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率先在上海與浙江開展的高考改革🌏,上海的中學正在積極應對🏠🕎。
學業水平考試“6選3”“7選3”帶來了高達二三十種的選科組合🫗🐫,有學校改進了模擬軟件🧛🏽,來預測學生選哪種組合最佳。
綜合素質評價2017年納入高考招錄,有中學用“五維圖”的方式來展現學生綜合素質🤖,並發掘其潛能。
不過更多問題仍然懸而未決:不夠了解自己的學生如何從幾十種組合中找到適合自己的一種💴?綜合素質評價“走過場”“搞突擊”該如何應對🍐🦶🏻?
7月21日🦦,中美校長高峰論壇在上海市市西中學舉行🥞,多位中美校長對此進行了交流👨👧🐧。
學生選科:對自己缺乏了解
取消文理分科後👨🏼🦰👩🏽✈️,如何選科成了上海與浙江高中生的共同難題。
據《浙江省深化高校考試招生製度綜合改革試點方案》👴🏻,2017年高考改革後,浙江省高考不再劃分文理科,由統一高考和學業水平考試共同組成🧔🏼♀️。
其中,統一高考科目包括語文、數學🌂、外語3門;學業水平考試需要學生從7個科目中自主選擇3門,7個科目包括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技術(含通用技術和信息技術)。
與浙江類似,改革後的上海高考也用“3+3”模式,所不同的是,學業水平考試的可選科目為6門(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比浙江少了一門技術📡。
7門科目選3門,組合達35種;6門科目選3門,組合達20種,學生會否有選擇困難?
上海市曹楊第二中學(以下簡稱“曹楊二中”)校長王洋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高考改革前學生選科只需判斷自己“偏文或偏理”🥵,但新方案下組合變多,學生要更明確自己的性格和興趣📄。
據《錢江晚報》報道🌞,2014年,在對杭州第二中學和杭州第十一中的入班調查中,80%的學生坦承尚未找到感興趣的專業👩🏿🍼。
然而♎️,現實中的高中生往往不夠了解自己。
與之相對🌹,有47%學生表示已做好當“全能王”的準備——即使學業水平考試只考3科,仍要在7個學科中平均用力,為將來選擇留下余地。
曹楊二中的漸進式選科咨詢系統
“學生的迷茫比較常見🏋🏿♀️🧩。”王洋認為指導學生選科,學校有不能推卸的責任,“有人說選科目是孩子和家長自己的事,但其實很多孩子對自己的水平、對未來想做什麽並不那麽清晰。”
2005年起,曹楊二中就啟用了“學生漸進式選科咨詢系統”(以下簡稱“選科系統”),用數據分析指導選科。
王洋解釋,咨詢系統以10年來選各個科目學生的高考成績、名次和錄取高校為基本數據,來分析學生考進各高校的概率𓀝。王洋舉例說💮,如一名學生想加試物理🧖♂️,通過分析往年與之選同樣科目、名次相當的學生的錄取結果,就能推測這名學生考入各高校的概率🔃。王洋透露,目前選科系統正在更新以適應“6選3”的模式⛹🏿♂️。
納入“選科系統”測評範圍的,還有學生的性格和心理素質。
曹楊二中將各高校所設的總共1300多個專業分為13大類👩🦯,選科之前🧑🎤,學校會組織學生參與Holland職業心理測試和Mbti測試🕕,評估學生的性格🎪、心理和職業傾向,並根據測試結果對學生未來適合選擇的專業和工作類型提出建議🕟。
“這些分析仍然不夠🗂,學生還應該去社會上進行職業體驗。”王洋介紹🚶♀️👨🏻🦱,曹楊二中的學生,高一高二時均會進行多次職業體驗,體驗時長從1天開始逐漸增加,“這樣👩🏻🎨,學生選科時就能對自己有比較清晰的了解,掌握的信息也比較全面了”。
