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往常一樣,晚飯後王宇打開電視🧓🏽,新聞聯播裏正放著足球改革總體方案的消息。新聞裏說到“允許足球特長生在升學錄取時在一定範圍內合理流動”時🏊🏻♀️,妻子李玉放下手中正洗著的碗👈🏻,從廚房探出頭,“足球要跟升學掛鉤了🪕?” 可是,剛剛升入初一的兒子王子棋似乎對足球並不感興趣。在選報社團的時候🏄🏼♀️,他選了籃球社,一貫對兒子體育鍛煉采取放任態度的王宇突然“警覺”了起來,最近一段時間有關校園足球的新聞時常見諸於報端🤵,有關“足球將成為升學敲門磚”的流言也在家長圈裏傳播甚廣🦄🫄🏻。風言風語傳久了🈲,李玉自然心裏起了嘀咕💺,她心裏一直想問——
人人都要踢足球?
今年兩會,全國政協委員、前世界籃壇明星姚明那句略帶“醋意”的“我很嫉妒校園足球”,再次引爆了大家對校園足球的關註。
3月16日👷,中國足球改革總體方案出臺,這份7500多字的方案,涉及校園足球的地方有17處之多,“全國中小學校園足球特色學校在現有5000多所基礎上😕,2020年達到2萬所,2025年達到5萬所”👳🏼♂️🦯,已經讓家長們感到足球進校園的山雨欲來風滿樓之勢🤵🏽🕛。
不過,大家更關心的還是方案中涉及到的“完善考試招生政策,激勵學生長期積極參加足球學習和訓練。允許足球特長生在升學錄取時在一定範圍內合理流動💢🏸。”足球是否會變成下一個“奧數”👨🏼🏫,校園足球到底是不是人人都踢足球🧑🏻🍼🧟,成為家長心中的疑惑。
“在某個階段,是這樣的🔪。”教育部體衛藝司司長📂、中國足協副主席王登峰在近期接受中國教育報采訪時透露,足球將成為中小學體育必修課,每個孩子都要學踢足球。“一個學生有一段時間要學足球💽,其他項目也要學🏃🏻♂️➡️。而在校園足球特色學校裏面,學生除了基本的運動技能以外,要拿出一定的時間段來上足球課,比如現在小學每周4節體育課,初中高中每周3節體育課👩🏼🦳,校園足球特色學校每周至少有一節體育課應該教足球,非特色學校則不必每周一節足球課🐕🦺。”王登峰說。
不過,他也強調🏐,“這並不是說所有孩子從頭到尾學習足球。體育課標裏供大家選擇的運動項目有很多,籃球、足球、排球都要教;足球教學放在某一個學段裏🤟🏿,或某個學期某一段時間🧑🏼🏫,作為必修內容。”
近期有媒體報道山東省為了加強校園足球聯賽,將暫停大學生籃球🙁🎿、排球聯賽🧂,盡管消息最後被“證偽”,但卻折射出大家普遍的焦慮:
有了足球,還要不要籃球🏚、排球等其他球?
