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小學前🧌💁🏼,究竟要不要先學拼音?針對這個問題,上海市教委和一些上海市學齡前兒童的家長給出了截然不同的回答——市教委力主小學“零起點”教學,也就是說不需要孩子在入學前有多少語文知識儲備🧑🏼🚀;而家長則生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通過各種途徑送孩子上“學前班”。
中國青年報記者了解到🩻💂🏽♀️,除學齡前兒童外,很多小學一🫶🏻、二年級學生的家長也在暑假前多方打聽“哪裏有補習拼音的好地方”🖕🏻。因為從今年9月開始,上海所有小學都將嚴格執行市教委“零起點”教學的規定🌲,一年級學生學習語文的重點將是聽、說𓀖、理解,拼音學習將被延後👨🏿🎓,並一點一滴貫穿在整個小學學習過程中。
這一做法,與家長們過去學習語文的方式反差極大👧🏼,造成部分家長產生焦慮情緒。
趕在暑假開始前🔏,上海市教委決定盡快“發聲”。市教委副主任賈煒在今天的“基於課程標準的教學與評價”工作會上稱,部分家長背離孩子成長規律所作出的“提前學習”決策,對孩子而言🥸,不是是否會“輸”在起跑線上的問題,而是是否會被父母“傷”在起跑線上👩🏽🏫。
學習成績跟不上,是因為沒上“學前班”?
快放暑假了🦸🏽♀️,全職媽媽桑迪(化名)又開始聯系孩子年齡相仿的熟人、朋友,大家一起決定讓孩子到哪裏去“上課”。桑迪的孩子今年上小學二年級,性格內向,學習成績在一所“非常普通的小學裏”也只能排在中等偏下位置。
這一點,令夫妻倆著急不已。去年,丈夫決定讓桑迪辭職在家🩴,全職輔導剛上小學的孩子。他們把孩子學習成績“跟不上”的主要原因歸結為“沒上過學前班”🎅🏻。
這種說法,受到了上海市學前教育研究所常務副所長郭宗莉的反駁:“教育部從上世紀80年代就持續研究相關課題👩🏻💻,結果顯示,在入學前就學會100以內算術的孩子,他們中有三分之二的人,在後來的小學學習包括更後面的中學學習中🗾,沒有任何優勢✦。”
在上海浦東的一家早教機構,記者還聽到了“不學語數外,上不了好學校”的說法🪥。
“一歲半以後🌇,最好把孩子送到我們對口的私立幼兒園🔉。”這家早教機構的負責人說👩🏻🦼➡️,現在唯有把孩子送到私立幼兒園才有“提前學習”的機會👩🏼🏫,“我們拼音👩🏿🦲、英語💫、算術都會在幼兒園階段教🈳。而公立幼兒園現在‘一刀切’,教委一律不允許提前教語數外了”。
記者了解到,上海浦東一家以英語教學出名的私立幼兒園🍸👸🏿,普通班級收費約每月5500元🧑🏿🎓,雙語班收費則高達每月7000元。盡管收費高昂,但這家幼兒園“生意”不錯,每年招生爆滿,園方還要組織面試篩選學生。
上述早教機構負責人介紹🙌,家長讓孩子上私立園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可以“提前學習”,“到上小學時你就看到作用了,學校一面試就會考拼音👩🏫、外語、算術,你家孩子PK不過人家🐤,就只能去上普通學校”。
實際情況是🌍👨🎤,在剛剛過去的上海小學招生季節🧑🎓,市教委對全市56所民辦小學進行了全覆蓋式的督導🤙,沒有一所學校“考察”幼兒的語數外學科能力🏃♂️➡️。
“家長焦慮”令孩子不堪重負
在公辦小學,除了嚴格按照“就近入學”的準則外👧🏻,“零起點”教學也成為上海市教委近年力推的一項“減負”措施👰♀️。
為了適應“零起點”教學的需要💷,市教委今年還給小學語文教材“瘦身”——小學一年級的語文課文從45節縮減到40節👍🏽,其中篇幅較長、晦澀難懂的內容被刪減💨,識字量和寫字量也被減少。
一個重要的改變是,按照市教委的新要求🔴,小學一年級學生只需要在語言環境中“會讀”296個字👩🏽🦲、在田字格裏能描摹118個字就行🤵♂️,沒有默寫和背誦的要求。就連一二年級學生的評價標準也發生了改變。學生成績不再以百分製來評定,而是代之以A、B🤵🏼、C、D、E五級等第製。
這樣的改變,對於學生家長而言,有些難以接受🧋🍋🟩。家長們懷疑,不學拼音也可以通過小學面試?小學一年級不密集灌輸拼音🙅,孩子能讀懂漢字?