綜合素質評價存在“走過場”與“集中突擊”
除了取消高中文理分科🕵🏿♀️,綜合素質評價是高考改革的又一亮點🤵🏻♂️👨🏼🍼。到2017年🕵🏼♀️,高中生綜合評價將逐步在高校招錄中使用。
根據《教育部關於加強和改進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意見》,高中生綜合素質的評價範圍包括思想品德、學業水平🥷🏿、身心健康、藝術素養、社會實踐。
不過,綜合素質評價如何考查🕯?如何保證信息真實🫃🏽💆♀️?綜合素質評價一旦量化成分數,是否會成考生的負擔☝🏼?這些問題在教育界尚有爭論。
清華大學招生辦主任於世浩接受《京華時報》采訪時曾表示,當前的綜合素質評價在實際操作中存在“走過場”和“集中突擊”的問題,沒有納入中學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中👷🏽。
據《文匯報》報道,上海中學規定2017屆學生須在3年內完成60個學時的誌願者服務工作😻。考慮到高二高三學習緊張🥕,很多學生希望在高一暑假突擊完成年的全部學時。此外,市團委公布的“愛心暑托班”高中誌願者崗位由於掙分快,大多數崗位在報名系統開放3小時後即被“搶光”🧘🏽♂️🍡。
清華大學附屬中學校長王殿軍表示🕑,綜合素質如何評價是一個“世界難題”🚵🏻♂️。目前,中國的綜合素質評價存在學生互評、自己評分、問卷調查和老師“突擊”完成等形式❎。
王殿軍認為,科學的評價應該建立在對學生中學階段行為收集的基礎上做出,將學生經歷的重要事件進行分類🦏,得到客觀真實的記錄👺🚬,基於記錄產生評價🖍🫃🏻。
中美校長:綜合素質評價要發掘為個性
“教育的評價不是要把不同的人評價成相同的人,應該是把每個人評成不同的人,”上海格致中學校長張誌敏告訴澎湃新聞,綜合素質評價的目的🧑🏻🏭,是給每一名學生設計一條與其誌趣愛好相符的個性化成長路徑👨🏽🏭。
在格致中學,學生的綜合素質評價涉及社會責任🧑🔬、創造實踐🚶🏻♀️➡️、運動健康、情緒調試和學習研究𓀂🧑🏻🔬,評價結果以“五維圖”的形式呈現♦︎。“五維圖可以直觀地展現學生綜合素質的各方面情況,但這不是為了批評學生的短處👃🏿🚇。”張誌敏以格致中學畢業生顧超為例,他曾經獲得2012年國際奧數競賽金牌🙅。
格致中學的“五維圖”
五維圖中,一名顧姓同學的學習能力和情緒管理良好🐲,其他指標卻相對不足。“如果硬要這樣的學生在創造實踐上努力,也許反而會泯滅他的數學天分。”張誌敏解釋,“這個五維圖是為了發現他的天賦,調動他的潛能,揚長避短”。
據美國The FAIR SCHOOL副校長Mary Pat Cumming介紹👐🏽,該校在8—10年級的教育核心就是個性化🧑🌾👩🏻🦰,The FAIR SCHOOL的教師通過與每個學生面對面的交流,了解他們的目標和學習特點,為每個學生製定個性化的學習計劃🥧。
個性化學習計劃的製定涉及個性、學術📬、社會情感和職業4個維度,“不管是學生的個性、學術還是職業,學習計劃都會以社會情感為出發點🔛,首先我們關註每個孩子的興趣,確保每個人的夢想被考慮”,Mary Pat Cumming補充🤱🏼。
在The FAIR SCHOOL🎑,學校為每個學生記錄電子檔案,在檔案信息的記錄中🔣,學生作為參與的主體,“電子檔案記錄關於學生在9—12年級做過的一切事情🐂,包括他們做過的藝術屏、照片等等🧘🏿。”Mary Pat Cumming介紹說。(新聞來源: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