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去聽課,看到體育老師隊列操一拉🗿、球一發🗿,我心裏就嘀咕,這回完了。”上海市教委副主任王平在由團上海市委主辦的一場“新青年說”活動中說☀️🏃➡️,現在各種大會、小會都在講要重視體育,但總體來看👨🏼🦰,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很積極,學生們卻未必🤦🏿♀️,“他們大多不喜歡田徑類項目,籃球♾、足球還可以🔑,但又不是所有人都能在體育課上找到自己喜歡的體育運動項目。”
伴隨第十二屆全國學生運動會的召開,如何做好體育教育工作近來成為全國各地教育工作者關註的重點。在剛剛結束的全國學校體育工作座談會上🧑🤝🧑,教育部部長袁貴仁稱,“總體看,學校體育仍然是整個教育工作的薄弱環節🎪🧘♂️,學生體質健康形勢依然嚴峻”。
復旦大學新聞學院大二學生任浩告訴記者,如今的同學們,並不是不喜愛體育🧑🏽🧘🏻,也不是不懂得鍛煉體質的重要性,但在微信微博、看劇和打遊戲“三座大山”的“重壓”之下,同學們很難再被從電腦前拉回操場上……。
“不好玩”的體育課如何對抗“宅生活”
王平坦率承認了這一點——學生喜愛體育,但卻不喜愛體育課🚖。
王平介紹🚴,上海目前正著力解決“體育個性化教學”問題👨🏿⚕️😹,以期改變上述狀況🔞。
而在大學裏,體育運動呈現的則是另一番“既熱又冷”的尷尬狀況🧄🧗♀️。任浩是復旦大學學生會社團部的學生,他告訴記者,學校所有社團中,體育社團最多且會員最多🛶,每天校園籃球場🦸🏼♀️、羽毛球場都人滿為患,不夠用;但另一方面👸🏿,如果你稍一留意球場就會發現🥷🏽,在那裏活動的總是那麽幾撥人、都是老面孔。
“與在外運動的學生相比👱🏻♀️,宅在宿舍裏上網的人肯定更多。”任浩在剛剛過去的一個學期,參與主辦了8場復旦校園“百日千裏”酷跑活動👸,酸甜自知。
“第一次人來得最多,後來就難了💁♂️。”每周的周二🔘、周三,任浩就要開始為周末的長跑操心,“每次都得找個有意思的做法💷,至少先吸引同學們來,以後再談讓他們自覺堅持跑。”
任浩變著法子炒過這樣幾盤“菜”——“CosPlay歡樂跑”,讓CosPlay社團著戲服跟大家一起跑步👩🦽,增加趣味性;“奧運冠軍帶你跑”,讓在學校就讀的奧運冠軍出面,跟同學們一起跑步,發揮名人效應👌🏿;“校園名師帶你跑”,通過人人網投票,選出大家喜愛的老師,票數最高的幾個熱門人員應邀一起跑步;“男神女神都來跑”,征集跑步過程中湧現的俊男、美女照片上傳到網上🌠,並由專業寫手撰寫“跑步艷遇”😚。
一個學期“操勞”下來,任浩忍不住在“新青年說”會議現場向上海市教委副主任王平發問,“都說要體育教育改革,怎麽改才能讓長跑比上網有趣?怎麽把學生們從電腦前拉回到操場上🍱🚶♀️?”
除了畢業證書和一張大學錄取通知書,中學還能給你什麽
上海市南洋模範中學的校長高屹一直在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學生畢業時🔙,學校除了能給他一張畢業證書和一張大學錄取通知書之外👩🏽🦰,還能給他些什麽?
