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校上了一段時間學,竟意外發現學籍在另一所學校👩🏽🎓🧛🏼♂️。這樣的怪事就發生在雲南新興職業學院的234名學生身上🟨。
學籍被“掉包”,是如何發生的🐮?能否得到妥善解決?這一事件既引發人們對民辦高校招生和辦學亂象的關註,更暴露出相關監管的缺失。
學籍被“掉包” 學生完全不知情
日前,多名雲南新興職業學院大專學生,在大理分校各自完成2至3年的學業後,返回昆明校本部繼續完成未來的學業時👨🏻🍼,卻被告知他們的學籍不在校本部,而是遠在雲南文山的三鑫職業技術學院🧫。
學籍與學生的入學💆🏻♀️、休學、畢業😎、升學等緊密掛鉤👥,是學生管理的最重要依據。記者赴學校采訪了解到🤭,此次學籍被“掉包”事件共涉及該校2012級、2013級的護理🕵🏽♀️、口腔、康復、檢驗等6個專業234名學生🚶♀️🥩。
得知這個消息時🦸♂️,2013級的小維(化名)當時就呆住了。她告訴記者,當年錄取通知書上分明印著雲南新興職業學院與雲南大理農業學校(2014年升級為大理農林職業技術學院)聯合招生,而當年招生的張老師、鄭老師曾告訴她在大理農校上兩年學後,可回到校本部上學。在回校本部前她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學籍在三鑫職業技術學院💧。
“沒有學籍就像沒有身份💚🧏🏼,感覺兩年學白上了。”小維說🤚🏽。
小維介紹🖐🏿,新興職業學院是一所老牌醫藥專科學院🧑🌾,以醫學專業見長,在省內同類學校中小有名氣🙋🏿♂️,就業率一直較高🌩,這也是同學們在乎學籍是否在新興學院的重要原因。
違規合作辦學 私下調劑學籍
學籍是如何被“掉包”的💁🏽?記者調查發現💙,這是一起民辦高校違規合作辦學招生,並私下調劑學籍的典型案例🤾🏼♀️。
新興職業學院院長關祥祖介紹🚵🏻♂️🧑🏼💼,由於就業好,學院每年招生都能招滿。2011年底學院的張老師和鄭老師說♡🩸,他們與大理農業學校關系很好🛸🅰️,想在大理開一個辦學點🌖,他就支持並委托兩位老師前往大理洽談。
之後,新興學院與大理農校簽署了聯合辦學協議,聯合辦學時間為2012年3月到2015年3月。記者看到兩校在2012年簽訂的辦學協議復印件👻,上面寫著:成立雲南新興職業學院五年一貫製大專“雲南省大理農業學校教學部”項目,前3年在大理農業學校就讀👯♂️,後兩年在雲南新興職業學院就讀。
大理農林職業技術學院院長李汝剛說🧑🏿💻👨❤️💋👨,與新興學院合作辦學以來👩🏽🏭,他們學校只提供住宿和日常生活管理,招生、管理和教學都是新興學院派老師來負責🦔。
隨後📶,2013年教育部發文,嚴格規定醫學專業不能與非醫學專業的學校聯合辦學。當時關祥祖口頭通知了張、鄭老師停止招生😉🦹🏻♂️。“我現在後悔當時沒有跟他們簽停止招生的協議,結果他們沒有‘刹車’🦴,仍然繼續招生。”關祥祖說🤵♂️,兩位老師在2013年11月已經從學校辭職了。
三鑫學院院長李慧林告訴記者🏃🏻➡️,當年新興學院招錄考生過多,三鑫學院又有指標空缺,因此學院就作出承諾幫新興學院解決學生的學籍問題👇🏻。新興學院將這些學生信息匯總後交由三鑫學院錄取、辦學籍,還說以後再給這些孩子轉學,後來大家都很忙就把這事耽誤了🩻☃️。
學籍“掉包”事件引發糾紛後🧑🧒🧒,雲南省教育廳組成調查組初步調查證實,該事件是由雲南新興職業學院與大理農業學校違規合作辦學💇🏽,雲南新興職業學院和雲南三鑫職業技術學院不嚴格執行國家招生政策、違規招生引起,具體情況正在進一步核實中。
誰之責?如何解👨🏻🦱?
目前雲南省教育廳已責令三校徹底清理涉及學生的學籍、專業等情況🌳,一定把涉事孩子及家長的訴求放在第一位。雲南省教育廳民辦教育處處長曾傳虎說,只要孩子們按期完成學業🐖,將會獲得國家認可的畢業證書。
“掉包學籍不是一起孤立事件。從表面看是民辦高校的生源不足所面臨的發展困境,而實質上是一些民辦高校打著‘聯合辦學’‘合作辦學’的幌子,搞利益分賬。”雲南大學高等教育研究院教授羅誌敏指出👉🏼🦹🏽,在招生工作中,保障學生、家長的知情權、選擇權是必須把握的底線。
雲南淩雲律師事務所律師李春光指出,生源和招生指標是民辦高校的生命線,每招一名學生就有一定利潤🫗,招得越多辦學收益就越高。現在大多數民辦高校的招生計劃完成率與學生報到率低,招生老師就會使出渾身解數招更多學生來補足,一旦指標完成不了,就打著合作辦學的名義把指標倒賣給其他學校。
“該事件暴露出的核心問題是民辦學校招生的失序,背後是監管的失靈。”李春光說💊,很難想象在信息時代🤙🏿,學生幾年時間不知道自己學籍和相關身份情況📱,這說明教育主管部門信息化工作滯後。
雲南省教育廳一工作人員說,每年每所民辦高校上報的招生名額數據那麽多👨👧,也不可能每個學生去核查。
目前相關調查工作還在進行💗。雲南省教育廳表示,將根據調查結果,依法依規嚴肅追究當事人責任。對違規違紀行為,將一律嚴肅處理👩🏼🔧,決不姑息。教育廳也與三校溝通協調尋找解決辦法🐈⬛,希望能讓學生學籍回“家”☛。
此外📛,雲南省教育廳已從8月12日起🎹,在全省範圍內全面專項清理整頓民辦學校違規合作辦學情況,進一步規範民辦學校辦學行為。新華網昆明8月24日電 (新聞來源:中國教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