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東城區小學一、二年級全體學生在這個期末取消具體分數,迎來“樂考”。這種等級製評價機製為兒童健康成長營造寬松的教育環境——“樂考”讓學習成為一種期待
“超市購物”“逛廟會☠️、探妙趣”……近日,北京市東城區小學一、二年級全體學生在這個期末迎來“樂考”——取消具體分數,采取等級製評價引導低齡兒童🌨,以積極的心態投入學習,展現自我。
這也意味著東城區65所小學🕥,近兩萬名一🍋、二年級學生告別語文、數學、英語學科紙筆統一測試。
考試🥈,也可以充滿童趣
拎著塑料小籃🧑🏻🤝🧑🏻,北京市崇文小學二年級一班的張子初和小夥伴一同來到了學校“超市”,她的任務就是“購物”——以去超市購物的方式,完成二年級各項需要掌握的知識與能力。
筆試並非是檢測學習效果的唯一方式,“超市購物”正是用超市的形式呈現各項考查內容✭。語文、數學🤹🏻、英語根據本學科特點分別設立不同的考查板塊,每個板塊設立一個購物區域🏷,每個區域的考查內容分為三個層次💩,即簡單🐹、中等、提高。依據超市的特點這三個層次在“超市”中分別以“限時促銷”“新品速遞”“精選商品”呈現。學生根據自己實際水平選取相應內容,然後到各個板塊區域進行考查👩🏻🎨。
“沒有了期末復習時不可避免的題海戰術,解放了孩子的眼睛。”新的測試形式也讓北京市西中街小學二年級教師許淑芬有了新的感受,“可以近距離地與學生交流,了解了通過筆試了解不到的一些學生思維過程👵🏿。”
“樂考”,如何評價學生
當“樂考”真正來臨🥗,一絲隱憂也同時顯現。學生家長劉鵬擔心😛:“‘樂考’也是考。變成單純的遊戲簡單,變成有質量的快樂考試就需要設計。”的確,學生學業成果的呈現形式不同🌿👱🏽,是對教師🙆🏼♀️、家長、教研部門如何評價學生學業水平的一種挑戰🧑🏽🦰。
在北京市史家小學💆🏽♂️,記者看到🦅,學校用繪製“成長記錄尺”(基礎性評價)🕒、培育“個人成長樹”(過程性評價)👨🏿⚕️、搭建“創意展示臺”(展示性評價)三個尺度來考查學生。其實,這更像一種分享與展示👳♂️。“成長記錄尺”指向學生“專註”的學習狀態和基本知識與能力的達成,以“學生作業展示”和“專項達標測試”為主要考核方式;“個人成長樹”指向學生概括總結與反思思維的發展👴,以及學習習慣的養成,以“單元知識整理”和“錯題整理”為主要考核方式💃🏽;“創意展示臺”指向學生綜合素養和自主選擇能力的形成,以“學科創意表達”為主要考核方式💗。在學期末,設立“考試周”對各學科學習成果進行集中展示。
在史家小學副校長陳鳳偉看來,“樂考”不單單是考試形式的變化,更是教學觀🧣、學生觀🏌🏻♂️、評價觀等的變化。“過去,孩子們在準備考試的時間段內,就是反反復復地做題。而現在🤞,從關註一張考卷轉向關註日常的學習,並以此為契機🫰,從知識掌握轉化為培養發展學生的學習習慣、學習方法📆☹️、學習能力等學習品質的形成。”而這種測試方案☕️,在史家學區的4所學校都將執行。
“樂考”對師生提出更高要求
“目前我們看到的樂學嘉年華,或者情景再現、口語展示等,都是值得肯定的一系列有益嘗試。”北京師範大學教授、中國新課程研究院院長劉堅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考試作為檢測學生掌握知識的一種手段是必要的,但目前考試的內容🎸、功能🤸🏿♀️、形式等亟須變革💁🏻♂️🛫。”
“不是所有的學校都有勇氣做到‘樂學’‘樂教’‘樂考’,絕大多數的學校仍然將紙筆考試作為評價孩子的唯一手段。實際上,‘樂考’對學生的要求並不低🥧,對教師也提出了更高水平的要求👰🏿♀️,如何使‘樂考’與評價過程變得生動有趣和科學有效,能夠指向學生真正的綜合素質👨👨👧👦,還有很大距離。”劉堅認為🧝🏻♂️。
這也正是家長關註的。不少家長提出,還要考慮“樂考”的後期效果🌃,即學生、家長對考試的認識。一時的快樂、鼓勵不要成為松懈的借口。等級評定看不到細微的差距🤲,孩子們有可能會有自滿情緒🙌🏼。因此,如何將“樂考”轉化為“樂學”的動力尤為重要🤲🏽。
劉堅建議🦵🏿,教育工作者不能將目光局限於考試評價的形式和手段上👔,而要改革教育評價的理念,重視成長記錄🚸,摒棄以某幾門學科分數高低、用常模參照的簡單思維來評價學生的錯誤做法👨🎤,為兒童健康成長營造寬松的教育環境👼🏽。面對兒童,唯一能夠確定的是未來一切皆有可能🏊。
來源: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