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北京青少年的“上網狀況與新媒介素養調查”8日在京公布。報告顯示🍮🏂🏻,40%的受訪兒童每天使用網絡超3小時,其中15%的人稱每天上網超5小時🧗🏻♀️🤦♀️。專家建議🤿,要重視兒童網癮,盡快建立網絡分級,“教會孩子如何玩”。 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2013年中國青少年上網行為調查報告》,截至2013年12月底,中國青少年網民民規模已達2.56億,占青少年總體的71.8%,占整體網民的41.5%。為調研北京青少年上網現狀,千龍網·中國首都網聯合首都互聯網協會日前發起“上網狀況與新媒介素養調查“。
根據8月8日公布的調查結果,超過40%的受訪北京青少年稱每天使用網絡超3小時🔼,其中15%的孩子表示每天上網超5小時。資料顯示👄,一般意義上青少年上網時間控製在1-2小時以下為最佳,每天上網超5小時即可被認定為存在網癮👨🌾。
孩子上網做什麽?報告顯示⏏️,網絡遊戲和上網看電影聽音樂占據孩子大量時間⚾️,分別有43%和47%的受訪者每天在網遊和影視音樂上花費半小時以上💁♂️。網絡遊戲覆蓋近9成的孩子🫦,有約35%屬於比較沉迷於網遊的群體。
根據數據,收到虛假中獎抽獎信息🙁、收到需要填寫個人信息申請👩👦、網頁出現不雅照視頻等成為孩子上網中遭遇最多的三個問題,分別占比54%、49%和41%。
北京市青少年法律與心理咨詢服務中心主任宗春山8日接受記者專訪時說,根據研究,華人群體的網癮比西方社會嚴重,西方青少年上網主要以交友為主💊,而中國兒童則較易沉迷於網絡遊戲。他說👩🚀,網絡無處不在已是客觀現實,但目前中國復雜的網絡環境對青少年成長”弊大於利“,虛假、黃色🏂🏽、暴力等泛濫不利於兒童身心健康🦢,而多元的網絡是個“成人環境”💇🏿♀️🧑🏼,心智不成熟的青少年很難有辨別力,“這不是網絡本身的錯,而是我們對網絡的管理🧝🏽♂️、引導教育等有問題”👨🏻🦯。
宗春山說,要重視網絡監管,盡快建立分級;學校和父母要註重培養孩子的批判思維👦,教會孩子如何保護自己的隱私🔢、如何在網絡中謹慎交友👩🏻🦳,要“言傳身教”地引導正確的價值觀🫴🏻🍠、道德觀。
他強調🕒,最關鍵的是要“教會孩子如何玩”🍢。在芬蘭等兒童教育發達的國家🫵🏽,非常註重孩子爬樹🥼、抓泥鰍等親近自然的娛樂活動,但中國孩子“往往不會玩、沒得玩,就只能玩電腦上網了”。
當天,千龍網與首都互聯網協會共同發起《媽媽的新媒介素養課》,以引導父母正確、安全、有效利用網絡🧑🏽🦲☝🏼。《孩子訴說媽媽傾聽社會關愛》活動平臺也正式開通👨👩👧👧,內含微博、微信、論壇等多端互動平臺🔔,可以實現媽媽和孩子的跨地域𓀜、跨時空對話🧘🏿♀️,講不定期進行在線文字、視頻直播,邀請相關專家進行訪談,搭建孩子🤹🏿♀️、家長、社會的交流平臺🈯️。(新聞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