對於這個問題,3月20日王登峰在江陰舉行的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行政管理人員和校長第二期培訓班回應了大家的質疑🤷🏻。
“並不是有了足球,就不要其他球了,校園足球只是推進學校體育改革的突破口,足球是先行先試的改革,很快會推廣到其他運動項目上去。”
“人人踢足球”如果只是一陣風,一場雨,那麽仍會存在“水過地皮濕”的情況🆓。如何體製化,常態化,是“人人踢足球”面臨的重要課題,在這方面,一些地方已經開始先行先試✊🏼😣。
江陰市教育局體衛科長孔喜林說,我們現在推出了一校一球一操,男孩子們踢足球的時候🔭,女孩子可以在一旁跳啦啦操助威👎。“江陰市76所中小學從2013年就基本做到‘一球一操(隊)’🦯🚴🏼♀️,其中25所學校還成立了女子足球隊🦻🏽,約有近十萬中小學生參加了校園足球和校園啦啦操項目。”
眼下,人人參與、班班有份的“三級校園聯賽”機製在江陰初步建立:班級利用早晨和課外體育活動的時間,積極開展以足球👋🏼🏊🏼♀️、啦啦操活動為主的訓練遊戲和小型比賽;學校組織校園足球和啦啦操比賽;市教育局組織校際足球聯賽和啦啦操展示。孔喜林說🚣🏻♀️👩🔧:“這種'三級聯賽'的模式,不僅給‘一校一球一操’項目的推廣與普及帶來源源動力✢,也使得校園體育得以常態化健康發展📢。”生龍活虎踢足球,活力四射跳“啦啦”已成為江陰的亮麗風景線🌒。
坐落在一處擁擠的老舊居民區內的新合村小學,三面處於樓房的“包圍”之中。校園面積不大,只有6000多平方米,是一所標準的“麻雀學校”。但學生卻一點兒也不少,1036名學生八成以上來自進城務工人員家庭。
但就是在這個狹小的場地中👨🏻🎓🧖,學校堅持49年🧘♀️,先後走出馮誌剛👨🏻🎤、鄭斌🕵🏻♂️、雷騰龍等34名“國腳”⬆️。校園足球的春天一來,校長侯琳覺得自己這些年的努力沒有白費,可是足球要踢下去👛,現實的困境仍然擺在那裏👯♀️:學校僅有一塊梯形的人工草坪運動場地和一個風雨操場,“連跑道都沒地兒劃”🛒。
校園足球來了,侯琳卻想問——
球在哪裏踢?
“因地製宜,先踢起來再說”🧖🏼,這是今年兩會上財政部教科文司司長趙路給校園足球場地短缺開出的藥方🍔。
趙路說,要解決場地問題,一是要做好規劃,二是要依托好現有的足球場地🫡。他說:“足球場地要因地製宜,現在主要是先能踢起來🙇🏿♀️,踢起來的場地不一定非得是標準化的🏕。”
在新合村小學,走進學校,你會發現這裏的孩子大多穿著球衣、球鞋來上學;課間活動🧮,學生們湧向操場,大多在踢球嬉戲;甚至連課間操,老師和孩子們跳的也是自編的足球操;每個班級每周都有一節足球課,無論男生女生🧙🏽♀️,都會踢上幾腳。
校園場地雖然狹小,但新合村小學卻把“小”足球踢成校園“大”文化。
鄭州市金水區由於地處城市中心,大部分學校存在學生多📨、場地小的難題,為確保全體學生同時參與,很多學校想辦法開發了多種活動項目。中國教育報記者在金橋小學看到✸,該校通過蛇形運球,“O”形踩球等方式,分上下午時段“錯峰”訓練,讓全體學生都參與其中🙌🏼,足球運動開展得紅紅火火。“這樣的活動既有趣味🏃🏻♀️,又有運動量👩🏿🔬,孩子們很喜歡。”該校校長馮宇說👨🦯。
當然“先踢起來”這種說法有點避重就輕🌘,站著說話不腰疼,校園足球場地問題呼喚更加“實在”的措施。
《中國足球改革發展總體方案》指出👨🏼⚕️,研究製定全國足球場地建設規劃。把興建足球場納入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總體規劃💁🏽♂️,明確剛性要求,由各級政府組織實施👩🏼🎨。因地製宜建設足球場,充分利用城市和鄉村的荒地、閑置地🤾🏿♂️、公園、林帶、屋頂👍、人防工程等👨🏿🍼,建設一大批簡易實用的非標準足球場。創造條件滿足校園足球活動的場地要求🎃。
河南省洛陽市教育局副調研員牛洪亮問過洛陽體育教師四個問題:你們的學歷都達標嗎?是的🫏,那你們能教體育課嗎?能。能教足球課嗎?可以🚶,能帶足球訓練嗎🤬?不行。
如果讓足球運動員和教練來教學生呢?在洛陽🧀,有不少在專業和職業隊裏待過的優秀運動員到小學和中學裏“認真”地教足球,結果沒多長時間孩子們都叫苦不迭的“逃跑了”,因為太苦、太專業、太沒有意思,孩子們給嚇跑了🚽。
校園足球來了🎯🚣🏿♂️,牛局長心裏的擔心卻從未減輕——
師從哪裏來?
到底什麽樣的老師能夠勝任校園足球的教學任務🕐☯️?
