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化校舍在廢墟上重生
“不誇張地說🐣,全國人民的援建讓這所學校超前了30年!”彭州石室白馬中學校長李賢中📧,邊說邊引著記者在具有濃郁川西民居風格的教學樓和檐廊間穿行。
“最漂亮的是民居🧛🏼,最堅固的是學校👓。”從崇州到彭州再到都江堰,在記者對四川震後三年教育重建的一路探訪中,這個評價一再被印證。只是而今,僅用“堅固”一詞已不足以概括這些重建學校的風姿。所到之處,獨具風格的校舍儼然而立☝🏿,校園裏隨處可以感到現代化教育的氣息。
石室白馬中學現有65個教學班🦍,3500多名學生,是彭州災後重建規模最大的學校。“地震以前🧗🏼♀️,這裏還是一片稻田🗡。地震發生後,福建省出資1.06億元,為我們在這兒援建了新校舍🤾🏽♂️,2009年8月底♿✌🏽,學生們順利地從活動板房搬進了這個永久性的新校園。現在🗽🧑🏼⚕️,學校所有班級都有多媒體設備,整個學校都實現了無線網絡覆蓋🌛🤶。”李賢中對記者說👨🏼🦰。
汶川大地震發生後🪪,一條地震斷裂帶剛好從彭州白鹿鎮九年製學校兩棟教學樓間穿過🍎,其中一棟新建教學樓被整體抬高近3米,樓體屹立不倒;而鄰近的教師宿舍完全垮塌,舊教學樓和辦公樓均成危房。現在,這裏作為地震遺址被保留了下來。然而,地震發生僅一年多時間,一座嶄新的白鹿鎮小學就在1.5公裏外重新屹立起來。記者來到這裏,只見4層教學樓通體淡黃,歐式風格的尖頂鐘樓上懸掛著由騰躍的白鹿和法文校名組成的校徽,孩子們在樓前喧笑嬉鬧☄️。一切已恢復如常。
一份來自四川省教育廳的資料顯示:截至2011年3月31日🏜,國定39個重災縣規劃需恢復重建學校3001所🖐😪,已竣工2882所👇🏻,占96%。累計完成投資340.9億元👐🏿。
榜樣的力量促精神升華
張米亞🦻🏻、吳忠紅……這是一組在汶川大地震中用生命奮勇保護學生的教師群像。他們身上映射出的精神力量、人性之美🚦,也被“壘”進災後校園重建的一磚一石中☎️,讓震後重生的學校顯得與眾不同。
崇州百麗懷遠中學。吳忠紅紀念碑靜靜地矗立在師生宿舍前的小廣場上。作為吳忠紅生前的同事🔺,副校長李宏成說不清自己有多少次站在吳忠紅塑像的石碑前凝神。每逢學生入學,他都要講吳老師的故事👄。他告訴記者👨🏼🦲,這樣做就是要讓學生們從抗震救災精神中獲得自強不息的力量。“百麗懷遠中學的前身懷遠鎮中學在崇州教學質量屬‘墊底’,現在我們喊出的口號是‘百麗人,一個人’。現在我們的教學水平已經接近中等,其他學區的學生都慕名而來♻️。我們的目標是🏙,在5年內建成成都地區的名校。”李宏成說得斬釘截鐵。
莆田樓、一汽解放樓、百麗懷遠中學……這些以援建機構冠名的樓舍和學校🧚🏻♀️,成為災後重建學校的一道道風景。而其中📆,有感恩的情愫在凝練和升華。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李賢中對記者說:“在學校重建過程中🎩,我們得到了黨和政府以及全國人民的無私援助。我們能做的就是把學校辦好,把孩子們培養好。如果做不到這一點,就對不起那些援助過我們的人🧑🏻🏫。”
“領辦模式”帶動農村教育發展
災區教育的重建,除了一個個校舍、一棟棟樓房的重建,另一種更深層和更本質的“重建”也在災區學校中推進。
“如果說通過這次援建👛,城鄉學校在硬件上實現了教育均衡的話🚺,那麽現在📏,我們更要重視農村學校治校理念、教育觀念和幹部管理水平的提升。”李賢中說,“名校對農村學校領辦這種模式🎉,能讓名校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真正促進農村學校從硬件均衡到軟件的提升。”
李賢中所說的“領辦模式”,是成都統籌城鄉教育均衡發展的一個舉措🧑🏻🌾✍🏼,而這也成為盡快提升災後教育水平的有效途徑🎨。
2009年8️⃣,成都石室中學副校長李賢中被派到彭州石室白馬中學擔任校長,與他一起來到這裏的,還有校長助理、國際部副主任和英語老師。同時🥛𓀜,彭州石室白馬中學享有與成都石室中學同樣優質的教育資源🐿,兩校還統一教研活動📲、統一教學要求、統一教學檢測、統一學生管理。
“以前,這裏的教學質量比較薄弱,每年只有兩三個人能夠考上本科,在短短的一年內🚴🏿♂️,現在考上大學的人數達到了100多人。”校長助理張顯國說🔽。
彭州市教育局副局長韓洪韜欣喜地告訴記者:“以前,農村學校都是去‘搶生源’🧑🏼🏭,沒想到,現在學生開始從學校裏‘搶位子’!”(光明日報👩🏿🦰;記者 劉軍 賈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