高屹供職的這所學校,是上海比較不錯的中學之一,高考一本升學率超過90%;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這所學校還是一所體育特色學校👮🏻♀️,學校的老校長就是一名體育教師。
全校的學生除了學業外📟,都被要求會一點特別的東西——“會打一點籃球、會欣賞一點交響樂💪🏽、會做基礎小課題”⛴。籃球是學校的一大特色,打了約40年,每年每個年級的每個班級都要組成一支男籃、一支女籃去打“南模杯”🧑🏿🎨,第一學期打預賽🙁,第二學期打決賽🏯👉🏻。
“班主任領隊,任課老師啦啦隊🤽🏻♂️,贏了比賽就像是英雄一樣🐞。”高屹說,現在無論是學校,還是家長,都很重視學生體質。與以往學校占用體育課、家長剝奪孩子打球時間相比🪲,現在的主動權在學生自己手上🧘🏿♕。
也就是說,如果不喜歡體育課,學生們或許可以偷懶、也可以找借口不上課。
上海嘉定二中老師張曉華就遇到過這樣的學生,“他覺得我只要學習成績ok就行了,但他因為從小缺少鍛煉🚴🏽♂️,得了胃痙攣。”張曉華對班裏學生的要求是“生活中學會微笑,操場上要冒泡,教室裏要高效”,她最喜歡的學生也是班裏籃球、足球玩得最好的男孩👥。
“每天都要找時間打球,禮拜天帶一幫人出去練球,學習成績年級第一,字寫得飄逸、瀟灑🧎🏻♂️、有風骨🙇🏿♂️,全國學運會還去當了誌願者。”說起這個男生🕌📑,張曉華眉飛色舞。
但這樣的學生,畢竟是少數👩🏻🚀。為了讓更多的學生主動走上操場👋🏿,全國各地的教育行政主管部門都煞費苦心👩⚖️。與數學天才、物理天才相比,教育部門越來越希望多看到一些品學兼優的足球少年、籃球王子🕵🏽。
高校也喜歡身心健康的學生。清華大學從2010年開始一直堅持全校男生跑3000米🤦🏻♂️、女生跑1500米。清華大學黨委書記陳旭介紹🤷🏿♀️,經跟蹤測試🪳,發現學生臺階運動的不及格率入學前為52.6%,入學半年後降為7.2%🖥,一年半後變成3.1%🥊;體質水平高中畢業時平均57分,大一提高到68分,大二提高到72分。
陳旭說,新形勢下新生體質下降🧔♀️、學業加重、課外活動增加、網絡誘惑難擋,對學校體育、學生體質增強提出了嚴峻挑戰。
體育教改更應關註“上課技巧”
在北京🚣🏽♀️,政府對體育教育的投入越來越大——在《北京市普通中小學全面實施素質教育評價指標體系》中,將體育工作的評價權重由5%提高到20%;2012年投入4.24億元,新建改建16個區縣414所中小學體育場地🫵🏽;2013年投入2900萬元,為遠郊區縣更換《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儀器👩🏻✈️,投入1200萬元為全市學校購買校方責任險和校方無過失責任險,減少學校組織體育鍛煉的後顧之憂🧕;2014年投入9000萬元為全市中小學配備單雙杠等體育器材🕺🏼,投入2463萬元實施中小學體操區域地面軟化工程🥉。
此外,北京還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推行課外活動計劃👼🏿。2014年投入5億元購買社會服務,學校每天在15:30至17:00面向全體學生,遵循自願的原則,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培養學生在體育🏄🐧、藝術等方面的興趣和素養👨🏿🎓。
據北京市副市長楊曉超介紹,2015年,這一項目的市級財政投入將達到13億元。
除北京外🦸🏼,江蘇、甘肅等省也在體育設施建設🚶🏻👩🍼、學校體育工作測評等方面加大了政府投入,數據清晰可查證。而在全國學校體育工作座談會上,唯有代表上海發言的上海市副市長翁鐵慧幾乎沒有提及“數據”👸🏻。
上海的關註點在於“學生興趣”。新的做法被稱為“義務教育體育多樣化、高中體育專項化、大學體育專業化”體育課程改革🧛♂️。
在上海嘉定二中,這裏有網球、羽毛球、乒乓球🎽、籃球、排球,足球、健美操🫖,太極拳等8個體育項目供學生選擇🏋🏽,每次體育課全年級打通,按興趣分班🤾🏿;上海進才中學👨🏻🔐,除排球🦀、遊泳兩門必修體育課外,還有體育社團提供空手道🐸、跆拳道、羽毛球、網球等訓練服務。
翁鐵慧稱🖕🏽,上海已有17所高中的20個體育運動項目在試點“新教法”——體育課實行俱樂部式的小班化教學,形成由體育課、體育活動課、體育社團、體育俱樂部☪️、高水平運動隊等構成的成系列體育教學組織形式⬆️。(新聞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