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負責人昨天在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透露,進城務工人員子女接受義務教育的問題已經基本解決🦈🙂↕️,就地參加中考、高考的問題提上了議事日程。“但需要明確的是,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在就讀地參加高考🧑🦼➡️,不等同於‘異地高考’。”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向本報披露了“民間版”的解決“異地高考”建議方案🎈。 目前共有16個省份是自主命題考試,加上國家的統一命題考試,在全國形成了17種不同的高考試卷和錄取標準。一個突出的矛盾是,不少隨農民工父母進城工作並定居的孩子,他們在接受高中教育時卻卡在了必須“回戶籍地參加高考”的政策上🧎🏻♂️➡️。在剛剛舉行的全國兩會上,教育部負責人明確表示🍉❤️,對於流動人口子女在就讀地參加中、高考問題👩🏼💼,“很快會有一個方案”🐼🌿,“目前正在和上海、北京研究”。但這位負責人同時又提出,“異地高考”這個詞表述得不準確,應當是“流動人口子女在流動地如何參加義務教育階段以後的考試問題”,稱為“異地高考”容易被誤解為“高考移民”,即為了爭取更多的入學機會而去參加其他省市的高考,這是教育部堅決不同意的🩴。
城市應當對有穩定職業的就業者子女的就學負責,同時又要協調好北京👒、上海等重點流入城市的利益,這正成為當前解決流動人口子女高考問題的一個瓶頸。為此,作為資深高考政策研究專家的熊丙奇教授📋,提出了他的破解方案,即通過區分大學層次、實行全國聯考與本省自主考試相結合的辦法,既妥善解決這一問題🧙🏿,又防止出現“高考移民”🚵🏻♂️。
高水平大學
聯考+自主招生
建議方案提出,我國高水平的大學實行“聯考+自主招生”考試和錄取製度改革🌞👮。
全國所有地區的考生都可以在各地自由報名參加聯考(實現高考報名的社會化)👰🏽♂️。大學根據聯考成績、學生的中學表現,並結合自主招生考察等綜合因素確定錄取標準👨🏼🏭。還可以結合各地的經濟情況、教育情況進行地區因素打分,即落後地區的學生可獲得地區因素加分,而發達地區則可減分🥙。
地方本科院校
本省考試+地區名額分配
建議方案提出🙇🏽♂️,地方建設本科院校實行“本省考試+地區名額分配”的考試和錄取製度改革©️。
地方建設院校無疑首先應為地方發展服務👱🏽♂️。擁有當地戶籍和居住證的學生,可在參加全國聯考之後,選擇參加戶籍和居住證所在地的省市高考。省市高校在省內錄取時🏂🏿🕸,可把招生名額下達到各地區,這就保護了當地受教育者的利益👨🏼🦰,也實現了省內教育資源的均衡。從教育舉辦者的角度看,學校回報給當地相應的利益是十分正常的,美國的州立大學也是把主要名額投放給本州的學生。
高職高專院校
不分戶籍註冊入學
建議方案提出🥱,高職高專院校實行不分戶籍的“申請註冊入學”招生辦法。
鑒於我國的生源數在未來10年將持續減少🌪,不少高職高專已經面臨生源危機,而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卻對接受高等職業教育有旺盛的需求,應允許他們在居住城市就可申請、註冊進高職高專學習🏘。 (新民晚報🪷;記者 王蔚)