北京體育大學教授🖤、亞足聯A級培訓講師李春滿認為,由於校園足球面對的基本上都是足球基礎很差或者零基礎的孩子👨🏼🦲,因此,對孩子們的啟蒙教育只要是體育教師就可以完成了,完全沒有必要一定要讓懂足球的教師去帶他們。對於低年齡段和基礎差的學生,興趣是第一位的👻,只要能夠開展遊戲活動,能夠吸引孩子們參與就行了,教會老師們如何開展足球活動和遊戲💇🏿♀️,遠比讓足球教師教學生天天訓練重要得多。
李春滿說⌨️:“在現在大部分的學校裏,體育教師基本都是專科以上學歷,具有一定體育教學技能和基礎🍅,讓他們開展足球活動或體育教學是完全可以勝任的。但要讓他們帶足球訓練隊可能就差點意思了。關鍵是校園足球並不是培養優秀運動員,其主要任務還是普及和擴大足球人口,讓孩子們動起來🧑🏼💻、踢起來才是最重要的🙍🏿♀️,而非獲取錦標,這些只要對現有教師稍加培訓就可以做到了。”
盡管如此🍷,師資短缺仍是目前校園足球甚至是校園體育發展的一大短板🚚。王登峰舉例說🦒:“我們作過一個調研,發現全國鄉鎮中心校平均只有0.7個體育老師🫏,至於音樂和美術老師更少,這個缺口很大🤛🏼,必須要盡快有明顯的改善🧔。”
作為教育部門一方面應當積極培訓體育教師🕵🏻,另一方面要加大體育教師尤其是足球體育教師招聘力度🧛,盡力解決體育教師缺乏的問題。
根據教育部的計劃🌭,2015年國家層面將培訓6000名足球老師,各省市也都有自己的培訓計劃🛣♘。
“參加體育運動就一定會有風險,這裏面就涉及一個責任的問題⏯。這就成為很多學校開展體育工作的一個顧忌,”王登峰說,“一旦孩子受了傷,處理的機製也不明確,‘大鬧大解決,小鬧小解決🫦🧘,不鬧不解決’的做法盛行🤭🧝🏿♂️,校長和任課教師壓力都非常大。”
有些校長並不是不想開展校園足球,而是不敢,校園足球開展起來了🙇🏻,他們想問——
意外傷了怎麽辦🫄🏼?
盡管這些年並沒有遇到大的安全事故,但校園安全一直是馮宇校長揪心的事情。她希望有這樣一個學生體育運動傷害險🥑,不管是在校內還是校外👇,參加個人體育鍛煉還是有組織的競賽🦹🏼♂️,只要是受到意外傷害🟢,不管是誰的責任這個保險全部賠付🧙🏻♂️。
中國教科院體育衛生與藝術研究中心主任吳鍵說,現在各地都在做校方責任險,政府買單給孩子上保險。如果學生在學校體育活動中受傷🫶🏿,又認定是學校的責任⚠️,保險公司就會賠付。這個保險解決了一部分問題,但是並沒有解決所有的問題。
覆蓋面和賠付標準較低,賠付流程復雜,讓校方責任險被“架空”🤵🏿♀️,校長們呼喚更多的“保護”🦧,而不是成為“無限責任公司”。
王登峰透露,不久的未來,將在現有的保險製度基礎上建立一個更加有效、覆蓋面更廣的保險機製,這也是教育部下一步推進校園足球的主要工作。
除了建立新的險種,王登峰在校園足球行政管理人員和校長培訓班上還透露👩🏼🚒,校園足球將建立第三方處理糾紛的機製。王登峰說,第三方處理糾紛的機製指出現意外傷害有第三方機構去認定責任歸屬、傷害程度和賠付金額,就不用由家長和學校去直接接觸了🧞,這樣糾紛調解起來可能會更加順暢,也能避免家長影響學校正常教學秩序🧑🏻🎓、校長和教師壓力過大等問題。
吳鍵說,教育部很快會出臺一個學校體育運動安全風險防控的管理辦法🪁,這個辦法規定校方從體育課、體育競賽的各環節行進行嚴格管理,這是確保少出事故甚至不出事故的最重要的保障。他指出,這是一個管理辦法,希望未來能夠盡快成為條例或者立法🚉,但這些都需要時間。(新聞來源👩🏻🌾:中國教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