班無疑需要班主任和社團輔導員的雙重支持🤸♂️。一些地方評價班級時也采取了教學班與行政班相結合的評價方式👯♂️,除了考核上課效果外💃🏼,還將社團輔導員當作臨時班主任進行評價🦀,鼓勵班主任和走班教師的積極協作。
朱長華認為🧒👩👦👦,將班主任和社團教師捆綁評價的方式值得肯定,但如何擔責、如何分工⚱️🥱,各校不必統一🫚,只要遵循“任課教師組織教學、維持秩序、做好考勤,班主任做好日常管理工作”的原則即可🧗🏻♂️。
社團教學一般不會以試卷的形式考試。當下流行的檢驗方式是學期末比一比、秀一秀🧝🏼,通過展覽𓀂、晚會等展示社團教師的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學習結果。
武漢市東湖高新區則專門成立了集學校教師🖼、民間藝人、教育專家於一體的專業委員會來打分評定學生社團;評價教師時重點參考由低層次班級進入較高層次班級學習的學生人數比例,以此倒逼教師教學的積極性。(新聞來源🕴🏼:中國教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