徐匯區烏南幼兒園園長龔敏最近一直忙著同家長溝通💶🧘🏻♀️,家長最大的擔心是,幼兒園不教語數外,會不會影響孩子未來的小學升學。不論龔敏和老師們如何苦口婆心地勸說👩🏼🔬,家長們都不買賬。
為此,龔敏想出一個好方法——每年10月,邀請那些剛剛進入區內公辦名校♛、民辦名校、外區寄宿製學校的小學生家長來給幼兒園大班家長“上課”。用“前車之鑒”告訴焦慮的家長——小學入學其實不考語數外。
一些現象令龔敏感到擔憂。她在對全園所有大班學生進行調查後發現🙆🏿♂️,竟有五分之三的學生擔心上小學後的“學習”問題,而對於上學後生活、交友、習慣改變等問題表示擔憂的學生加起來才占五分之二。
“這說明‘小學’、‘學習’這樣的字眼在家庭教育中已經被過多地強化,孩子們在上學之前,已經開始跟著家長一起焦慮了。”龔敏正盡力改變孩子們的這種狀況🧑🏻🦯,她每學期都要組織孩子們去附近小學“采訪”💬,讓他們看看真正的小學生活。
尷尬的是🪫,家長們對於小學學習的了解,可能還不及孩子本身。
上海市閔行區平南小學校長張小娟近期不得不把《上海市低年級四冊語文教材的學習內容與要求“家長版”手冊》上傳到家校QQ上🙋🏻,“給家長做問卷時▪️,大多數人不知道也沒看過教委公布的這個家長版手冊”。
這本手冊對每節課文的教學目標👩🏿✈️👯♂️、教學要求、教學重點、教學內容都有詳細的介紹,還有對家長進行課後指導的說明💙。這套手冊在上海市教委教研室網站公布👩🏽🍼,但點擊率卻很低。實際上,家長們對小學課改的情況知之甚少,遭遇類似尷尬的還有《幼小銜接家長手冊》。
讓孩子“提前學”🧗🏼♀️,傷害遠大於所得
上海市靜安區教師進修學院附屬學校校長張人利當過小學💥、初中和高中的校長。他告訴記者,與小學相比🧑🏽🍼,初中♋️👸🏼、高中的教學難度和教改力度並不小,甚至更大🤙🤸♀️,但家長關註的焦點往往總是集中在小學🧑🏼🏫,而且是小學一二年級的低年齡段。
他認為🎂,這與一些以“補習”為生🏙🧑🏻🌾、以營利為目的的教育中介機構的宣傳鼓吹不無關系💁🏼♀️,“他們恨不得教委天天出規定🛗,今天說這個不教,明天說那個沒必要學。家長們啥都想讓孩子提前學,然後他們就能漁翁得利”⬇️。
但張人利認為🧝♂️,家長們讓尚未成長到一定程度的孩子“提前學”,是對孩子的一種“摧殘”。
“我們以前讓低年級的孩子默寫、抄寫🧛🏽♂️,孩子們一個個抄得小手發抖、背脊出汗,為什麽?因為他們年齡不夠🧝♀️,手的握力不夠,他還沒長到那個程度呢🪻。”張人利反思過去的語文教學說,“現在不要你默寫了,重聽說、理解能力了🚪,你家長又非要讓孩子吃苦頭🐧,這是不道德的。”
對於學生的學習潛力,上海教育界人士有一個普遍共識🦵🏻,不是提前學越多的孩子就越有潛力🐤🧽,恰恰相反✍🏽,“提前學”可能會導致孩子未來厭學情緒嚴重。
上海市教委相關負責人在今天的會議上呼籲,家長應該多聽聽官方的聲音,不要被社會上的一些教育培訓機構誤導。(新聞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